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竹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08-29何静
何静
【摘 要】传统竹笛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是一枝奇葩,不但受到了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还有着丰厚的艺术传承底蕴。要学会、学好、学精竹笛,不仅需要持久、专注的爱,还要融入技巧和丰富的乐感。
【关键词】青少年;竹笛;教学
近年来,随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升温,学习传统民族乐器的学生在逐渐增多,竹笛是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不仅适合独奏表演,还能够进行伴奏和合奏,竹笛教学也深入各个文艺学校及大中专院校,这对教师自身要求便提高很多,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关键问题:
一、气息的问题
各种教材中对气息也是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气沉丹田、胸腹式呼吸之类的语言总是能占据最显眼的位置,我通过教学发现一开始给孩子们提这些都非常的茫然,反而适得其反,最好是让他们自然地吹气,按自己最舒服的感觉吹响笛子,再在其基础上稍微调整,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马迪先生的教材中提到了要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腹部,然后呼吸,这个方法非常好,孩子们能找到呼吸的位置及发力点,找到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往更高程度进步。
另外,孩子们没有耐性,笛子入门时的长音练习非常枯燥,很多孩子坚持不下来从而放弃,有些老师循规蹈矩,让孩子坚持长音练习一年不停,这对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孩子肯定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在很多孩子基本都是业余学习,所以在长音之余应加入一些事宜的练习曲来增加孩子的兴趣,王次恒老师的《青少年学竹笛》中前半部分就编写的非常好,他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开始融入各个音的指法,旋律性强,孩子们爱吹,这样让孩子首先做到有兴趣,那么后面的练习就轻松多了。
二、识谱能力
我发现业余学习笛子的很多孩子,学习几年乐器却连谱子都唱不出来,孩子们在学笛子过程中忽视它的旋律性,只是一味地完成谱子上的音符,所以我在教学中积极要求他们唱谱,简单的练习曲也要打拍子唱出来,这使孩子们无形中有了音高概念和旋律感,这对孩子音乐素养的提高很有好处,很多竹笛教材中没有突出这一点、王次恒老师的《青少年学竹笛》中很好的讲到了这一部分,他把每个音用各种节奏编成小练习曲,学生既练了声音,也明白了节奏,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三、持久性
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尤其是前期基本功的练习后,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练习乏味单一就会没有兴趣,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坚持不下去,孩子就肯定放弃了,所以家长再此要到决定性作用,要鼓励孩子坚持,并多参与一些大师名家的演出,讲座,使孩子增加信心,老师也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布置一些小的能胜任的乐曲吹奏,使孩子有成就感。
四、音乐感觉的培养
在竹笛教学中会发现孩子们只是在一味地吹音符,究竟乐曲中表现什么内容,它是什么风格,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作曲家所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一概不知,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提前做好这一课,只是拿来一首曲子,教音符,技巧,忽略了这一部分。其实我们所演奏的曲目到最后都是一个情感的抒发,音符技巧解决之后就是情感的掌控了。那我们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多听是最好的办法,一首乐曲友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的风格,从而感受其整体效果,而且要逐句研究,都用了哪些技法,强弱处理,耐心揣摩,现在现代化技术相当发达,音频,视频、信息量非常大,只要肯花心思就一定能成功。其二,提高文化素养,多看书,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民间音乐素材,作曲家们要创作一部作品首先要去采风,去感受特定环境下人物情感,才能更好的创作作品,其三要多吟唱乐曲,虽然我们所学的是吹奏乐器,但一定要会唱曲子,一首乐曲能唱好就能吹好,在吹奏过程中会发现有时需要强,有时需要撑一下效果会更好,而有时必须提快节奏,所以,音乐素养这一部分非常重要,情到自然声就到了。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觉到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中国民族器乐有它特有的魅力,我们的孩子应该多学习民族乐器,陶冶情操,广大国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曲广义.笛子教学曲精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2]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3]路亦川.分析竹笛演奏指颤音技巧及其训练新解[J].现代妇女(下旬),2013(07)
[4]胡亮.从民间到学院——当代中国竹笛艺术教育发展史评述(1949-2009)[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5]刘强.谈竹笛演奏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天地,2010(08)
[6]范明明.探究竹笛演奏中的心理调控[J].音乐时空,2014(03)
[7]杨凯.新时期下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議[J].音乐大观,2013(07)
[8]罗海玲.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探——以竹笛教学为例[J].歌海,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