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活化
2017-08-30孙菁
孙菁
精神经济时代下,在大众的生活中,非物质消费开始渐渐变成主导消费,物质产品俨然变成了精神消费的载体。大众的文化消费不停的膨胀,文化创意产业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愈来愈强。博物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也开始逐步释放它独有的光。现如今,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已经转变,从之前的展示和保存藏品逐渐延伸至教育和娱乐领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博物馆就不得不面临经营成本上升、经费捉襟见肘等一系列问题。除去政府拨款以外,博物馆势必要寻求其他路径实现收入,而文创产品的开发就是其中一种思路。诸多博物馆的实践向我们证明,文创产品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使博物馆内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活化”。
1 从“纪念品”到“文创产品”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的博物馆内就有“纪念品”出售,但当时由于产品种类单一、设计缺乏新意,基本上是游客们“过而不入”的参观盲区。在欧美国家,许多名馆打开脑洞,开始利用馆内的珍贵文化资源开发产品进行售卖。他们与优秀设计师联手,提取馆内文化资源的艺术元素并将其注入产品之中,注重新潮设计与文化本性品格的融合,同时提供舒适体贴的购物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因此博物馆商店也被冠上 “最后一个展厅”的美誉。现如今,不论是美国大都会、法国卢浮宫、西班牙普拉多这样的著名博物馆,还是像德国贝多芬纪念馆、瑞典东方博物馆等小型博物馆,其开发销售的文化产品都琳琅满目。
2015年3月,我国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中首次明确支持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的发展能力[1]。这一条例促使国内博物馆开始转变运营理念。博物馆之间不再纠结于比拼文物的“硬实力”,而是将竞争的天平向文创产品开发的“软实力”倾斜。
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同于之前的“纪念品”,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了更多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明信片、摆件,而是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资源作为设计基础,并被设计者注入更多文化内涵的一类商品。文创产品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类,一类是实体产品,除了日常用品的开发和典藏复制品,博物馆有针对性开发的一些咖啡馆、茶吧等文化空間也应算入其中;另一类是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产生的,带有互动体验色彩的产品,例如博物馆拍摄的纪录片及APP应用等。承载着“活化博物馆文化资源”使命的文创产品,要想从“最后一个展厅”真正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不可缺少的情感和温度,找到连接大众的纽带,能够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二是方便批量生产,满足大量观众的需求;三是产品设计应以博物馆中的文化资源为基础,将博物馆中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设计。这就需要设计者们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前,先将博物馆内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整理清楚。
2 博物馆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
“一个博物馆的建立,通常是以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为背景,依靠遗址或有意义的历史建筑而设立,并在此基础上保护、收藏和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藏品。” [2]因此,对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做梳理,我们可以从藏品、遗址建筑和地域文化这三方面着手。
2.1 藏品文化资源
博物馆中的藏品,对博物馆来说是资产,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尽管我国法律规定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不能当作商品任意去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的,但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含有的文化价值可以经过合理的产业运作,使其创造经济效益,它完全可以作为博物馆生产经营的资源。
以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它共收藏有300万件艺术收藏品,包括许多出众的古典艺术品、古埃及艺术品、几乎所有欧洲大师的油画及大量美国视觉艺术和现代艺术作品[3]。在保证文物安全无损坏的前提下,大都会博物馆利用馆内藏品资源开发的文创产品数量多达2万多种,年销售额高达4至5亿美金,占整个博物馆全部收入的80%,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4]。在对馆内藏品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大都会博物馆匠心独运,心思极巧,例如依照馆内珍藏的名画中人物所戴的项链样式,就能开发出一个女性饰品系列,吸引了无数到此参观的女性的眼球。
2.2 建筑及遗址文化资源
依靠遗址建立或直接在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内设立的博物馆比较常见。在我国很多遗址保护园区中,常常设有展示出土文物的博物馆,如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而在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内直接设立博物馆,需要建筑本身足够突出且有足够的容纳空间,一般如宫殿、寺庙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是如此,除了内部的馆藏珍品足够引人夺目,故宫博物院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宫廷文化这些文化瑰宝。人们前来游览,不仅是被展出的各类珍贵文物所吸引,更具吸引力的是它打着历史烙印的建筑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还有引起人们遐想的皇室生活。遗址和建筑不仅作为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空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可因其文化特殊性成为当地的形象名片,其包含的文化价值注定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可移动的文化资源。
2.3 地域文化资源
在博物馆藏品的收集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博物馆来说,在此地区的地域文化形成发展中有一定价值的文化遗存,都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被收入到博物馆中。地域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也是这个地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根本所在,它也是一种天然的文化资源。但是,地域文化作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大的文化环境,本身是一个较为虚化的概念,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到和接触到。这个虚化的概念里包含的文化精华与养分,需要通过遗址建筑和馆藏文物作为载体传达给参观者。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开发出的文创产品毫无生命力且不受大众待见,很大原因在于设计者只盲目套用一些俗烂的文化符号或者照搬其他地区的产品,忽视了自身博物馆内充满地域个性的文化资源。
在文创产品正式进入设计阶段前,设计者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工作,并对搜集到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拓宽搜集渠道,要避免在某一方面过度搜集以限制住思维的发散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凸显其文创产品的特性和优势。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许多文化资源并不适合开发成文创产品,所以,要注意对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选择。
3 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
上文中我们说到,在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之前,设计者们需要对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搜集。尤其要注意对大众非常喜爱且容易接受的文化资源,以及最能代表博物馆文化特殊性、个性鲜明的文化资源的搜索。在资料广泛搜集的基础上,设计者们要注意从众多文化资源当中,挖掘出可利用的资源。
对于地域文化资源来说,其蕴含的本地区独有的文化要素要格外重视。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文化要素和产品的结合,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文化要素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每一件文创产品蕴含的文化要素,都应该有着地域文化的独特胎记,而不应该是雷同的、毫无差异性的。对于藏品文化资源,藏品可利用的形式要素有很重要的作用。形式要素主要是指产品的色彩、材质、造型、工艺、纹饰图案等[5],它代表着参观者对于产品最直观的印象。不同类型的藏品,可提取的形式要素都有不同,例如玉器石器类的藏品,可提取其造型和材质要素;织绣类藏品,可提取其色彩、纹饰要素;名人遗物类藏品,可从其意蕴要素入手;书法绘画类藏品,其造型与意蕴都可成为提取的要素。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毛公鼎烛台”,就是提取其代表性藏品“毛公鼎”的造型元素,以玻璃制作,让原作稍显笨重的青铜器变得淡雅灵巧。对于历史建筑、遗址类的文化资源,博物馆建筑的造型元素是常常能够用到的。很多博物馆抽取其有特色和辨识度的建筑造型元素(有时整体有时局部),直接把它复制到帆布包、行李牌、冰箱贴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使这些用品能兼具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内涵,从而能够更容易走进大众的生活。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的转化过程,始终贯穿着设计者对可利用资源的搜集工作,设计者需要时时对资料进行补充和更新。从已经搜集到的资料中,设计者需要寻找到能传达博物馆文化意蕴的“主题”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故事情感、文化内涵,到外在的类别、形状、颜色、整体或局部造型,通过分析进一步确定出“创作主题”,并根据这一主题对创作元素进行提炼和筛选,设计出相应的文化元素符号。
接下来,文化元素将以各种合理的方式被转化为文化产品。设汁者首先需要对文化元素符号进行创意设计加工,对文化元素和产品之间的演绎方式,以及风格、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设定。人们在看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其直观表象进行视觉上的取舍,而设计者可根据参观者的表象思维,将创意设计加工后的文化元素直接复制到产品上;还可将文化元素以图腾化的形式与产品结合,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博物馆抽象的文化精神内涵,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顶戴花翎官帽伞”,利用“花翎”这个带有官场文化色彩的图腾,将其与“伞”结合,整把伞撑开后宛如戴了一顶官帽,十分有趣。在对文化元素和产品之间的演绎方式设定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其呈现出来,设计者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形成文创产品的草案。之后,设计者还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评估以及倾听意见的反馈,在设计的各个细节,包括颜色、造型、材质、模型的制作等方面进行精确处理,使其具备足够的商业吸引力,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王珏,姜潇,孙丽萍,白林.《博物馆条例》开始实施:让博物馆有看头有魅力[OL].2015-03-23.http://www.jyb.cn/china/gnxw/201503/t20150323_616671.html.
[2]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D].广东工业大学,2012.
[3]360百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OL].http://baike.so.com/doc/5797213-6010008.html
[4]林炎旦.《文創意产业国际经典论述》[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0.
[5]张尧.基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注:此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创意产品开发研究”(KYLX16_13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