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同制造激发智造活力
2017-08-30韩晓东
韩晓东
在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大前提和产业转型的大周期下,通过做强两端—研发和服务,做精中间—制造,实现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2013年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2015年中国提出“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两者异曲同工,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网络协同”成为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同时,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构建“设计、制造、服务”的核心能力体系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共识,西飞公司正是在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大前提和产业转型的大周期下,通过做强两端—研发和服务,做精中间—制造,实现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前端—数字化整合研发能力
观察近年新型客机的研发过程,如波音787、空客A380,我们发现研发过程贯穿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跨地域、多企业间的协同研制,将极大促进企业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西飞公司通过构建协同开发与云制造平台,在设计阶段实现各部门、制造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快速高效互动,同时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提升精准度,减少误差率,成功地将新型航空产品的研制周期缩短近50%。对当前的积极探索,则需要进一步加快提升数字化深度和协同广度,巩固和形成以缩短周期、提升效率为核心的数字化整合研发能力,并将其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端—网络化协同能力
我们看到,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单一企业和单个团队已经无法解决复杂产品的全部创新活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联合不同的创新主体和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企业管理难题。信息化、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正在重组传统制造业,它将生产分解为最小单元,然后用信息计划(云平臺和大数据等),实现高效的统筹、优化、调度、品控,从而实现高效率协作。
西飞构建基于网络的异地多厂(所)协同制造体系,形成一个针对飞机组装和零部件生产的网络化制造联盟,有效实现网络化协同制造。同时,整合外部供应商,维持3个月用量库存,实现了降低库存总成本、提高准时交付率。未来,西飞在加强构建以资源高效配置为核心的网络化协作制造能力上还有潜力可挖。
后端—快速服务能力
向服务要效益是企业转型的普遍共识。当前,多数互联网企业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的业务机制,通过中台高效的业务资源整合能力,有效支撑前台快速敏捷地应对市场。正如美军作战单元的演变:二战期间以军为单位、越战期间以营为单位,中东战争以小队为单位,前端的小团队是基于中台导弹系统的支持为前提。
西飞应用数字化技术,基于设计-制造-服务三环节共同的信息数据标准,构建维修数据库,从而有效支撑远程诊断系统和动态服务机制,同时主动向客户靠拢,主动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未来,西飞公司还可在以下几个部分继续探索主动服务:建立前台快速反应队伍,同时,优化服务数据平台,提升后台保障能力,支撑前台快速服务,从而构建基于中台数据和资源支撑的服务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