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教育法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应用探讨

2017-08-29梁勇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班主任工作初中

梁勇征

【摘 要】激励教育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班主任班级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应,对其在初中班主任班级工作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及思考,详细介绍了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激励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及教育原则,旨在为初中班主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工作中运用激励教育理论,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教育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激励教育,不断创新和应用各种激励策略,使班级综合管理水平上升,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1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激励教育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激励能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人的发展。在集体形成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对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1.1榜样激励,促进道德信仰的形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人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这种内驱力使人们自觉地向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榜样”靠近。榜样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具体告诉他们应如何去做,而且熏陶他们的情感,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他们下决心去做,促使他们形成优秀的品质。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树立榜样,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1.2爱心激励,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贯穿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谓爱心激励是指人与人之间以感情为手段的激励模式,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潜能,鼓勵人们积极进步。实践证明,班级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做到真情与合理结合,真挚的情感和殷切的期望,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鞭策学生前进的重要条件。

1.3目标激励,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

1.3.1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目标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动机,除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外,主要是因为它对人的吸引力和积极的情感。目标吸引力越强,动机越强。目标动机是通过目标管理引导学生的行动,使学生的需要与学校、班集体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激励的关键是使目标产生激励效应,因此,目标的制定必须具有时代性、可行性和适度性的特点。

1.3.2当确定目标时,有必要定期评估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并督促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性最深层的渴望就是得到表扬。”。所有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只有在动机的情况下,将有着巨大的力量,将发挥最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成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常用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有利于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1.4奖惩激励,调动学生学习与养成行为修养的积极性

1.4.1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它是对人类某些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并巩固和维持这种行为。表扬和鼓励。表扬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肯定。它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自主意识的不断发展,心理素质尚未成熟,无疑在鼓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表扬首先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算是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有的劳动积极,有的擅长体育,有的爱好艺术,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他们的突破口。用表扬、鼓励、信任的方法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不断进步。

1.4.2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表扬、书面表扬、物质表扬等,口头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有时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无声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和重视,从而内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它是从负强化角度约束人们改变消极和错误的思想的行为,以重新唤起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合理地运用奖惩激励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2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激励教育应坚持三个原则

2.1个人、班级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是由一个个的学生所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生个人在班级中能够按照班级的规范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新选择和定向,班级的舆论、评价、责任、荣誉感会促使学生个人将自己的言行与班级中其他成员的言行进行比较,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使整个班级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高度统一。个别学生从众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在与全体学生一致的心理行为影响下,在课堂上给予个人意见,服从潜移默化的效果,使班级的好思想、道德行为与学生个体相结合。因此,个人动机和班级动机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必须同时注意二者的激励,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2.2奖、惩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可以把激励行为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奖惩激励。所谓奖激励就是对学生个人的符合班级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学生个人的积极性;所谓惩激励就是对学生个人的违背班级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学生个人的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奖惩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同学和整个班级。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班风,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比枯燥的教条和班规更直观、更具体、更明确,更能够使整个班级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朝气。

2.3内、外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理论有内激和外激之分,内激主要是那些可以使个体得到满意和激励的因素;而外激则指满足个体生存、安全和生活需要的因素。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教育必须注重内激与外激的相互结合,在外激的基础上以内激为主要手段。莱瑟姆与法克就曾指出:要使激励过程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组织行为者必须为个体顺利的实现较高目标提供各种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家庭环境、思想状况的客观需要更复杂或困难的学生,通过生活上多途径的帮助与扶持,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上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或思想的帮助,使其免除后顾之优从而更好地投人学习之中;同时,还要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对外部激励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激励,不断地给予努力进程的反馈,如优秀的学生,选择学习楷模,对进步之星、使其在学习中充满乐趣和挑战,从而获得自尊的极大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使激励过程处于不断的良性循环之中。

3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主任班级工作中,班级的氛围尤为重要,教学工作者除了在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之外,还要综合考虑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于注重成绩和规范对学生的评价和管理,往往使学生们处于备受压抑的高压学习环境中,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将教育激励理论运用于初中班主任班级工作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存动机,建设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最终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建波.班主任实施“激励教育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班主任工作初中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激励教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