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藏在教育智慧里
2017-08-29陈慧
陈慧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断定: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那么,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轻与幸福?
从古至今,教师都被认为是最崇高的职业: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下培养跨世纪人才,无不体现教师岗位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产生分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还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己、心理治疗工作者等。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又具有不确定性,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职业的创造性与应试教育的冲突,工作环境与个体性情的冲突……巨大的心理压力,繁重的脑力劳动,日复一日的身心疲惫,何言幸福?
然而,无奈之后,我们是否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当我们无法改变工作性质,当我们的生活已偏离了内心所求,我们是否应该来一场心灵的“自我救赎”?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当我们把对生命的尊重、把民主平等当做一种常态去要求,当成一种价值去追求,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用父母般的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将他们的人生之路照亮时,我们就会得到爱的回报。这种用尊重和关爱换来的回报,谁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世俗的名利,那么教育水平即便再高,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是有全面的大教育观和学校大局观的,她心中会时时装着集体、装着他人,她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科学意识、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在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眼中,教育绝不只是饭碗,而是一种伟大、平凡却又美丽、宁静的事业,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教育的情怀需要灵魂的参与,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责任和义务。当我们每天为孩子们做点事情,每天为学校做点事情,当我们每天收获满满地下班回家,是否会为一天的付出而感到满足?这种用责任和义务换来的满足,谁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哈佛大学塔尔教授说:“知识是信息,智慧是改变。”当我们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去观察校园生活和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能发现许多平时被我们的习以为常所忽略的“小确幸”。而这种角度和思维的转变就是教育的智慧。教师的幸福就藏在教育智慧里,你能找到它吗?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