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适切性研究
2017-08-30陈永亮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调整,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加快速度与发达国家接轨,介绍和借鉴德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推广其具有成效性的模式;另一方,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倡导国外先进思想与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方向重在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在复合型人才研究视域, 即是指培养具有复合型通识知识与技能的一技或多技之长,具有其“共核”(core)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多元知识与专长的技术技能型基础。
学界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以万计,就业形势严峻,从国家层面,需要采取宏观的“就业优先战略”和微观的就业扶持政策。全国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导和推动各地众创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就业理念上,大学生要拓展就业渠道和路径,转变就业观念,把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在地方高等教育层面,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毕业生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问题,这是关于区域就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依存与共生问题,其适应性的本质是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地方产业建设问题,二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
李曜升等(2014)学者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职业岗位变换加快,大大增加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弹性要求,以及从业者的灵活性、综合性和适应性要求。2006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方向,即区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2009年以来,职业教育指向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需要积极调整办学方向,包括调整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拓展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以适应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就业方向的要求。2012年以来,职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切性
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切性问题首先关系到复合型人才的创新理论研究问题,其核心概念是把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关联研究,即依托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经济依存体,探究如何創造性地构建高职院校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1.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近年来,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相关理论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外语教学历经了大致三个阶段。一是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二是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三是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为目标。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步步递进,阶段侧重,持续发展。胡文仲等(2014)指出,外语教学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这些研究成果对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职业教育视域,职业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依存共生。
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离不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共生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的巩固和发展互为作用,相互促进。在全球化经济时代,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庞辉扬,2012)到“中国创造”,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陈永亮、陶琼 (2015)研究表明,我国产品从“手工作业”到“智能制作”到“知识经济”搭建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奋斗阶梯。
有关产业转型的问题属于经济转型的内容范畴。孙祖荣,施萍(2009)指出,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增长方式转型、技术转型、产业转型、金融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合成变动,并表明,经济转型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引发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更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主要指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升级过程。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表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关键在于经济增长由依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和其他资源的投入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效率的提高驱动。
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强调深化改革开放,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广东省进出口率持续增长。2012至2016年,广东出口市场多元化及其转型态势正逐步加速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型,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已成为外经贸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带来新的外向型产业升级,而服务创新型转型升级产业必然需要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支持和开拓。全新的形势赋予了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全新内涵,迫切需要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能力更新,从而创造性地培养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2.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生关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蒋磊,左红霞(2004)指出,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促使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再生要素、牵动性要素和制动性要素直接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001年以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指导文件指出,外语人才的培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经贸、文化、科研、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并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坚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职教精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其发展离不开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地缘性和阶段性,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
3.地方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带,具有典型的区域经济生态链产业模式。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成为中国外向度较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港澳、全国和海外紧密合作而保持着城市的竞争力和持续提升的经济活力。中山市24个镇区形成了灯饰、五金、家具、服饰等数个特色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产品远销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基于外贸业务往来频繁的经济特点,对外贸人才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还需要具有灯饰、五金、家具、服饰等行业的生态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从业人员依托区域产业生态发展的首要前提。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快速进展,中山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升级,因此,单一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才完全不能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职业外语立体化或生态化教育需要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既拥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娴熟的职业外语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形势发展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建构区域经济发展语境下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
本文以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为研究视域,探讨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力图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提出职业外语人才培养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研究与具体路径和对策。
1.建构区域经济发展语境下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逻辑思路
本文拟建构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对策的行动研究框架,以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为主,其具体形式包括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比较研究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和策略,对现阶段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结构和素质进行调研,并对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需求预测;实地走访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龙头企业,访谈企业管理人士和职业外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了解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型復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毕业去向和就业取向(见图1)。
通过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系统的研究,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区域经济发展资源体系,提高职业外语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体现高职教育地域性以及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
通过综述研究,系统分析和梳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系。
通过实地调查,以问卷与访谈方式调查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以及其区域经济资源发展的特点,并加以归纳、分析和总结。
通过理论研究,探索利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共享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为提高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质量构建思路,以及探讨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并从认识机制、保障机制、组织机制、管理机制以及研究机制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讨。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和分析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探讨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能力本位教育”及其相关问题。
2.建构区域语境下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构想
研讨建构区域语境下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构想在于依托区域业经济特色与产业生态关系对高职教育的相互影响作用。正是因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建设的必然趋势,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切性研究必须根植于二者的生态化共生关系环境,其加速建设的引擎动力迫切需要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建设的同步升级,甚至职业教育的超前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大超前发展。
基于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化特点,区域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必须努力寻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的相关方法和对策,正是基于此理论构想,区域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中有待认真对待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转化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特点和需求与高职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相结合起来,以提高职业外语教育的实用性,从而适应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2)全球化经济发展处于动态发展的多元化取向和不稳定态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自身的动态变化趋势,加大了对区域人才需求甄别的难度;同时,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复合型人才培养又关联众多跨学科领域,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界定难以明确,这样一来,高职院校较难制定较为合理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必须把握明确定位。只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处于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生态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常态形势下,巩固现有的成绩,确立以适应新形势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发展问题。一方面,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含职业外语)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地方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又直接推动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职业外语教育立体化(生态化)建设中提出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新常态的方向、内容和特点紧密关联,深度契合。
3.职业外语立体化(生态化)教育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向、规格和模式
职业外语立体化(生态化)教育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与地方产业“走出去”,拓展文化市场,加强跨国、跨境交流离不开外语中介语,更离不开职业外语的使用工具和传媒工具。这些考虑直接关系到外语人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取向,其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和模式长期以来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对职业外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职业外语能力发展的宽广空间;另一方面,职业外语背景的大学生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也拓展了根植于地方产业生态系统力求对应专业发展从业的职业外语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视域。
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近十年来,已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外语建设体系,致力于外语人才服务于对应专业的探索,也致力于专业人才掌握对应职业或行业英语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的目的语,职业外语建设迫切需要与“本土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同步转型升级,与时俱进,构建职业外语立体化(生态化)教育体系积极推动着职业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
20世纪50年代,张正东先生提出了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把外语教学看着由目的语、学生和教学环境为三维,以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突出目的语、学生和教学环境三维度,并包含经济发展、跨国文化、目的语、学生、教学环境五要素,创新了外语教学的本质内容、方法及途径。外语立体化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际应用可以视为是职业教育依存在区域产业生态体统的生态化视域,即职业教育离不开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
今天,全球经济高速发展,跨国文化交流已进入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交融。各国产业“本土化”已融入世界全球化经济体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本土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是各国当下的重大使命,刻不容缓。就职业外语教育建设而论,在当前的形势下,再次对照张正东先生提出的外语立体化教育理论,它凸显了更为清晰的界面,职业外语教育遵循“三维一顶一底”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内容更为切实。(陈永亮、龙俊 2015)
职业外语教育改革要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积极探索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理论契合了职业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创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创建以职业外语(目的语)、职业技能人才(学生)以及融政、校、企、行协同共建的教育平台(教学环境)三维度;以外向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为底,以跨境贸易(跨国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契合中山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生态。
四、结语
本文属于“跨界” 交叉跨学科关联研究、力求把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本文探讨的问题既是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究, 又依托区域经济新常态以及全新业态生态环境,将“区域经济转型”与“创新型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并进,实证调查和教學改革并行,既具有先进教育理论视野,又具有前沿教育改革探索。总之,本文研讨的问题将致力于高职外语教育的横向对比和深入探究,不仅直接为深化改革服务,而且也致力于提高高职外语教师职业外语能力发展、致力于高职学生及从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构建服务广东外向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外语立体化教育体系”(项目编号:2013JK289)、2014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复合型职业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切性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题编号GDGZ14 Z021)、2015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师职业外语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YA1506)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外语教学,1997(2).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9).
[3]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
[4]贾栗.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4).
[5]蒋磊,左红霞.试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6]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 (12).
[7]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界,2000(3).
[8]李曜升.中美职业教育比较[R].高职院校职教论坛,2014(4).
[9]庞辉扬.中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J].中山人文社科,2012(4).
[10]吴安萍.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
[11]王文槿.从国际经验看职业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R].高职院校职教论坛,2013(11).
[12]张正东,杜培傣.外语立体化教学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