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图书馆发展困境及对策小议

2017-08-30郑芹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馆服务

郑芹

近年来,常德市大部分县级图书馆门庭日见冷清,读者到馆人次逐年下滑,县级图书馆陷入了“无用、无能、无奈”的恶性循环。造成这个困境,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图书馆核心竞争能力减弱。

1、一个多元化的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人们许多休闲阅读时间都用于电视和网络,互联网的出现和人们上网习惯的养成,图书馆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慢慢弱化,图书馆查阅被“Google”所取代。另外,阅读开始偏重于休闲性、功利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长期处于应对繁忙的国民难以静下来潜心读书,使得读者到馆阅读率不断下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减弱;

2、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制约了读者对图书馆的进一步利用。如“封闭式建设”—每个图书馆都试图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从大气候来看,一个县的经济、文化建设、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带来的陈旧书籍无人问津。从主观上来看,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采用“为他人做嫁衣”的被动型服务方式——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单调、重复、繁重、寂寞,服务工作达不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让老读者失去亲和力,新读者望而却步,胆小的读者望而生畏,读者流失的原因不言而喻。

3、思想认识不足,文化观念缺位。影响图书馆发展的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二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归根到底是“政绩观”在作怪。如“搞文化建设难出政绩,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大但是回报分散加松散”,“老百姓的口碑没有上级领导的表扬作用大”,“图书馆并不是生产部门,投入多而且无产出,多投入根本没意义”,诸如此类言论经常出自领导干部之口。同时,长期以来,县级公共图书馆无奈适应并且习惯了地方政府的种种做法,自我发展意识退化,满足于“看门守摊”和“清清点点”,难于进步也不思进取了。

二、图书馆的公众形象降低。图书馆是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权益的场所,理应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图书馆的形象构成大致由图书馆的品牌、服务、馆舍、环境、馆员等构成,每一个图书馆给当地读者群的总体印象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由于图书馆没有用人的自主权,部分馆员是通过关系被照顾到图书馆来的,本身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就不高,到图书馆来就是混日子,缺少主人翁精神,导致图书馆的整体业务水平低,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差,服务效果差,读者所需资料、所提问题,一句话“查不到”、“没有这本书”或“不晓得”就打发了事。读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满意的结果,再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的整体公众形象大幅降低,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应该树立的正面的社会形象。

三、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强,读者人数减少。没有经费,便无法补充文献资源和拓展电子信息阅读方式,没有文献资源和紧跟社会发展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就谈不上服务能力,自然无法吸引读者到馆。据调查走访,常德市40%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没有新书,办证读者减少,平时只有少许老年读者在阅览室看看报纸、翻翻杂志。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县级图书馆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它还有全面、广泛、规范化地开展面向乡镇流动式服务和推进面向公众的乡镇图书馆和面向中小学生的乡镇学校图书馆的融合的责任,而现实是县级图书馆自顾不暇,自救无望,更谈不上扶持乡镇图书馆了。

困境的形成不是一日两日,改变的发生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进行努力。

一、实用性应是县馆藏书的出发点

公共图书馆是综合性的图书馆。有关文件、教材都一再强调: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应以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科学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为重点,另一方面要注重收集地方文献。对后者是没有争议的,而对前者的理解则有颇多的异议。

县馆藏书的特色与实用应该是一致的,图书馆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用。一个图书馆收藏着读者需要的大量图书资料,读者也就会络绎不绝。反之,没有实用的书,那怕藏书挤满了书库,压坏了书架,也只能是一堆无用的废物。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职能来确定藏书范围,收藏的重点,应是适合广大农民、城镇居民、国家干部、职工实际水平的通俗读物(社会科学大于自然科学)、文艺作品,适当收藏一些适合中等文化水平或更高一级水平的科技著作、综合性工具书、资料书,科学研究等方面所需要的专、精、深的书籍,只能根据经费适当收藏,主要还是通过馆际互借得到解决。

二、深入农村、立足农业、贴近农民应是县级图书馆员工的主要工作方式。公共图书馆由于人员,资金,信息意识和环境因素,往往是“坐在家里等读者上门,守到月底等财政工资”,传统的被动服务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激活机制,转变作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实际收益,县级图书馆必须正视这一点,积极探索为农民服务的新方法、新思路,找准自己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应扮演的“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指路人”的位置,发挥其信息来源广、资料收集多、综合比较全的优势。

一是主动下乡,上门服务。由于农民用户的紧迫性和被动性,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科技兴农为民服务的时候,必须打破以往“坐等上门”的被动局面,积极主动“走出去”,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及时详细了解他们所需,最大程度上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使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源中隐藏的科技信息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充分利用国家配置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现有设备及视听资源,通过组织定期免费讲座和培训,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三是可以开展电话预订服务,对农民朋友在电话中的求助问题,利用馆藏文献和电子资源帮助其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广大农民和当地图书馆之间搭建一座互助交流的桥梁。此外,还可以通过送书下乡等形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目的是实现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在农业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可采取“一请二送三自学”。由于县级图书馆在馆藏方面的局限性,可能会遇到馆藏的文献资源无法解决某些具体的实用技术的问题,可采用“一请二送三自学”的方法来解决用户们的要求。一请:建立图书情报协作网,注意将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的技术人才吸收到协作网里来,并请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组成一支技术队伍,每逢遇到馆藏文献资料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时,可随时请这些专家们一同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二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经费支持,组织对本地经济有重大贡献的专业户送到外地参观学习,带回先进的经验以供本地学习参考。三自学:本馆工作人員通过自学,尽量掌握一些适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的农业科学技术,以便快捷、直接地为有需要的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继光.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决于图书馆立法.图书馆,2003(1)

[2]胡晶莹.县级图书馆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图书馆,2007(5)

[3]王茜.推动服务创新,加快公共图书馆发展.图书馆,2008(3)

[4]黄俊贵.图书馆人文关怀随想.图书馆,2002(4)

[5]刘桂英.图书馆意识与阅读社会.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

[6]赵荣伟.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挑战与对策.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2)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馆服务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