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引领的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8-29梁毅娟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双创人才

【摘 要】本文结合新时期互联网人才培养特点,提出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措施,进而探讨岗位引领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与应用成效。

【关键词】岗位引领 计算机类专业 “双创”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82-02

一、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教学应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2011—2016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计算机类专业为改革突破口,对网店建设与推广、电子商务应用等15门专业课程进行立项研究,且成效明显,为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制定与行业需求对接的教育改革措施,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组织体系,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从2015年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首个且唯一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方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共同培养新型市场下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商运营和移动互联开发应用型人才。这为计算机类专业“双创”(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打造全国知名特色计算机专业品牌为目标,推进院园协同育人机制,以岗位标准开发课程,构建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依托“导、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创职业指导全程化、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格局,切实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校企双赢的教育新模式。

在院园融合育人模式下,逐步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研究、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作为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注重“互联网+”环境下市场对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人才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并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措施

(一)解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脱轨、缺乏“双创”课程及教学载体的问题。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计算机行业多家大型企业、多所同类高等院校、对口中职学校开展调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围绕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两个专业方向,从网络营销、商务运营、SEM竞价和SEO推广、Java程序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网站开发设计等主要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构建适合岗位群能力需求的“双创”型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

(二)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精神及素养的问题。校企共拟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整合优质课程、教研与企业资源,引进企业实战项目开发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教材,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标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依托中关村软件园优质企业集群效应,采取“2+1”合作办学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互联网协同育人”运行保障机制,以行业标准规范人才共育试点建设。

(三)解决“双创”育人实践平台搭建不完善、“双创”师资紧缺的问题。与企业共建互联网营销、移动互联技术等高新技术实训室,引入行业权威机构共建IT育人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提高课程内容实效性和创新性。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从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生产服务等方面进行培养。切实提升人才共育软硬件环境,促进“双创”人才教育环境建设,为服务教学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双创”型师资团队。

四、岗位引领的计算机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推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突出创新创业理念,将创新创业融入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环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同设计教学载体,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构设岗位引领的“双创”型新课程内容体系,充分整合校企优质资源,通过基于工作项目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构架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将校企合作课程作为“双创”实践教学载体,与就业岗位、技能竞赛、创业项目融会贯通。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通过定期举办合作办学研讨会,校企双方授课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建设。开通远程在线教育平台,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聘请“双创”领域的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以搜索引擎营销等7门校企合作课程作为“双创”实践教学载体,对应就业岗位,贴合技能竞赛,与创业项目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形成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全程融入的“双创”育人模式。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将南宁“双创”示范基地系列活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夏令营等贯穿教学过程。校企合作趋于形式多样化,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培养优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实现院园深度合作,共拟培育方案,强化职业精神素养,“双创”教育全程融入。

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实践教学改革,以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工作任务为载体,注重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竞技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聘请“双创”领域企业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人才培育模式以职业岗位引导,行动教学为导向,将职业创新教育贯穿课内外教学全过程,教学特色凸显,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为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助力。

(三)搭建“导学赛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组建创新型师生团队,搭建开放式的“创新工作室”,将课堂上教师的“导”、课内学生的“做”、职业技能大赛的“赛”、课外学生的“创”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体系,形成“寓赛于学、赛创融合”的教学模式。

依托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创新创业工作室,搭设“学赛互促”“双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移动平台项目等20多项。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技能、创新创业技能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实训室、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建立“学赛互促”竞争激励机制,锻炼出竞技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突出的学生队伍,同时也形成一支产学研创新创业型导师团队。

五、应用成效

(一)学生受益面广。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教学风格、学习氛围,已经实际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5届实验班级的课堂教学,并辐射其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近几年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全国及自治区技能竞赛获奖率连续增幅达30%,实践效果显著。生源逐渐增多,2016年招生人数较2014年增加了4.5倍。2016年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数较2011年翻三番。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实现学生全员覆盖,以校园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学生创新创业队伍达到22支,创新创业作品实现零的突破。

(二)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实践成果曾在“深化IT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6鄂粤湘桂高职IT类专业教育论坛”中作为教育典型对四省高校进行交流;多次与同类高校开展教学人才培养经验交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与企业进行课件开发等创新创业项目合作。校企共同研发设计作品达20多项,在区市、学院的科技成果展示中获得一致好评。

(三)师生综合实力提升。带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师通过参与创新团队建设提高课程设计、项目研发能力,通过校企培训、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借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综合素养,促进了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学生、教师、企业共建教学建设团队,加强学生对实际项目综合开发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就业岗位零对接。

综上所述,針对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与岗位脱节、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深度不够等问题,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基础,通过专业新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从学生到行业员工的零距离转变,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对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将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推广应用到整个专业群,完成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建设任务,带动整个专业群的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建平,蒋雍君.“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

[2]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3]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电商技能竞赛平台的《网店建设与推广》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74)

【作者简介】梁毅娟(1983—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双创人才
人才云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