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兼論台灣的角色
2017-08-30劉性仁
劉性仁
中國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近年來熱議大陸的重要議題,因為它不僅將中國夢及世界夢聯繫在一起,更重要具有象徵中華文明傳遞和推動人類文明創新,它既有古代絲路的歷史超越,更有現代戰略意義,展現在中國大陸市場、資源獲取和開拓國家安全與對外聯絡等方面上,因此“一帶一路”具有空間及時間的意義,充滿了機遇及挑戰,殊值深究。
2017年5月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共有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及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和130多個國家約1500名各界貴賓出席這項論壇活動,這項論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具有國際性、跨域性及充滿中國特色性,而“一帶一路”所探討的重點,包括倡議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打破了世界中心論的神話,也改變了中國人與全世界的世界觀,他們為這個由中國提出的概念得到世界各國認同與熟悉而感到自豪,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已是大陸推廣全世界的重要品牌。
“一帶一路”貫穿古今從張騫通西域始迄今,也跨越東西方,從工業革命開始後的百年間,過去都是以西方中心論來看待這個世界。而今日“一帶一路”打破了長期以來的西方中心論的格局。更是中華文化的推廣與再造,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番話替“一帶一路”做註解便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後,“一帶一路”的建設就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大的願景、格局,能夠把各方面連在一起,既是歷史也是地理的革命。
“一帶一路”的重點不外乎是加強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加快設施聯通、推進貿易暢通、促進資金融通、增進民心相通與智庫交流等內容,它有戰略價值也有經貿和文化等價值,帶給我們新的認識及一種新的學習。
一、 大陸“一帶一路”的新機遇
“一帶一路”的戰略是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及對話,它的內容補足大陸對外關係的政策內容,它延續大陸改革開放的路線,致力消除政治因素在經濟與文化層面之諸多影響,強調平等互惠及獨立自主的精神,大陸透過“一帶一路”,使大陸西部和南部對外開放產生新的機會,從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及政策的協調性出發,打造整體大陸對外開放的趨勢,拓展對外開放領域,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觀光等諸多面向上帶來新的機會。
當然,“一帶一路”戰略更是大陸對外關係、特別是周邊外交發展的機會。在東盟關係探討上,東盟自由貿易區將使大陸與東盟國關係得到具體的開展,這些不同的國家,大陸分別有不同的對待及刻意的安排,帶來新的區域合作機會,一是貫穿歐亞大陸,一是處理複雜多變的亞太問題。“一帶一路”所象徵的路線在於經濟全球化及開放的態度,無論國家大小、距離遠近都被納入在一套整體的戰略體系中。
因此,大陸自改革開放後,“一帶一路”全方位地開放態度,在戰略上有豐富的內涵值得深究,在大陸對外關係的探討上,“一帶一路”表示大陸整體對外布局,包括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等區域,也包括對於日韓印度等國家的關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一帶一路”帶來新的機遇自然不在話下。
若從對歐洲的影響來看,大陸的“一帶一路”是歐洲經濟振興的機遇,是歐亞市場建設和文明復興的機遇,也是歐洲地區整合的機遇,也是歐俄和解的契機,也是歐盟參與亞太事務的新機遇,也是歐盟全球影響力的提升,也是大陸和歐洲各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跨太平洋關係平衡發展的機遇,因此“一帶一路”不僅造福亞洲,也幫助歐洲認識亞洲。
我們可以斷言,“一帶一路”戰略展現出整體的中國形象,大陸透過“一帶一路”作為連結中國與世界的橋樑,加強東西文明的對話,將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納入一個平臺中,它代表著全球開放的態度及路線。
二、 大陸“一帶一路”的各方挑戰
“一帶一路”既是機遇,但也不能輕忽其所帶來的挑戰,從不同面向上各有不同形態的呈現:
(一)政治層面上的挑戰
“一帶一路”在政治面向上的挑戰包括沿線國家的疑慮及不安,也包括不同國家程度不一的阻撓。例如南海主權爭議中展現不同國家之算計。由於“一帶一路”的地緣複雜性和地緣政治的矛盾,因此“一帶一路”必須克服這些國家間彼此利益矛盾與衝突,方能降低政治風險。
(二)安全層面上的挑戰
“一帶一路”由於腹地廣大,自然涉及到不同國家間利益不同所造成的安全問題,包括傳統安全及非傳統安全。所謂的傳統安全指的是軍事政治和外交等層面的安全,而非傳統安全則包括自然安全,環境安全及恐怖主義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及非政府組織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從國內安全到國際安全,“一帶一路”由於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存在人才需求等各種國內到國際間的安全問題。
(三)經濟層面上的挑戰
“一帶一路”在經濟層面上的挑戰,從短期來看,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挑戰,從中長期來看,“一帶一路”需警惕未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風險;從實踐的層面來看,“一帶一路”需防範融資的風險,也要防範主權債務和地方債務風險。
“一帶一路”的經濟風險,亞投行及絲路基金所帶來的經濟挑戰也是必須留意的;“一帶一路”是大陸的國家戰略,但也是中國大陸戰略及世界戰略,“一帶一路”也是企業必須走出去,經濟發展離不開經濟結構因此在經濟層面上涉及到各國間的產業合作及矛盾。“一帶一路”建設包括相當大個基礎設施,投入的規模及人力和物力對經濟方面都是長期的影響,自然也是一大挑戰。
(四)法律層面上的挑戰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靠法律作為保障,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法律產生重大的作用及意義,由於法律的不完備及跨國間的法律常常有衝突因此法律層面上的挑戰絕不容輕忽。“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到大陸與周邊膕家間的法律關係,由於法律體系的不同及立法不見得在各國都完備,因此法律挑戰可以理解。
其中法律的挑戰包括因投資所面臨到的法律風險,因勞工問題所產生的法律問題,因環境所造成的法律風險,因經營不善所造成的法律風險,因國情不同所衍生之不同法律間的衝撞,因貿易所產生的法律風險,特別在南海問題上,對於九段線領土的爭議及海洋法上各國主張及主權及資源權上的爭執都是“一帶一路”所面臨的法律風險。
三、台灣的新南向政策
與“一帶一路”
自民進黨蔡英文當選後,從世界走向中國的整體戰略便是蔡英文政府整體戰略主軸,新南向政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事實上,台灣自1994年起推動“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推動與東南亞國家間貿易、投資、產業、科技、勞工、教育等各合作,這些年來,東南亞地區雖位居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與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但以目前的實力來看,恐怕現今的局勢已經不是當時所可比擬,蔡英文政府聲稱東協國家不論在地理位置、人口紅利、勞力成本以及農礦產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條件,及龐大的內需市場是否能提供臺灣經濟發展與貿易成長的重要動能,恐怕不無疑問。
蔡英文於2016年8月16日在總統府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議”,會中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藉此讓新南向政策可以建立台灣與東協、南亞的全新關係。政策綱領並訂出十大行動準則,其中在兩岸關係部分,強調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和對岸就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協商與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係能相輔相成,共創區域合作的典範。
新南向政策短中程目標,包括:第一、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人才等雙向交流;第二、配合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新南向佈局;第三、充實且培育新南向人才,突破發展瓶頸;第四、擴大多邊與雙邊協商。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綱領,闡述行動準則包括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定位台灣在區域發展的未來角色、推動四大連結策略、運用台灣在醫療、教育、科技發展、農業合作、中小企業等廣泛經驗,推動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多邊或雙邊合作事項。在資通訊、內需產業、能源及石化、新農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建立供應鏈的連結。綱領並指出,未來將積極爭取參與該等地區的基礎建設,並運用台灣在資通訊軟體的技術優勢,推動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網路連結。並透過觀光建立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緊密關係。行動準則也提到,在區域和平及發展上,海峽兩岸都肩負很大的責任,也存在很多共同的利益,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經濟合作,兩岸各具不同條件和優勢,若相互合作,可以發揮更大的力量。
但是新南向政策與大陸一帶一路在兩岸政治僵局情況下衝突發生將會越來越明顯;新南向政策的困境主要還是陷於一廂情願的主觀期待,一來台灣與這些國家或地區既沒有官方關係又沒有密切的經貿往來;再加上語言文化的隔閤,以及忽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理性評估為免得罪大陸而不致於導向台灣,並且倘若中國大陸不支持,美日當局也保持冷靜及言語支持的立場,在國際戰略整體佈局下,台灣也忽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政經情勢變遷,也高估台商在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適應能力及生存能力,台灣政府對於台商的幫助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新南向注定是失敗的命運。
因此,“新南向政策”政治盤算大於經濟考量,民進黨政府之所以特別強調“新南向政策”,主要想與大陸切割,走不一樣的道路,殊不知其新南向政策早已涵蓋於大陸一帶一路整體規劃當中。蔡政府認為,台灣只要積極開拓“新南向”,即可以迴避中共對我們的打壓;事實上,此一抗中政策仍未有進展,就已招致源相當大的阻力。更嚴重的是,蔡政府極可能忽略了一帶一路中的“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可觀的商機。
四、小結
由上所述一帶一路對於大陸當局來說既是機遇也有挑戰,大陸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經表達以五通來建設一帶一路。這五通包括建設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和印度洋的橫跨歐亞大陸的交通幹線;發展貿易和投資,簡化貿易程序,擴大貿易規模,改善貿易結構,增加技術和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比重,加強投資合作;加強或貨幣流通,促進貨幣互換,實行貿易本幣結算,增強金融體系防範金融風險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設立金融機構為建設兩條絲綢之路融資;加強政策溝通,把兩條絲綢之路建設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加強人文合作,實現民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的五通,可以說是替“一帶一路”做了最好的詮釋。五通需要理念創新,理論創新及方式革新。“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的重要政策,對大陸來說成敗攸關大陸整體發展的實力。
總之,筆者認為一帶一路是戰略也是中國與世界對話交流的窗口,貫通古今及跨越地域,也是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間的合作及聯繫,一帶一路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是一種大開放大交流及大包容的一種制度安排,對港澳台來說,也應當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謀利益相互協調,這是一個多贏的機遇,也有非常多的矛盾與挑戰,但不容諱言,一帶一路的確可以替沿線國家或地區的人民帶來共同的利益,這是十分明確的成果。
台灣在一帶一路的困境是在兩岸當局政治僵局情況下,在“一帶一路”和TPP都缺乏著力點,歸根究柢就是由於蔡政府拒斥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不僅服貿、貨貿擱置,台灣要加入任何中國大陸主導的經貿體系如RCEP或亞投行,都如緣木求魚,這對台灣的發展相當不利。當然“一帶一路”對於台灣的新南向絕對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也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說到底還是在於我們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蔡政府又將以何種心態來面對恐怕才是問題的核心。中國大陸已從國際經濟的參與者,變成經濟制度的決策者及規則的制訂者,從亞投行開始到“一帶一路”,台灣必須與大陸當局尋求各方面合作機會,找出新南向和“一帶一路”的合作商機,台灣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