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的大众性
2017-08-29莫淑雯
莫淑雯
摘要:当下中国式广场舞开始在城市、乡村蓬勃发展,尤其在城市的公共场域中,广场舞出现大众性和平民化、专业化的特征。艺术家原弓所做的作品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展台上,然后有五个大妈同时给原弓化妆。此刻,她们变成了创造者,艺术家是被创造的主体。2017年6月在罗湖当代美术馆举办“闻香识罗湖——原弓个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原弓所创作的作品《小苹果》,同时也加入“空香”。原弓以一种“挑战”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艺术视野,重新审视关于公共艺术“界限”“关系”“规则”“定义”等一系列的既定思维。
关键词:中国式广场舞 创作主题 视觉形式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079-02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用广场舞作为祭祀的方式,直到21世纪初,广场舞开始在城市、乡村蓬勃发展,尤其在城市的公共场域中,广场舞出现大众性和平民化、专业化的特征,舞蹈形式多种多样。艺术家原弓早在2009年汶川地震时开始关注艺术介入社会。在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上,由彭锋策展,原弓参加了一个以“弥漫”为题的大型装置作品创作。其中原弓所创作的“空香”以水雾的形式释放出熏香的气味,在整个现场制造出如仙境般的气氛和景象,让欧洲观众追忆香料的起源,闻香思中国,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强烈反响。
2017年6月在罗湖当代美术馆举办“闻香识罗湖——原弓个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原弓所创作的作品《小苹果》,同时也加入“空香”。艺术家原弓所做的作品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展台上,然后有五个大妈同时给原弓化妆。此刻,她们变成了创造者,艺术家是被创造的主体。艺术家走向社群,同时社群也会影响着艺术家。本次展览上的一件影像和现场表演的作品《小苹果》,投在屏幕上的是艺术家原弓本人在被五个大妈同时进行化妆的影像。而在现场,则是艺术家的助手拜伦,充当了本次现场表演作品的容器,旁边的音箱里大声放着广场舞大妈们的动感神曲《小苹果》。在当下社会中,小苹果不仅流行于城市和乡村,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公共艺术形式,同时,很多国外的游客和学者也认为小苹果带着当下浓浓的中国特色。由此,身着红色服装的大妈们兴奋地围着艺术家的助手,时而跳上展台,窜到他背后,时而用双手在他脸上不停地涂抹,随心所欲地在他脸上画眉毛和圆圈,拜伦从创作者转变为被创作者,艺术家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而广场舞大妈们一边给原弓涂红脸蛋,拜伦一边拿着手机时而照照自己,还要时不时地配合着大妈们和观众的拍照留影。在这里,他如同一个活的雕塑,成为了一个被创造的作品本身,在这样的交互作用下,整个现场的气氛被一次次推向了高潮。艺术家原弓认为“观点是可以轉化为现实价值的。今天哪有艺术?只有事件。”
艺术家原弓甚至亲自跟随大妈们学习广场舞,他和助手们天天跑到很多跳广场舞的地方去,跟着她们在那里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在跳的过程中,他开始在舞蹈中摆弄出古典雕塑里的动作,然后他就跟这些大妈们一起合录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原弓和他的助手拜伦位于大妈们舞蹈方阵的中心,摆出雕塑的形态,而大妈们则在他们四周跳起她们轻车熟路的广场舞来。(图1)这样一种冲击和组合,按照原弓的想法来说,就是一场艺术精英化的思维和大众思维的对碰和结合,于是便形成了影像作品《软雕塑》。
毫无疑问,原弓在这次“闻香识罗湖”的展览中,“介入”成为他的一个关键词。西方很多艺术家像波伊斯、小野洋子,他们的作品常常介入社会,使得原弓探寻其中关于艺术的奥秘和其独特的表现力。艺术家原弓曾说道他的方案也都与社会学有关,这代表了我内心的一个生产过程。我觉得艺术家很直接,就是希望通过他的艺术能够与更多的人相遇,找到能与艺术家对话的对象,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各方面的。原弓想通过这样的一种工作,在我们今天的尴尬境遇下,寻求一种公共性的感受。原弓以一种“挑战”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艺术视野,这种“挑战”并不完全属于攻击性的,它时常带有一种幽默和诙谐的方式进入,它所引发的是反思和思考,重新审视关于“界限”“关系”“规则”“定义”等一系列的既定思维。
以往很多艺术都是以视觉形式呈现给观众,我们通过眼睛来观看它,也可以是听觉的,比如我们聆听音乐。艺术不仅仅是视觉的,它也可以是听觉、是触觉,甚至更可以是嗅觉的。可以说,原弓的气味艺术以介入式的形式早已成为他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在“闻香识罗湖”个展中,原弓再一次在现场制造了一个水汽弥漫的场景。每周一个不同的气味,艺术家原弓说,气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信息,每一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通过气味,我们可以寻找到和自己有共同气味喜好的同伴,气味是一个人的偏好属性,就像“闻香识女人”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气味,洞察到某一个人的特殊信息。
在这一作品中,艺术家与广场舞团体互为介入的表演与装置结合,具有开放性和参与性,使社会不同群体理性发展和交流中感知彼此的存在,通过互动装置释放的各种自然香气“闻”。在作品中,艺术家引入了多个不同社区中广场舞大妈的团体,参与互动,在既闻香又起舞的美术馆中的广场舞比赛中,让公众艺术走进了美术馆,使精英艺术融入到大众艺术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是如何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的主体,它代表了一种观者向参与者,再到创作者的过渡,可以说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这件作品的核心。艺术家原弓用这种方式打破了嗅觉的不可见性,并且使得观众本身成为了最终成品的创造者,在整个展览结构中,完成了从空香系列作品到国际广场舞比赛的完美结合,而在另一系列的作品《气味的形状》中,则阐述了另一个角度的观点。如果说气味的运动在人们看来是具有混沌性质的,那么这件作品则揭示出其气味的自有规则来。项目空香系列中作品《气味的形状》由2015年威尼斯表演作品《香袭全世界》发展而来,它们以《香袭全世界》现场图片中的烟雾局部为图像底本并放大,以小圆点作为烟雾的颗粒,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起来。这一过程是对烟雾形状的分解、排布和重构,也让看似无形的烟雾显露出潜藏的秩序感。而灯箱作品,我们可以观察到艺术家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和转换,从展陈的形式可以看到,艺术家除了试图对陈旧的展陈方式的挑衅外,更可见其特立独行的时尚感,这一点从他的历史性的“方案”展示中还可发现极简性和科技感。本次展览无论是架上作品还是影像作品,都很好地诠释了介入表演在作品中的呈现,并将此行为发展成整个展览的主线,在挑战传统艺术的同时,艺术家也提出新的疑问:精英艺术是否意味着对大众参与的摈弃?美术馆在做社区介入项目时,又该如何将自说自话的艺术与大众审美相互融合?表演性和仪式感的加入,让精英艺术走下神坛,介入才能碰撞、才能延续。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南溟.批评性艺术的兴起[M].北京:古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