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3 143例妇女乳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017-08-30朱林平

微创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年龄层囊性发病率

蓝 民 朱林平

(1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来宾市 546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超声科,南宁市 530021)

*通信作者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3 143例妇女乳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蓝 民1朱林平2*

(1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来宾市 546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超声科,南宁市 530021)

目的 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妇女各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6年7月至12月接受诊治的3 143例妇女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各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情况。结果 3 143例受检者中,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最高,为51.38%(1 615/3 143),其次为乳腺囊性肿块23.13%(727/3 143)、纤维瘤4.65%(146/3 143)、乳腺癌0.22%(7/3 143)、乳腺肉瘤0.03%(1/3 143)、乳腺炎0.06%(2/3 143)、局部导管扩张3.34%(105/3 134)。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肿块、局部导管扩张以及乳腺癌在各年龄层中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乳腺增生在30~3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58.63%(666/1 136);乳腺囊性肿块在40~4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29.70%(349/1 175);局部导管扩张在60~70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6.77%(9/133);乳腺癌在50~5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0.81%(4/494)。其余乳腺疾病在各年龄层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本区域妇女中,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肿块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50~5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对该年龄段妇女应进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乳腺;疾病;超声;检出率;阳性率;分析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女性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1位[1]。为了解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妇女各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情况,2016年我院超声科对兴宾区3 143例妇女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12月在来宾市兴宾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的3 143例兴宾区常住户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ClearVue 35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2 MHz的线阵探头,常规进行乳腺彩超扫查。

1.3 诊断依据 根据乳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部分病理检查结果,参照2015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教材中各种乳腺疾病的超声表现:①乳腺增生:乳腺腺体回声不均匀,回声减弱,可呈斑片状,分布紊乱,可伴有增生结节,结节较小,单发或多发。②乳腺囊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壁薄光滑,内透声好,部分内可见分隔,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明显变化。③乳腺纤维腺瘤: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可见包膜,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或无明显变化。彩色血流显示肿块外周及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或见点状、短棒状少量血流信号。④乳腺恶性肿块:肿块活动差,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纵横比>1.0,后方回声衰减,彩色血流显示肿块外周及内部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样本率间的比较采用R×C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 经乳腺超声检查的3 143名妇女中,乳腺增生的检出率最高(51.38%),其次是囊性肿块(23.13%)、纤维腺瘤(4.65%)、乳腺导管局部扩张(3.34%)。经手术确诊乳腺癌7例(0.22%),乳腺炎2例(0.06%),乳房肉瘤1例(0.03%),乳腺炎2例(0.06%)。不同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713.822,P<0.000)。见表1。

表1 乳腺超声检查病变类型

2.2 不同年龄段乳腺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 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肿块、局部导管扩张以及乳腺癌在各年龄层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乳腺增生在30~3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58.63%(666/1 136);乳腺囊性肿块在40~4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29.70%(349/1 175);局部导管扩张在60~70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6.77%(9/133);乳腺癌在50~59岁年龄层的发病率最高,为0.81%(4/494)。其余乳腺疾病在各年龄层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乳腺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 [n(%)]

3 讨 论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女性雌激素的分泌以及代谢紊乱有着很大的关系。[2]。本次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的3 143名兴宾区户籍妇女,结果发现乳腺增生1 615例,发病率为58.63%(666/1 136),高于2016年赵慧等[3]报告的结果。各年龄段之间比较,以31~39岁年龄层的乳腺增生阳性率居高,结果与国内报道乳腺增生好发于30~40岁年龄组相符[4]。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是一种良性病变,病理改变为腺泡、小叶数量增加及其形态结构改变,不同程度的导管上皮增生,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及上皮大汗腺化生,部分可伴有乳头状瘤样和纤维腺瘤增生。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出现上皮非典型增生时,患乳腺癌的风险较正常妇女明显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主要与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由于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当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引起乳腺组织结构紊乱。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各种压力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乳腺增生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乳房周期性胀痛,于月经前出现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本次调查的妇女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均较差,且收入低、生活压力大,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在平时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保健意识差,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高。

3.1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女性,本调查显示该病在20~29岁年龄段妇女的发病率最高,这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在一侧或双侧乳腺,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3.2 乳腺囊性肿块 乳腺囊性肿块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乳腺囊性肿块的病变性质较多,不同的病变存在不同的特征,且以中年女性为高发群体[5]。本次调查发现,该病于 40~4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为29.70%(349/1 175)。

3.3 乳腺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本次调查发现,其于60~7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为6.77%(9/133)。单纯性导管扩张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黄体素减少、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所致,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中也常可见。通常双乳或者多支导管扩张无明显临床意义,单侧或一支大导管扩张时不能排除导管内病变[6]。

3.4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呈逐年上升趋势[7]。乳腺癌的发病与绝经前后雌激素刺激有关,另外家庭因素、生殖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病临床危害性大,患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妇女。随着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正逐渐趋于年轻化。本次调查发现,乳腺癌于50~5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为0.81%(4/494),其次为30~39岁的年龄段,发病率为0.17%(2/1 136),发病年龄年轻化。乳腺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是患者无意中发现。肿块质硬,边界不清, 表面不光滑,不易被推动。

目前,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无损伤、可重复的特点。通过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等对乳腺疾病和良恶性肿块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可分辨出2~3 mm的囊肿和实质性肿物,对乳腺簇状钙化和微小钙化也能够发现并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及早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尚无有效的一级预防,通过对本区域内无症状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来早期发现乳房疾病,进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达到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人群乳腺癌死亡率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可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减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防止乳腺疾病发展为乳腺癌。

[1] 顾晓芬,顾秀瑛,宋述铭,等.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高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4):380-382.

[2] 孙颖慧,刘 烁.某重点中学女教职工健康体检乳腺超声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8):887-888.

[3] 赵 慧,姜 慧.多普勒超声在3 752例乳腺普查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48-349.

[4] 胡 静,袁 明.5 098例女职工乳腺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7-48.

[5] 陈斐臻,林恩平,吴韦贤.高频超声在良恶性乳腺疾病微小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微创医学,2016,11(5):698-699,705.

[6] 赵凯英,吴 静,林玉娟,等.弹性成像对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5,10(6):823-824.

R 655.8

B

1673-6575(2017)04-0560-03

10.11864/j.issn.1673.2017.04.36

2017-04-12

2017-06-08)

猜你喜欢

年龄层囊性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探究不同年龄层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对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中国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及差异分析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