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华兹华斯的“乳母、导师、守护神”
2017-08-30樊青青赵素珍
樊青青 赵素珍
摘 要: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耀眼的明星,他的生態自然观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诗人的心目中大自然就是他的“乳母”“导师”和“守护神”。
关键词:华兹华斯;大自然;乳母;导师;守护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118-03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西方诗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诗人,例如威廉·布莱克、罗伯特·彭斯、威廉·华兹华斯、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珀西·比希·雪莱等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威廉·华兹华斯就是一位耀眼的明星。在华兹华斯的所有成就中,他的生态自然观给后人重大的启示和影响。约翰·拉斯金在他的《现代画家》中说:“华兹华斯在洞察自然方面是楷模”,“在认识自然的深度和本质上他是所有现代诗人中最具有锐利的和敏捷的视角的”。{1}英国利物浦大学著名生态批评学者乔纳森·贝特在《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中写道:“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的兴趣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的,华兹华斯是我们第一个真正的诗人,当我们正为改变环境做出努力时,其实华兹华斯早已走到了我们的前面。”{2}虽然比我们早二百多年,但是华兹华斯可以发现和重视自然的重要性,这种想法或许是在逆境中被迫得出的,但也可以充分展示出华兹华斯的智慧和预见性,并且华兹华斯的所有观点都呈现在了自己的诗歌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诗人的诗,得其精华。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是诗人自己在生活中或者说是在大千世界中可以获得的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个超然世界。在那里诗人的心灵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追寻在世俗社会里无法寻到的真善美,更可以在那里享受整个宇宙的豁达和超然。诗人只要一进入这个超然的世界,一切浮世的喧嚣就烟消云散了。通过研读华兹华斯的诗,我们可以发现正如华兹华斯自己在《廷腾寺》中所表达的,大自然是他心灵的“乳母、导师、守护神”。{3}这说明大自然对于华兹华斯的身心意义非凡。本文将从自然作为华兹华斯心灵的“乳母、导师、守护神”3个角度出发,通过进一步研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从而进一步探索华兹华斯的生态自然观,并启迪和引导我们将这现世的世界发展得越来越美。
一、大自然之华兹华斯心灵的“乳母”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在书中点评乳母时写道:“凡是乳母,往往偏爱她自己喂大的孩子,即使这孩子有缺点,她也爱成完美无缺的人。”{4}而华兹华斯把大自然比作自己的“乳母”,更主要侧重于大自然给予自己心灵上的爱。在人世间,心灵上所得到的爱比物质上所获得的爱更让人容易满足,更让人容易找到安心之所。面对人世的沧桑、爱情的创伤,加上革命风暴给诗人带来的冲击,诗人那本来平静的心充满了矛盾。于是诗人转向自己无意间“获得”的“乳母”,去寻求安慰,去诉说内心的痛楚,伤心地流下受伤的泪水。就像在外受伤的孩童扑到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一样,诗人也在大自然这个“乳母”的怀抱里找到了慰藉,将自己内心所有的委屈和不安倾泄而出,或呐喊,或哭泣。大自然的“爱”治愈了他内心依然流着血的伤。他的《水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诗人“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5}时,诗人是孤独的,是寂寞的,是那样的缺乏归属感,就像一片悠悠飘着的云,他在这诺大的世界里却无处可藏。但当他“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的水仙”{6}时,诗人的心被震撼,被深深地触动了,“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7}诗人孤独受伤的心找到“孤寂时分的乐园”,那就是在诗人心目中永远闪烁的水仙,每当诗人忆起那一片水仙,诗人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起舞踊不息”。{8}而大自然这位乳母,也源源不断地为诗人提供精神上的“乳汁”。无论是亲眼看到的壮丽的水仙波浪,还是诗人记忆中的水仙发出的闪闪耀眼的光芒,都是丰富的“乳汁”,而这些“乳汁”更是诗人的精神食粮,让诗人的内心充实,更让诗人的精神生活丰满。但对于读者,对于诗人,水仙是一个泛指,虽然只提水仙,但所指的应该是整个大自然所拥有的万物,所有能给他提供精神食粮“乳汁”的自然物质。诗人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的“乳母”,正因如此,当诗人每一次投入母亲的怀抱时就是一次归家,如同诗人在《廷腾寺》中所表达的,回归大自然就是一种归家的感觉,家外的一切喧嚣和浮躁都会随风而去,在“家里”诗人找到了久违的平静和祥和。大自然疼惜自己的孩子,就像一位慈爱的“乳母”,而华兹华斯这个孩童也深深地依恋着他的“乳母”大自然,他们之间是一种家庭般的和谐,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那种甜美,而这种和谐和甜美也正是华兹华斯所倡导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
二、大自然之华兹华斯的心灵“导师”
生活在1214年前的宋代韩愈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9}在受到法国大革命失败的打击、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和大自然的摧残以及经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后,华兹华斯变得迷茫困惑。而在英国北部湖区的生活就为他指点了迷津,这个无声胜有声的“导师”就是大自然。更确切的说是大自然的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是大自然中的人的儿童时期,也是乡村田野的普通人。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他们是同宇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10}无论是地上的草,还是天空的云,无论是水里的鱼,还是天上飞的鸟,在诗人的眼里都是有灵性的,是对这个无知的人类世界有着引导的意义的。在诗人的《诗人和斑鸠》中写道:“……这回我听出那不是责备,是嘉勉。”{11}诗人听到的不是鸟鸣,而是斑鸠在鼓励和褒奖,这是大自然对诗人的爱情和事业做出的评判和指导。诗人迷茫的心得到了明了,清楚自己应该何去何从,该在这个纷繁的爱情世界中如何更好的自处。但更让诗人敬仰的是儿童。诗人在《无题》中写道:“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12}父亲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中是威严高大的更是智慧的形象,这样的比喻,有力的证明了儿童在诗人的心中是分量十足的,更是这世俗世界不容小觑的。在诗歌《我们七个》中,诗人一直在强调那个“野蛮”的小姑娘,不断无视诗人的提醒:“既然坟堆里已睡下了一双,那么还剩五个。”{13}可小姑娘就是不理睬,无论提示了多少遍,她都固执地反复回答“我们七个”,{14}从中可以得出,在诗人的眼里,儿童要比成人更具有灵性,那倔强的天真,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那纯美的心灵,是成年人无法媲美的,因此想要重返大自然就必须向儿童学习。此外,在诗人的眼里,那些乡野村夫也是可敬的。在《西蒙·李》中,诗人讲述了的一个自己亲历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怜悯,对工业发展带来的自然破坏的痛心和批判。西蒙·李曾是风景秀丽山庄的一位好猎手,“又高又壮”,{15}如今“又老又穷,又弱又无力,无亲无故的,留在世上”;{16}以前的山庄“风光秀丽”,{17}而如今“荒凉破败”;{18}在一个物质淹没一切的社会,人性冷漠,人情淡薄,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却让老人“泪水顿时涌上他的两眼”,{19}使得诗人心中涌出不尽的辛酸。但是对于诗人和读者来看,诗人内心的酸楚不是贵族对乞丐的俯瞰,不是帝王对他所拥有的子民的怜悯,更不是做作,不是鄙视,而是在酸楚中包含着人性中的那份真诚和善良,蕴含着真善美的道德素养。在诗人的眼里,他们的外表不是一个模样胜似一个模样;在诗人的心里,穷人和他是同等的,贫困者和他拥有着同是肉和血做的心。
无论是由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枝一芽体现的真诚灵魂,由儿童散发出的天真灵性,还是由乡野村夫展现的伟大人性,都是诗人在自己人生磨难后苦苦追寻的,而大自然这位无声的“导师”给了诗人明确的答案,将诗人满腹的疑惑点透,让诗人找到世俗间缺乏的那份纯真能通过学习而回归的途径,因此诗人极力在向世人展示和倡导向那些真诚灵魂、天真灵性和伟大人性的主人请教,希望人世间的那份真和纯永世长存。
三、大自然之华兹华斯的心灵“守护神”
华兹华斯将大自然比作自己的“乳母”和“导师”,已经在说明大自然一直在守护着这个心理上经受过苦难的“孩子”、迷惑不解的“学生”,把大自然称作自己的“守护神”当然不为过。但是在诗人眼里他不仅仅是“乳母”或者“导师”这样人性化的形象,更是诗人心目中的充满了神秘感的“神”。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曾高唱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0}在人文主义时代中爆发的那种过度自负的思想观念导致了人类自身在宇宙、在世俗世界的极度膨胀。然而在华兹华斯的眼里,大自然的山水更是上帝和大自然的化身。在学者王佐良看来:“华兹华斯的诗歌已不属于一般的山水诗范围,其主旨似乎是,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的事物都有灵魂,而且它们同整个宇宙的大灵魂合而为一的,就诗人自己来说,同自然的接触,不仅能使他从人世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使他纯洁、恬静,使他逐渐看清事物的内在生命,而且使他成为一个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的人。”{21}大自然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已经不再是人可以感触的现实自然,不再是万千世界中可以感触的物质,而是一位神,一位具有无限神力的上帝。通过对内心深沉而真实的描述,描绘出了诗人那份虔诚的心,展现出了那具有神的光晕的大自然。
在诗人的《自然景物的影响》中,将大自然的神性与宇宙大灵魂合在一起,并称其为“宇宙精神”:“无所不在的宇宙精神和智慧,你是博大的灵魂、永生的思想!是你让千万形象有了生命,是你让他们生生不息的运转!”{22}虽然上帝已经被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摧毁,但是诗人与自然进行内心的交流和对话时,也逐渐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投入和提升导致诗人个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宇宙的精神世界有了碰撞和交流,而这种伟大的宇宙的精神世界在诗人的价值观里就是基督教里上帝存在的世界,因此诗人怀着像对待上帝一样虔诚和敬畏的心对待大自然。诗人在《致云雀》中写道“……带我飞升,领我去寻访,你那称心如意的仙乡!”“我就会凌空飞到你的身边,你的歌饱含神圣的欣喜。”“带我飞升,高入云霓,到你的天国华诞上做客。”云雀的世界自由自在,是在那无人可触及的天国内,是“称心如意”,是“仙乡”,{23}那都是神圣的国度,是诗人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追寻的和享用的天堂,只有“神”才可以拥有,也只有“神”才有资格拥有,而云雀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大自然就是华兹华斯心目中的那个拥有仙乡的主人,就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在诗人的《写于早春的诗句》中,自然中的花草藤蔓是诗人的信仰,而那些飞鸟是诗人的喜悦之源,让诗人的心激动。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宇宙空间,任何一个微小的和硕大的生命都是神秘大自然的代表,更是诗人的信仰。诗人能够把自己的心都交给大自然,大自然的地位也就和“神”可以同日而语了。
在局势动荡的年代,面对法国大革命形势的急剧恶劣,面对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摧残”,面对个人人生经历的苦难和挫折,华兹华斯转向他心灵的“乳母”和“导师”求助,在“乳母”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和归属;在“导师”无言的指引下,诗人找到了疑惑的答案:山水、儿童和乡野村夫。他们就像上帝一样守护在诗人的身邊,成为诗人的“守护神”。虽然上帝已被理性思维所摧毁,但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他的存在,他就是大自然的万物。无论是乳母、导师,还是守护神。华兹华斯想要与纯真、实在的大自然实现神圣的交流、和谐相处,进而荡涤我们异化的心灵,复归“良风、美德、自由、力量”,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哪怕这条路充满艰辛。诗人的先进性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心灵距离,诗人的智慧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福份,希望诗人的先进性能为我们这些为了环境污染焦虑的人类提供思路和指引方案,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变得越来越美好。
注 释:
{1}1Ruskin, John, Modern PainterⅠ, London ,1843.
{2}Bate, Jonathan. Romantic Ecolog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3}{10}{22}{23}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1,26,71.
{4}紫式部.源氏物语(上中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5.
{5}{6}{7}{8}{11}{12}{13}{14}{15}{16}{17}{18}{19}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5,95, 95,96,83,2,14,14-16,220,220-221,220,221,223,26.
{9}王心富.文章写作漫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4.
{20}马钟元.一个梦的本身便是一个影子 莎士比亚经典人性名篇精粹[M].2014.79.
{21}王佐良.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79.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