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2017-08-30马顺英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影响

马顺英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1995-2015年的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验证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不显著,而工资性收入才是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显著性因素。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 消费支出 工资性收入 影响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一定制度、立法、政策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公民能够维持生存的措施,主要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到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推进和完善必然会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形成重要影响,这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可。社会保障作为一种预期性收入和资产,一种潜在未来储蓄,农村居民在得到保障后一般会增加当期消费,而减少当期储蓄,因此,保障体系的完善,必然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但是保障体系本身存在区别性。保证体系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保障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对居民消费行为形成不同的影响。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农村社会保障长期处于低水平、低增长,会使得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小。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7年以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收入占农村居民总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下。而直到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才逐步提高,并在2014年呈现高幅度增长,而2014年也是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广并取得实际效果的一年,从具体数据看(见图2),增幅为139.41%,转移收入占总收入比为17.9%,2015增幅为31.75%,转移收入占居民收入比为20.8%。虽然有两年的高增幅和高占比,但仍无法形成一定时间内的趋势性影响,因此,无法引起支出的明显变化。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在农村居民整个收入比例中占比非常低,并且长期涨幅不显著,因此无法验证其动态性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从而引起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第二,收入结构影响了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性收入,但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95年70%下降至2015年40%左右。相反,因为农村居民大量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从1995年的22%上升至2015年的38%。这种大幅度增长,必然会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显著性影响。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主要为农业生产性收入,这种收入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其对农村居民的购买性消费产生的影响较小,一般体现为“有多少花多少”,储蓄功能比较低。财产性收入的占比长期以来在农村都非常低,这是因为农村居民长期生活水平较低,土地和房子不能作为储蓄资产,因此其资产的拥有能力有限。并且农村很多资产无法进行升值,无法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因此,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较少。农村的这种收入结构与城镇存在很大差别。城镇居民长期以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经营性收入较低,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如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并且会随着收入总额的不断上升而上升,因此工资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性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第三,社会保障水平短期的促进作用不强。除了社会保障水平长期维持低水平、低比例外,最核心的是社会保障水平的短期促进作用不强。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農村居民长期的储蓄和消费意识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下逐步改变,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无法体现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上。二是农村居民对未来社会保障收入水平的认识不足,或者因为农村居民认为其未来预期收入并不稳定,不能保障其生活水平,因此,这种意识和认识问题导致其不会改变其消费习惯,从而社会保障水平的改变不会引起其消费支出的改变。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大部分为支出补偿性收入。从图1可知,近年来社会保障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占比出现跨越性上升,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年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473元,在日益增长的农村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上,其占比依然较低,在20%以下,因此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第四,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以支出补偿性收入为主,而直接现金收入较少。在农村目前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主,并且我国政府、单位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上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而养老保险的比例非常低。医疗保险作为支出补偿性收入,是一种被迫型支出,往往是在生病花费后得到一定比例的支出补偿。这种支出虽然有利于减少居民医疗保险支出,但对其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少,其对未来预期收入的期望值也不会改变,因此影响较少。实际上,农村医疗保险的范围有限,也难以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医疗支出降低的预期。因此,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并不会对居民消费支出形成显著影响。反而,养老保险作为未来直接性的现金补偿收入,其在农村保障水平的占比较少。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与基本模型

我国统计部门对农村社会保障没有专门的数据统计,但是可以根据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来判定。按照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可分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前三者为农村居民依靠自身的劳动力、财产获得的收入,属于收入的第一次分配,不属于政府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范畴。转移性收入是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再次分配,主要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障性支出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可以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替代,设定为SHBZ。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统计年鉴上有统一的指标,设定为NCXF。考虑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依然是收入,因此将收入增加作为模型的基本指标,因此,设定为工资性收入GZSR,经营性收入JYSR和财政性收入CCSR。研究设定基本模型为:

NCXF=a+b*SHBZ+c*GZSR+d*JYSR+f*CCSR+e

其中a为模型的常数项,b、c、f为收入自变量的影响系数,e为回归残差项。

(二)数据与单位根检验

本文数据采用1995-2015年间的国家年度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时间变量序列数据往往存在异方差,因此对变量进行对数变化处理,在保持原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价格等趋势性因素的影响。对数化后,指标变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LNCXF、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LSHBZ,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LGZSR,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LJYSR和农村居民财政性收入LCCSR。模型变为:

LNCXF=a+b*LSHBZ+c*LGZSR+d*LJYSR+f*LCCSR+e

同时,时间序列数据很多为不平稳数据,因此需要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采用AF单位根检验,检验发现,在不差分的条件下,序列的拖尾概率都大于0.1,因此为不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后,拖尾概率都小于0.1,因此序列归于平稳。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三)误差修正模型

因为所有变量在一阶差分后都归于平稳,因此可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以LNCXF为因变量,以LSHBZ、LGZSR、LJYSR、LCCSR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18、0.8361、0.0052和0.1272。因此,误差修正项为ECM=LNCXF(-1)-0.1518*LSHBZ(-1)-0.8361*LGZSR(-1)-0.0052*LJYSR(-1)-0.1272*LCCSR(-1)。然后以D(LNCXF)为因变量,以D(LSHBZ)、D(LGZSR)、D(LJYSR)、D(LCCSR)和ECM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数据可知,从相关系数R-squared看,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指标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514,因此相关系数非常大。但是从不同的收入影响看,转移性收入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替代指标,其拖尾概率为0.8152,大幅度大于0.1,因此结果不显著,因此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非常少,影响不显著。此外,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非常低,并且增幅不大,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非常小,影响不显著。经营性收入虽然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比较大,但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显著。这可能和其收入不稳定有关。因此对农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性影响的主要为工资性收入。

为了进一步分析保障性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问题,对变量进行格兰杰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数据可知,居民保障性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而消费对社会保障收入的影响显著。实际上,除了工资性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显著外,其他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都不显著。这凸显出工资性收入才是决定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主导因素。

政策建议

目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形成主导影响的依然是工资性收入的变化。对此,为了强化社会保障的作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对居民消费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养老保险,因此要改变农村居民消费习惯、提高其支出水平首先需要从未来直接收入着手。实际上,城镇养老退休金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其生活的基本开支,但农村养老退休金尚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实现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真正促进作用,必须提高養老保险水平,达到农村居民预期的老年基本生活开支水平。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对保障体系的预期估计。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较为单一,主要为医疗和养老保险,失业、生育等其他保险缺失。实际上农村居民的失业率更高,并且与城镇失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别,这导致其收入非常不稳定,不得不在有收入的时候不断提高储蓄比例,来防止未来失业的基本生活开支。对此,要全面稳定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开支,降低储蓄水平,必须给予其平稳的生活预期。对此需要在农村建立失业保险、农业生产性保险、生育保险等符合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特征的保障体系。

第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升集体经济对社会保障的补偿作用。虽然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在企业务工,购买了城镇养老保险,但绝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在农村,靠在农村务工务农获得收入。这些居民购买保险除了政府补助外,只能靠自己付出,企业不会承担。但目前而言,政府补助的标准非常低,无法改善其生活水平。因此,建议以村集体为单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村集体补助的方式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村集体收入为其承担较大比例的保险支出,从而减少农村居民的保险支出,并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

第四,提高政府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补贴幅度,扩大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长期以来,政府很多政策都偏向城市,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的经济战略导致了当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政府应该改变发展战略,依照当前以城带乡的战略在社会保障补贴上也实现政策偏向,提高政府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从而扩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良好预期,提高其消费支出水平。

参考文献:

1.姜百臣,马少华,孙明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

2.尹华北.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纪江明,赵毅.中国区域间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5)

4.张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2)

5.梁玉娇.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影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