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融入教学科研的学科服务探索

2017-08-30郇延红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郇延红

摘 要:本文從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学科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和提升融入教学科研的学科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学术性机构。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用户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逐渐转变,我们必须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时“走出图书馆、走到用户群体中”的理念和“融入课题、服务团队”的做法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向。

1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

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围绕教学科研中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组织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以学科馆员为纽带,面向一线用户,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地保障与支撑。它与传统服务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主动融入用户的、服务到人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结合院校实际,主动融入用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的潜力,快速、准确的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真正成为用户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2 高校图书馆在融入学科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对学科服务认识和重视不够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的知识支持,是一种知识服务,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成果也是隐性的,以致许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必要性,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缺少学校的资源配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使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开展受到制约,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2 图书馆自身学科服务建设不完善

1、服务理念比较传统,创新意识和动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图书馆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借还书、学科服务的浅层次阶段,文献信息的的深层次加工、学科化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等的创新性工作较少。图书馆中也没有形成服务创新的氛围,传统的服务理念仍占思想主流。

2、学科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限

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欠缺,服务深度不够,学科服务层次较低、水平较差。学科服务一直停留在学科信息联络、专业文献检索等低层次服务水平,而诸如定题服务、科研跟踪服务、参与式服务等深度信息服务开展较少,融入式服务不能很好的完成。

3、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功能不全面

学科服务平台须由专门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渗透到用户的教学和科研中,了解他们的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寻找更多可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它既能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也能实现用户的自助服务等功能。但是大多数院校图书馆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仅以图书馆网站为基础,融入学科服务模块极为简易,各学科的资源整合度较低,更新又不及时,功能开发也不全面等,造成信息内容的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不能得到保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学院用户了解、反馈学科服务信息造成了障碍,降低了学科用户的接纳度。

2.3 用户对学科服务了解不足,缺少信任和支持

融入式学科服务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所以要想服务顺利的开展必须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支持。高校图书馆用户平时很少登陆图书馆网页,对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和服务等以及使用并不熟悉,即使他们有信息需求,也不会花时间到图书馆网站查阅资料,而习惯于自行解决教学科研中的信息需求。

3 图书馆提升融入教学科研学科服务的对策

3.1 学科服务的开展要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院领导的支持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图书馆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支持和认可。因此,图书馆和学院领导要做好密切的协调和沟通,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措施向院领导介绍推广学科服务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2 图书馆要加强和完善学科服务建设

1、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可供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对海量文献数据的挖掘来开展大数据知识服务将成为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方向。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由以馆藏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

2、针对院校实际需求和本馆条件,制定学科服务发展规划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和本馆资源,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学科服务的项目和方案,要稳妥扎实,力争开展一项就做好一项。

3、培养用户信任的学科馆员队伍,加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

加强和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融入式学科服务的重要环节。融入式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获取文献的能力,熟悉馆藏结构和对口专业需求,另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还要有很好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很好的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要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服务团队创造尽可能的学习培训和锻炼机会,全面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上,要加强对学科服务的业绩考核,实施相应的绩效评定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科馆员的潜能,鼓励团结创新,做到优胜劣汰,稳定队伍。

4、抓住用户需求,创新并完善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平台是联系学科用户与学科馆员的媒介,它既能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又能实现用户的自助服务等功能。只有建立基于用户驱动的资源丰富、管理高效、服务实时、与时俱进的服务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服务平台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学科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建立,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图书馆平台、成熟的数据库平台,还可以通过软件自行开发,或直接购买专门的学科服务平台等。另外还要做好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平台内容,为用户提供实效和最有价值的特色服务。

3.3 加强宣传工作,和用户做好沟通交流

图书馆要加大学科服务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自己的图书馆学科服务以及服务平台,保证学科服务能被广大用户了解和熟悉,才能得到他们的配合,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可。主要的宣传形式有①制作宣传材料贴合学科实际,要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②要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尽可能的向用户开展宣传工作。③要保证优秀的服务效果,以便吸引用户。④要认准切入点,组织高校各个层次的用户广泛参与合作,并且借助服务成功案例扩大宣传。做好宣传的同时还要深入用户,加强和用户的沟通,加深感情,及时了解用户的困难和需求,保证真正融入教学科研过程中去。

4 结语

融入教学科研的学科服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使图书馆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图书馆成为促进学院学科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实现了图书馆的价值。同时,融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也为教学科研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更加快捷方便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