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开发馆藏房契
2017-08-30吕雅玲
摘 要:在文化产业大浪潮中,如何变沉睡的档案信息资源为生动的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馆当下的明智之举。泉州市不动产交易登记档案馆馆藏的五六千份清至民国旧契具有历史、学术等多重价值。要开发这些珍贵历史旧契,除了主要依托档案馆自身,还要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平台,创造多元档案文化产品。
关键字:清民国旧契;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泉州市不动产交易登记档案馆保存的清朝、民国时期的老房契中最早的一份立约于康熙五十六年。这些清代老房契,虽历经多个朝代但仍保存完好,虽目前仍作为产权业主的权属档案分散于各自卷宗内,但个人认为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及原始凭证价值,是一个地区乃至民族的历史缩影。然,像大多数档案馆一样,我馆对这些老房契的价值认识有余而开发不足。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档案馆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老房契的学术、文化及商业价值,提升老房契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1 我馆老房契的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这五千多卷清民国房契在未收录到卷宗之前大多私人保管,也因为历经多个政权更迭年代久远,部分契纸既破损又发黄。在2013年,我馆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这些旧契进行了托裱修补,并通过拍照扫描等手段,把五千多份房契全部数字化。对房契进行数字化,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实体契纸,利用时只需从系统数据库中打印出来,极大地减少了实体档案破损可能;另一方面便于在各种平台上传播、共享。数字化扫描只是清、民国房契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始,受现有资金、人力条件制约,我馆对这些老房契的开发利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2 馆藏老房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房契数字化实现了档案载体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做到预防保护,但是仍存在些不足:比如契纸篇幅大,只好缩拍,利用时,受限只能打印A3纸大,经常看不清契纸上文字。另外,扫描电子件保存格式单一,与不同配置的电脑设备不兼容,打不开扫描件的现象偶有发生。在利用时就必须再次调出原始契纸。如此既浪费时间精力,也违背契纸电子化后其免遭破损的初衷;
2. 对馆藏房契的宣传不足。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多维媒体宣传。房契整理扫描后,没有主动对外展览过,本地市民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其它城市了。在利用中常有市民通过查档进行权属确认,平息权属纠纷。如能有意识地联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将会大大提高民众对这些房契档案的认知度,并滚雪球地形成连带效应,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利用确权,发挥老房契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
3. 开发力量尤其是编研方面相对较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长久以来形成的“重藏轻用”思想,档案馆对馆藏编研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编研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编研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要求。而且这些老契发生的时间跨度长,上至清康熙五十六年下至民国三十五年,涉及到历史学、文献学、城市发展史等内容,对其编研利用需要相对完善的人员队伍。
3 馆藏房契的开发利用途径
这些清、民国时期老房契的价值是多元化的,具实用性和可研究性。若能妥当开发,这些老房契将成为我馆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也大大深化泉州市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印象。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多维开发利用。
1.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媒介,打造多层次传播渠道。
首先,重视旧契档案的“母资源”功能[1]。对扫描不清的旧契按照1.1比例翻拍或者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请专业数码企业进行原尺寸扫描。这是旧契后期利用宣传的前提条件。
其次,定期举办档案展览。我馆馆藏房契类型有:买卖契约、典按契单、补契纸、土地所有权状、不动产登记证明书等。我们可以把这几种类型进行整理,并择一人流量大的广场举办展览会。展览会是普通市民大量接触档案的主要途径,我们可借助此时机观察民众的兴趣和关注点,方便日后档案信息的进一步开发。但是要注意,展览过程中,为保护契纸原件可以选择彩印契纸扫描件进行展览。
再次,联系电视台、新闻报社等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如可以对馆藏最早(康熙五十六年)的那份老房契以“刺桐城第一契”为题在本地电视台和报纸上进行公开报道。还可以学习泉州市档案館做法,对前来查契确认权属的过程进行追踪报道。这些老旧房契得其所用,不仅大大提高我们档案馆的影响,还会让市民更加了解本城市相关历史知识。
最后,开辟微博、微信宣传新渠道。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以其门槛低、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给很多行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档案利用尤其是老旧房契的开发利用应该以此为契机,也可以申请档案馆微信公众号,除了一些常规业务简讯可以设置一个“馆藏介绍”项,或按主题或按地块来采写和展览清、民国旧契。也可以拍小视频来直观立体地宣传馆藏旧契。
2. 关注名人故居地契,结合地块进行文化宣传。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涌现出不少的名人名事名地。如果房契中涉及到名人名事名地,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景点路段的前世今身做个说明,也可以将契纸内容与景点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在泉州这座历史古城里,还有不少的名人宅邸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如曾井巷、孝感巷、甲第巷、文魁巷等都保存着不少历史名人故居。我们可以尝试走访联系名人后代,若能找到这些名居旧契,可从时间角度来追寻名人成长足迹及生平事迹。如馆藏中就有清代泉籍名人黄宗汉故居旧契,契纸上的落款时间正是黄宗汉任四川总督的第二年。这很好说明了炎黄子孙在外飞黄腾达之后不忘回乡购地建房光宗耀祖之传统。
3. 关注民生热点,加强与文化职能部门间的合作。
档案部门的编研业务也属于文化领域,馆藏房契的开发利用要加强与其他文化职能部门的合作互动,结合热点共同开发。像泉州市档案馆馆藏着大量闽南侨批并有了相当程度的整理编研,我们馆可以在“房契、华侨、侨批”等主题内找到结合点联合编研或者需要之时共享各自馆藏及研究。又如,可根据泉州市“海丝起点城市”和“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文化定位,在馆藏旧契中挖掘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印证。我们还可以把数字化的旧契进行刻录当作礼品赠送给市档案馆、市委宣传部门等职能相近的部门,甚至可以相赠前来参观交流的城市和部门,拓宽对外宣传的另一渠道。
4. 邀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参与研究编研。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旧契纸兼具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对其学术价值的开发对馆内部人员来说不是那么擅长的话,可以找这方面的大学教授、学者来参与研究,最大限度来挖掘老房契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效仿业内其他部门做法,选定一个主题如清康熙年间房契研究进行征稿,集“百家之言”召开研讨会,让老契“新放异彩”,并在会后整理出优秀稿件汇编成册甚至公开出版发行。为了能让读者印象更直观深刻,在出版时最好在文中附上相对应的高清扫描房契图,确实加大对这些馆藏房契的深层次开发,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崔洪铭.浅析建设档案强国的客观必要性[J].档案学研究,2012(05):23-26.
[2]王敏红.适应发展新常态文化芬芳满兰台——太仓市档案局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与建设,2016(01):76-78.
作者简介
吕雅玲(1984-),现为泉州市不动产交易登记档案馆档案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