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化学》课程中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2017-08-30卜文娟陈小莹
卜文娟+陈小莹
职业教育突出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制药技术专业是我校的名牌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制剂(含药品生产等方向)相关行业与职业技能的医药类中级技能型人才。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实施,对相关行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药物化学课程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学科是建立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对药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进而通过结构特点探讨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和操作技术。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会产生畏难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同时,笔者结合自己《药物化学》课程的实施经验,分析课程实施中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
一、理论课立足学生岗位要求
(一)精选课程教材
近几年我校制药技术专业选用的教材是全国医药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模式教材。該教材的特点是:①教学方法先进,选择行动导向法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或任务引领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通过开展活动、完成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的要求。②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从而打破畏难心理,提高学习兴趣。③注重实践操作,大篇幅的实践内容安排,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为职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编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计划
笔者在教学计划编写时,除了对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了要求,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突出制药技术的专业特点及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编写本着实用、够用、突出重点的原则,职业能力部分着重从学生的安全意识、动手能力、团队意识、职业规划等方面着手。
(三)合理改革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实施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等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职业能力夯实基础。如在抗生素章节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进行案例分析,结合资料查询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模式。
(四)改革理论考核模式
以往的考核模式基本依附课本基础理论知识而设置,就目前中职教育的特点,理论考核模式不应该只为理论而出题,更应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尝试一些配伍选择及案例分析题型。
二、实验课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一)实验内容应因“岗”施教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技能强而理论知识难的学科,实验内容设计应该立足基础理论知识,把握专业特点,重视实验要求,依托岗位需求。制药技术专业的目标培养方向是一线岗位人才,要求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生产现场或实际工作中熟练地解决问题。所以,实验项目应贴合工厂实际,结合药厂实训项目,根据该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设计。
(二)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尝试开放性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行动,而行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过的” “做过的”,而是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没学过”“没做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所以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应该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尝试开放性实验。例如一些实验周期短、相对简单的实验项目,给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设计工艺路线及质检方法,结合教师指导完善实验设计进行实践操作。
(三)规范实验课考核体系
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实验期末考核大胆结合开放性实验题目,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做一份实验设计报告,并根据报告结合教师指导,完善设计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报告格式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报告,结合小组分工及实操成绩,综合考核学生的整体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社团活动与基础课程紧密结合
制药技术专业不仅能培养一线药物制剂工,同时也能培养化学合成制药工。从根源上讲,这两种岗位群体都需要化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依托。所以,笔者结合本人指导的“生化社”社团作为平台,给予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实操内容,在实操课程设计中并未体现,但可以通过 “生化社”开展的社团进行实施,从而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四、增强法规意识,培养职业素质
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灌输职业道德理念。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要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强化法规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不断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制药本领,具备扎实的职业能力,时刻把安全意识灌输到工作中去。
总之,在中职《药物化学》课程的实施中,只有结合学情及专业特点,合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改革手段,才能游刃有余地把职业能力与职业培养贯穿到学习过程中,不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