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2017-08-29倪坚
倪坚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标在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具体要求充分说明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片段1:初步认识小数———通过元、角、分引出小数概念。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验,通过货币单位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学生能够直观感悟小数也是一种对数量关系的表达,是一种建立在十进制上的数。
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去购买小件物品,留下购物小票。课堂上,学生先说说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小票汇报商品的价格,比如:0.50元、2.78元……接着使用元、角、分的货币单位说出商品价格:5角、2元7角8分……教师提问:这两种表示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超市的价格是以元为单位的。这样就认识了小数、小数点,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的是小数的基本单位。
教学片段2:进一步举例认识小数。
通过购物、找钱等活动,学生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数的进位与自然数的进位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也就是注意基本单位。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例子,如自己的身高、同学的体重、自行车行驶的路程等。在这样的表述中,引导学生理清基本单位。
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对积累数感非常有益。如引导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师讲台的高度和课桌的高度。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像这样,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学生可以多角度地感悟数,丰富自己的数感。
二、加强知识的迁移,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是十进位值制记数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果,也是数的一次扩充。由于计数方法的内在一致性,不同计数单位与其个数的累加就构成了全部的整数和小数。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小数意义、数位顺序表时沟通小数与分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理解,整体建构知识。
三、强调直观,注意层次。
教学小数的意义应充分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并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学生量一量桌子、课本、作业本的长度,体验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形,激发学习小数知识的内在动机,并带着“怎样用小数表示”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第二层次:用米尺进行实际度量,以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进而抽象为用小数表示结果。
第三层次:引导学生從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从中认识小数的产生以及小数的意义,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
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比如,在学习小数数位顺序表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整数数位顺序表,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交流和数学应用,在交流应用中达到对意义、方法、性质、规律的深入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长沙县黄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