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介视野下的专题报道:应是文体而不是框架

2017-08-30黄国春

出版广角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专题片体裁

【摘 要】 媒体各取所需使专题报道出现文体与框架两种不同的走向。电视专题报道作为一种长篇报道的体裁经常使用;而报刊专题报道单篇的似文体,多篇的似专栏;网络专题报道基本上是框架加链接。从功用、特征、要素看,专题报道作为一种文体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和文体衍化规律,作为文体的专题报道与作为报道框架的新闻专题应该区分开来。

【关 键 词】专题报道;新闻专题;文体;框架

【作者单位】黄国春,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MDYB019。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传媒业的演进与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专题报道高频度地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介之间,几乎所有热门或有分量的新闻内容都要进行重点专题报道。业界认为,头版新闻、消息报道吸引读者,专题报道留住读者[1]。没有专题报道的媒介几乎被认为是没有看头的媒介,有些报刊还以专题报道为主要报道方式。专题报道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热门的报道样式,而专题报道与新闻专题概念上的模糊与混淆又使业界和读者无所适从。

一、专题报道的历史演进

从1966年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纪录片《收租院》起,电视专题报道出现已有半个世纪,我们不妨追溯源流,从其发展演变中观察其形态变化,了解其实质。

1.专题报道原本是电视体裁

所谓专题报道,就是带有新闻性的专题节目,习惯称之为电视专题片[2]。电视专题片源于电影纪录片[3],是一种记录真实事件、有别于虚构艺术的剧情片的体裁。早期的电视专题片不是在电视新闻节目里播放,而是专门单独播放的,所以叫专题片,又称专题报道。尽管报道的内容都是新闻,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消息)的样式不同。电视新闻是由多条消息构成的节目,画面加解说报道,不配音乐;而专题片则是由一个新闻内容单独制作成一个电视节目,画面加解说,可以配音乐。电视专题报道就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4]、长篇报道,它诞生时就是一种独立的体裁,其文本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专题片解说词文体。广播电台可以播放电视专题片的音频,以此形式制作的广播节目叫作广播专题报道。

2.报刊长篇报道衍化产生专题报道

电视与广播的专题报道影响着报刊的长篇报道。1990年前,报刊的长篇报道以通讯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报道内容不断丰富,样式不断创新,长篇报道样式出现两种明显的变化。

一是长消息演变成专题报道。报纸对重大活动必须进行重点报道,重大活动内容多、领导讲话时间长,本来短平快的消息不得不写成长消息。消息太长则需分节写作,加上小标题,变成一种与消息似是而非的文体,写法上还是消息的写法,但已经不是消息的篇幅和结构了。慢慢地,长消息演变成专题报道,且报道内容变得更具体,新闻点更突出,结构更为清晰,注重报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5],与消息有较大的区别。

二是通讯异化成专题报道。传统通讯是具有一定宣传性、文艺性的文体,适合做正面报道而不适合做负面报道。随着报道形式的创新和多媒体的发展,长篇通讯分工进一步细化,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6],衍生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新闻调查、调查报告、综合报道、新闻述评等报道样式。一方面,为了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需要对报道进行去艺术化、去情感化和去议论化处理,导致通讯的文艺要素丢失或变异,没了通讯味,异化成专题报道。而专题报道这个名称似乎更符合报道的实际。另一方面,读者渐渐不喜欢原先通讯的宣传味与倾向性,迫使通讯逐渐向更为客观、中性的专题报道转变,这样既可做正面报道也可以做负面报道。

纸媒陆续创建网站后,专题报道被移植到网络报道中,由于网络上没有版面限制,专题报道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拓展。

二、专题报道概念模糊的事实与弊端

专题、专题报道、新闻专题、专题新闻,多种排列组合的名称意味着存在多重性与不确定性。专题一词应用越来越广,显然不只是指新闻的专题报道。广播、电视中的专题报道是一种体裁基本没有异议,但报刊、网络中频繁出现的专题报道到底是文体还是报道框架?由于理论上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界定,专题与专题报道两个概念相互混淆,造成应用上出现混乱。

1.专题变成专栏或专版

报刊版面有限,多数情况下专题报道是独立成篇的,记者自采的专题报道基本上在一篇报道中完成。但報社或编辑部门策划的专题则往往是由多篇报道组成的集合,可以由消息、特写、通讯、评论、资料等多种体裁组成[7],长短结合,图文搭配,有的还设有总标题。这样的专题实际上已经变成传统意义上的专栏,若用整版刊登则成了专版。这样的专题与文体意义上的专题报道相混淆,使专题报道的概念产生了歧义。本来是传统上的专栏和专版,因为名词上的“创新”也变成了专题。

2. 专题变新闻专题

专题报道围绕一个主题,紧扣着一个焦点,整合新闻信息资源,进行高密度和强渗透力的信息传播,体现“信息包容量大、形式手法丰富、主题性鲜明”的特色[8]。这种因主题而聚合的专题显然是一栏多篇的,主题相同,题材(内容)可以是同一个事件的,也可以是不同事件、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这样的专题实际上是主题上的新闻专题,如“十三五”规划专题、民生专题、抗战专题等。既然是主题上的新闻专题,那么采编操作起来必然是内容上求异,形式上求新,文体多样,图文并茂,应有尽有。这种多文体的报道集合与单独成篇的专题报道名似而实不似,多命名为新闻专题。新闻专题与专题新闻逻辑上是同义反复。

3. 网络专题=框架+链接

网络专题报道则是围绕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或挖掘式事件等特定主题[9]设置专门栏目,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立体化、集成化、连续性的报道。大型新闻网站常常依托传统媒体的采编力量对一些重大事件、问题及重要人物进行重点策划报道,形成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新闻专题。如人民网的“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专题,其中人民网—人民日报的独家报道8篇、评论8篇、视频报道4篇,报道中的图片大部分来自新华社,访问过程报道15篇,专家解读10篇。网络专题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版面限制,集中报道,取得很好的报道效果。

在许多网络媒体中,新闻专题其实是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框架,把各种媒体的报道链接在一起形成“××专题”。例如,腾讯“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专题中共有22篇报道,21篇分别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和《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传统媒体及其网站。显然,国内许多大型网站并不具备新闻采编能力,所谓的网络专题不过是集合新闻和资料的一个框架而已。

三、专题报道文体化因素与趋势

学界普遍认为,文体与体裁几乎是同一概念,但从当代多种媒介来看,体裁的概念应该大于文体。体裁是多维的,包含文本、声音、图像、图片和时空篇幅等多种材质的形式与分割。文体对作者来说是写作格式,用以展示内容;对媒介来说,体裁则是编排方式,用于内容裁剪,并与其他样式有区分度,形式多样化,避免雷同。文体的划分应该具有归类性、区分度和唯一性,层次关系明确。

1. 从新闻文体特征、要素对比观照专题报道文体化

观察新闻文体的分类需要对文体的特征、要素进行对比,从功用、篇幅、时效、广度、结构、写法、深度和风格上了解各种新闻文体的差异。假设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都是新闻文体,与已确立的文体消息、通讯、特写等进行要素对比,根据媒体应用情况给5种文体的特征、要素赋予惯用值(注:惯用值不是绝对值,而是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值),以此观察不同文体在各种要素上的差别。见下表。

文体

要素 消息 专题报道 深度报道 通讯 特写

功用 报信息 事件报道 问题报道 正面报道 情趣报道

篇幅 短 长 长 长 短

时效 快 快/慢 慢 慢 快

广度 新闻点 完整事件 完整事件 故事 故事片段

结构 倒金字塔 分层结构 分层结构 分层结构 故事点

写法

叙述、说明 叙述、描写、概括、归纳 叙述、描写、概括、归纳、分析、推理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深度 简明 详细 详细 详细 细节

风格 中性 中性 负面 正面 正面/负面

在文体分类中,篇幅要素的权重最大,设权值为3,写法要素其次,设权值为2,其余要素的權值为1。

5种假设文体中已确认是体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3种。对比发现,消息与通讯两种文体的8个特征要素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差异度最大,区分度D≥11。通讯与特写两种文体在篇幅、广度和风格3个特征要素上有重合,相似度L≥9,区分度D≤4。消息与特写D≤7,L≥3。通讯与特写已确认为不同文体,根据短板理论,D≥4即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专题报道、深度报道、通讯3种文体在篇幅、写法等特征要素上相似度最大,L≥8,D≥3。理论上这3种文体大体上可以是同一类型,按功用和风格细分也可分为3种不同的文体。

2. 从新闻文体属性差异看专题报道文体化

新闻文体中兼或具有真实性、叙述性、故事性、形象性、情感性、文艺性、评论性等7个属性,不同的文体所具有的属性数值不一样。这些属性有明显的区分度,可以作为文体划分的一种依据。 见下表。

设属性值有为1,无为0。各种文体的属性值如上表所示。在已确定的文体中,消息与通讯的值差最大为5,通讯与特写的值差最小为2,由此推定属性值差≥2即可确定为一种文体。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与通讯的值差≥2,说明这两种文体与通讯不是同一种文体,而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之间的值差为1,可以视为同一种文体。专题报道选题范围几乎涵盖了深度报道的所有选题[10],因此两种报道完全可以统一成一种文体,通称为专题报道。

3. 单独成篇的专题报道作为文体的事实

由于版面限制,报刊的专题报道绝大多数单独成篇,一个事件一个专题报道,而不是报道组合。“两会专题”等特大型报道实际是专栏或专版。在中央七大报中,专题报道基本是单独成篇的,即使配有评论,其报道部分也是单独成篇的,这为专题报道成为文体打下结构基础。

传统的消息和通讯都是没有小标题的,而专题报道形成独特的小标分层结构。专题报道的写作方式主要是中性化简述,不讲究文采,不加情感,有无故事因事而异,有别于传统通讯和消息的写法,成为一种题材重大、内容翔实、新闻价值高的长篇报道形式,显得更专业化。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活动发消息,重要事件做专题报道已经成为多数媒体的共识,专题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文体从电视到广播再到报刊、网络已经应用了数十年。201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传媒类专业教材《媒体新闻写作》已将专题报道列为独立的新闻文体,但仍需更多的理论共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确立专题报道作为文体有几大理由:一、专题报道可以运用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之中,成为一种多功能、适应性强的长篇报道体裁;二、新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发展需要专题报道这种更为客观专业的体裁,专题报道的风格更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三、新闻文体的衍化、推陈出新形成专题报道文体;四、现代传播理论把新闻与宣传分开,因此宣传性文体与客观性文体也应该分开;五、把文体的专题报道与报道框架的专题区分开来有利于媒介报道的区分与规范,有利于受众对报道的识别,增强报道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总之,确立专题报道作为文体利多弊少,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赵振宇. 加强专题报道策划,让专刊周刊更加引人入胜[J]. 新闻战线,2006(1).

[2]孙忠瑞. 电视专题报道的魅力 [J]. 新闻业务,1985(12).

[3]高鑫.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6).

[4]李志成. 如何打造电视专题精品 [J]. 西部广播电视,2014(4).

[5]史文生. 专题报道要在深度高度广度上下功夫[J]. 中国报业,2015(6).

[6]刘承武. 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J]. 传媒观察,2010(6).

[7]刘嘉. 专题报道的策划与运作[J]. 记者摇篮,2009(9).

[8]谭学奇.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如何突出重围[J]. 新闻窗,2013(3).

[9]吴雪沫,孙晓星. 网络专题报道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冲击和对策[J]. 新闻世界,2014(6).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专题片体裁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专题报道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