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8-30邓俊武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子体育项目体育运动

邓俊武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邓俊武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部分高校中的开展情况,探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中较佳的推广方式,使民族体育在高校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整理出部分地区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展情况和相关对策。结果:发现部分地区有少数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已开展的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结论:可以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结合现代体育特点改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高校;现状;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演变而来,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民族体育又因其具有健身功能并包含娱乐性,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北京体育大学民族民间体育教研室主任吕韶钧介绍,据上世纪80年代普查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个,但2006年调查发现,还在传承的只有几十个了。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保护民族体育,但是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仍暴露出许多问题:1.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年龄普遍偏大,新生力量薄弱,民族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对困难;2.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体育锻炼,但是了解具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人微乎其微;3.高校学子作为民族文化继承、发扬的重要人群,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人群,却被西方近现代体育侵蚀。高校学子虽对具有中国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整体来说了解甚少。这种种问题都凸显了民族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部分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

(一)四川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

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根据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申报的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民族高校体育专业《民族体育》课程建设,结合教学计划修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四川民族学院体育专业中开设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珍珠球、鞠球等名族传统体育项目,表1是该校学生选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具体情况。

表1 四川民族学院开设《民族体育》学生选项课程表[1]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四川民族学院开设的这四门民族传统体育课均受到了广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捧。特别是在具娱乐性、竞技性以及团队协作性为一体的珍珠球项目的选择上,超选比例竟高达383%,反映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极大的兴趣,愿意尝试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波在四川民院相关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现场发放问卷,按性别、民族抽取260名学生和9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部分结果如下(如表2)。

表2 2013年借用该项目设施数量与学生学习需求情况[2]◆PPP◆

从表2中我们首先能看出每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场地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珍珠球和高脚竞速课程均有100多名学生选修,而可利用的场地只有一块;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损害率高,更新率低,导致器材不能正常使用;上课期间实际借用的器械数量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陈波[2]调查发现,不少任课教师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理论发展跟不上实践的步伐,上课时仅开展实践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实践的需要。而且调查显示,四川民院体育系每年仅有2-3名老师有机会参加在学习,体育系教师中汉族24人,占86%,少数民族4人,占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二)宁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

纳亮对宁夏高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500份(男生250份,女生250份),回收484份,其中有效问卷478份,回收有效率95.6%。在478份有效问卷中,有115人参与过民族体育,占调查总数的24.06%。部分调查情况如下(表3,表4)。

表3 参与民族体育学生情况[3](N=115)

我们可以从表3发现,大多数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是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方面的功能,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传统的老师教授与网络传播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两个学习途径的改善和提高对于民族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4 学生不参与民族体育运动的原因[3](N=363)

从表4可以发现,有45.91%的学生不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原因是苦于没有老师教授,不知道如何参与民族体育运动;22.09%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太大,导致自己没时间参与民族体育运动;由于一些学校没有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器材的缺乏导致19.30%的学生没机会参与;有12.7%的学生害怕受伤,不敢参与。总的来说,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二、民族传统体育目前在高校中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是体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工作者和学子的努力。从目前而言,虽然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体育专业素养,但是很多高校依旧面临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员资源不足的窘境,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发展演变、寓意等内容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竞争力

国家虽然大力鼓励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高校也为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产生的效果不完全尽如人意。不论是在高校体育课上还是课后的休息时间里,相比于具有民族特色和娱乐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学生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了更具有竞技性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近现代体育文化的熏染,逐渐淡化了本民族的体育文化,使得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关人才严重缺乏。整体来说,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相对缺乏竞争力。

有24件作品配有外框,其中9件作品带玻璃镜片。另有22件作品仅有内框。其余9件作品无框,其中有2件作品画心剥落严重,由两片玻璃夹住保存(图2)。

(三)高校有关部门重视度不高

虽然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但部分高校有关部门对其重视度不高,只是随意的在校内开设几个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公共课程或是开办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体育在高校开展难的问题。例如:学校在开设公共课时,关于如何提高民族体育在学生中间的认识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体育,参与民族体育运动的兴趣并没有系统的政策或措施。部分开办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制定出有关该专业毕业生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完善方案。高校相关部门重视度不高是民族体育在高校开展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教材规范化程度低

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该区域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息息相关,这无疑给进行挖掘、整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者带来不小的困难。因此,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教材规范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范的编写标准。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开展的对策

(一)开展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民族体育专业修养的教师,能更好的解读民族体育、更容易将学生带进民族体育世界,从而有利于民族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开展民族体育活动观摩会、展示民族体育优秀课、专家讲座等方式。学校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民族体育研讨会,与各地方民族体育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与创新相互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各区域人民生产、生活当中,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竞技性和对抗性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致不高。高校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时需注意在保留民族体育项目地域特点、民族特点、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还应结合现代体育特性增加民族体育项目的竞技性。民族体育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顺利的继续传承下去。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民族传统体育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互联网,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学子之间推广民族体育运动。具体方法包括将民族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制作成视频,上传到浏览量大的视频网站以供学生反复学习观看以及满足那些对民族体育感兴趣而没有机会参与学习的学生;将民族体育运动制作成电脑小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了解该项民族体育运动的规则和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小结

高校学子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众多高校学子的努力。通过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把参与民族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民族体育的发展和高校学子身体素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校学子积极参与民族体育运动可以让更多的群众知道民族体育运动、了解民族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现代竞技体育特点发展会让更多的学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高校学子的身体素质。

[1]阳源.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及实践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2:109-111+117.

[2]陈波.新建民族本科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四川民院为例[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02:77-80.

[3]纳亮.宁夏高校民族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1:147+152.

邓俊武(1992.6-),男,汉,四川,硕士研究生在读,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运动疲劳机制及其恢复。

猜你喜欢

学子体育项目体育运动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杏林组曲·学子赋
体育运动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今朝学子喜登攀
呆呆和朵朵(13)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