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7-08-30张美娟叶阳胡丹
张美娟?叶阳?胡丹
【摘 要】近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全民阅读实践的蓬勃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得以深入与拓展,其中研究队伍(“作者”群体与“机构”分布)和研究内容(主题“关键词”),是其研究现状的主要体现。由此,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以这三个研究主题为着眼点,对2006—2016年间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系统性的、相对完备的扫描与样本收集,运用软件工具进行处理与可视化,以展示这一时期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的整体概貌。
【关 键 词】全民阅读;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可视化;数字阅读
【作者单位】张美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胡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全民阅读是事关民族振兴的国家战略与伟大实践,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和要素的系统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的萌动到今天全社会总动员的繁荣发展,其具体实践与理论研究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如果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全民阅读历年调查数据来看,1999年至2005年之间的全民阅读率呈现上升走向,但是数字技术对阅读的影响有限,阅读环境与阅读方式变化不大。2006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开展全民阅读的倡议书。
从2006年到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面向未来发展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近十年时间里,全民阅读活动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阅读的力量春风化雨般地滋养着国民的精神世界,数字化阅读、在线阅读和移动阅读等新兴阅读逐渐兴起,全民阅读进入一个新时期。这期间丰富的实践催生了很多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同时相关理论研究也为全民阅读的有效推广与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此发展的时间节点上,探索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的研究脉络,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刻把握研究的新动向,了解研究前沿问题,对进一步引领全民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数据的权威性与代表性。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是公认的数据相对完备的学术研究数据平台,具有权威性;会议论文,期刊论文与硕士、博士论文,由于发表周期短而能较好地反映研究的最新动态,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源是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的数据,选定主题词为“全民阅读”或“书香社会” “大众阅读” “阅读推广”等词,时间区间限定为2006—2016年,检索时间为2017年5月23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3520篇。
本次数据处理首先是人工筛选,去掉新闻报道类等非理论研究性文献以及与“全民阅读”主题差别较大的文献,最后得出期刊论文5612篇、会议论文319篇、硕士论文314篇和博士论文15篇,共6574篇;其次是将检索结果记录为download_txt格式,再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借助软件的关键路径算法对高产作者、主题词频率和高产机构合作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呈现情况进行解读分析。
二、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研究作者群体分析
在全民阅读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发文量较高的作者大多来自高校相关专业(如图书情报、出版及图书馆等专业)、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如南京大学的徐雁和曹娟、安徽大学的严贝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中央财经大学的宫丽颖、北京大学的王波和王余光、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惠涓澈、三峡大学图书馆的刘芳、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的李杏丽、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的张怀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曹桂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的刘时容、深圳图书馆的吴晞、新乡医学院图书馆的李国朋(以上顺序不分先后,未根据频次排列)。而在这些作者中,徐雁、宫丽颖和刘芳等在研究时间上相对较早,而王余光、曹娟和严贝妮等则在近年研究产出较多。
图1 全民阅读研究之作者共现图谱
全民阅读研究论文的撰写多以作者独立撰写为主,合作论文所占比例不到1/5。在合作论文中,两人合作偏多。从作者共现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核心作者偏向于独立撰写,部分研究者倾向于开展同一机构或者同一地域内的合作,且合作对象相对固定。例如,同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夏立新、李成龙和孙晶琼合作撰写了3篇论文,同在宜昌、分属不同机构的刘芳、朱沙合作次数多达7次。跨机构及地域合作论文较少,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的严贝妮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曹娟就美国公共图书馆主题开展过合作。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王梅、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惠涓澈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图书馆也积极开展跨机构、跨地域的合作。另外,资历较深的研究者基本选择独立撰写的方式,而新兴研究者更倾向于合作撰写。
三、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研究主题关键词分析
全民阅读研究是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全民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也在随之变化发展,相关研究的范畴与主题日益丰富。从宏观层面的全民阅读实践来看,涉及的主题有“全民阅读”“经典阅读”“大众阅读”“阅读推广”“书香社会”“世界读书日”等。
图2 全民阅读研究主题关键词共现图谱
本研究以“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书香社会”及“大众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有关全民阅读的研究网络集中性较强,“全民阅读”“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大众阅读”“经典阅读”“数字阅读”“世界读书日”也频频被提及。基于相关文献阅读及图谱,全民阅读的主题可以基本划分为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推广主体(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对象(大众阅读、经典阅读、数字阅读)、全民阅读推广方式(世界读书日、读书活动)。
1.全民阅读的基础理论研究
全民阅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以来获得了蓬勃发展。而关于全民阅读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与外延、作用与意义、实现方式、价值体系和评估标准构建等问题。关于全民阅读理论基础的研究,我们可以参照王丹与范并思撰写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流派及其分析》一文,文章对我国阅读推广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多位学者在阅读推广领域中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張秀兰、焦博红等对我国全民阅读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探讨。郎玉林、柯佳秀等基于各种理论对全民阅读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阐述等。
2.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图书馆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因此,近十年来,全民阅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及目标、服务延伸、现状、对策及个案研究等。洪文梅、徐进等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在引导社会阅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王秀亮、菊秋芳等基于全民阅读的推广,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功能及体系搭建进行了探讨。赵莉、田广琴和李萍等基于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庞建民、陈永娴等则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个案研究,给公共图书馆提供建议。
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活动实例调查分析、多媒体阅读推广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在对高校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研究中,学者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众多学者从高校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作用、定位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程文艳、张军亮等从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成功案例出发,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提供了建议。多媒体阅读是当下阅读的重要特点,庞佳、王家莲等通过对读者阅读模式转变的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对策,例如,微书评、微服务等。孙向丽、杨维利等指出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推行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等。
3.经典阅读、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在大众阅读的语境下,经典阅读向着自主解读的状态发展,图书馆起着重要的引领与导航作用。在这一研究领域,学者主要专注于经典阅读的含义、推广重要性、面临问题与策略等方面。于友先、王余光等指出全民阅读的实质是经典阅读,认为经典出版应该受到重视。薛丽、李瑞金等分析了在大众阅读语境下,经典阅读推广面临的困境,并各自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推广策略。
数字阅读是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重要转变,读者的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阅读推广的内容资源更加丰富,但这也为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提出了挑战。而学者对数字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阅读行为的特征和推广策略等。何韵、何兰满等厘清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认为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张亚军认为,数字阅读是数字时代下阅读行为的进化,它推动了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建设。王佑镁、徐小丽等分析了数字阅读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策略,例如,调整服务,建设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和富有特色的数字资源。
4.读书活动与全民阅读
读书活动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而世界读书日是学者在研究中提及较多的关键词。针对读书活动推广全民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体的读书活动启示以及世界读书日的倡导。刘延莉概括性地描述了读书活动对阅读推广的意义。庞建民、陈双喜则从具体的个例总结了读书活动的创新性及启示。另外,众多学者分析了世界读书日的重要作用,司徒文、徐然等介绍了世界读书日对全民阅读推广的作用,而王余光认为,中国人一定要有个属于自己的阅读节。
四、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研究机构分布
从发文机构的性质来看,全民阅读研究的主要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高校院系/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新闻媒体及其他。从表1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大学图书馆是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研究的主力军,发文数量达到1064篇,占总数的36%;紧随其后的是公共图书馆,发文数也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排在第三位的是高校院系、研究机构(586篇,19.8%),这些论文大部分来自各高校的信息管理学院,据了解,这些学院大多设立了出版发行相关的专业,研究会涉及全民阅读、阅读推广等领域;另外,包括各报社在内的新闻媒体也贡献了近10%的发文量,文章内容主要是全民阅读的推广实施现状、专家建议等。
表1 不同性质的机构发文及其占比
类目
机构 篇数 百分比
高校院系/研究机构 586 19.8%
公共图书馆 978 33.0%
大学图书馆 1064 36.0%
新闻媒体 266 8.9%
其他 66 2.3%
显而易见,接近70%的全民阅读研究文献源于图书馆(含省市区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从业人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全民阅读本质上是一项惠及全社会的公益性战略工程,现阶段阅读推广实践的主力军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社会公益机构,其研究也主要是结合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活动来展开的。具体而言,首先,相较于专业的科研人员,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具有更直接的研究条件及研究优势,包括分享工作案例、总结经验和提出实践性的建议等。其次,高校院系和研究机构是全民阅读研究的第二阵营,占比达到19.8%,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一些理论问题研究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系统性的综合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对此,高校院系和研究机构将责无旁贷。最后,社会新闻媒体的发文量占比只有8.9%,显示其理论研究不够,但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在积极广泛宣传全民阅读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设专版报道本地书香城市、读书日活动等相关新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阅读推广工作全面铺开,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收效颇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学图書馆、少儿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发文量与理论研究相对偏弱,这一问题值得重视。
表2 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情况
机构名称 发文数量(篇)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48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89
南京图书馆 75
深圳特区报社 64
中国国家图书馆 58
安徽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56
武汉大学图书馆 54
重庆图书馆 53
河北大学图书馆 50
郑州大学图书馆 47
结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及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情况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机构在各大系统中较为活跃。在大学图书馆系统中,武汉大学、河北大学名列前茅;在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发文数量最多;在高等院系以及研究机构系统中,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安徽大学排名靠前;在新闻媒体系统中,深圳特区报社表现突出。笔者将相关数据导入软件中,可得到图3。
图3 全民阅读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从图3中我们可直观看出,各个研究机构大多倾向于独立发文,相互之间的合作很少,少数的合作一般是在各高校的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同城的图书馆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应广泛开展合作,结合丰富的案例基础和专业的科学研究工具与方法,为全民阅读推广建言献策。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2006—2016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发表的有关全民阅读的相关研究论文,从作者群体、主题关键词和机构分布三个维度分析了近十年来全民阅读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发现,伴随着全民阅读在全国各大图书馆逐步开展实践,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具备一定的研究规模、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暴露了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全民阅读的研究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深化。
1.理论根基薄弱,课题框架有待完善
全民阅读作为一个产生于实践、应用特征明显的研究课题,目前的研究也主要局限于阅读推广等相关活动的各种表象和形式,比如,案例介绍或经验教训总结等,而忽略了挖掘其中涉及的基本定义、结构关系、核心问题和价值意义等重要的基础理论。全民阅读研究要构建完整的课题框架,今后需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阅读推广等基础性学理研究工作,从问题的本源出发,探索阅读推广领域的普遍模式和规律。与此同时,我们只有做好理论研究,才能指导图书馆人员自觉开展阅读推广,提升阅读推广内在品质[1] 。关于国外阅读模式和阅读活动分析的文献相对匮乏,我们要采用介绍、引入和对比等多种方式提供先进经验的分享[2],为我国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2.关注推广对象,深化对特定人群的研究
作为全民推广对象的读者,是阅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同的读者群体在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不同读者也会对活动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正是开展阅读推广的依据和基础。全民阅读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普惠与全面,在服务普通读者人群的同时,重点保障未成年人和特殊人群的阅读权益[3]。从研究产出的情况看,研究者主要活跃在各大高校或各地的图书馆,关注的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而对特殊群体和未成年群体关注得较少,这是今后研究需要注意的地方。此外,针对特殊群体展开的研究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和需求变化,采取更为细致的调研[4],才能提出更为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日后的工作。
3.注重方法,加強合作,提升研究的实用价值
目前,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和各地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阅读推广等相关主题论文发表的主要机构。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所写的文章侧重点和优势各有不同,但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议题文献学术质量的提升。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亲历者,直接参与了活动的具体实施环节,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案例基础和实践经验,缺点是论文缺乏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常常只是案例的堆砌和简单的经验总结;而相对专业的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选择上更为合理,但缺点是提出的建议和策略往往与实践脱节。对此,研究者在今后可以考虑以合作的形式,优势互补,共同探索,为全民阅读的开展和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4.加强阅读内容的研究,不断深化全民阅读的理论研究
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广,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研究人员对阅读推广政策、方式与渠道等阅读外围研究也日益成熟。但是,从普查到文献中,笔者发现,关于读者如何有效阅读、阅读的文本内容分析、阅读效果评估与提升及阅读内容的有效呈现方式等研究,目前还不多见,亟待加强。为此,相关学者可以积极运用相关领域的工具与方法对阅读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研究;在数字化阅读环境下,结合社会阅读习惯与行为变化,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语义分析,以有效形式提供阅读内容呈现形式,提升阅读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晞. 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M]. 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42.
[2]张秀兰,焦博红. 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综述[J]. 新世纪图书馆,2013(11):43-46+96.
[3]李武,王丹,黄丹俞,王政. 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十年进展(2005-2015)[J]. 图书馆论坛,2016(12):54-65.
[4]刘彩娥. 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J]. 图书馆,2014(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