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2017-08-29余佳
余佳
【摘 要】本文基于对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本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考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学校人才培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知识能力的满意度,分析学校应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而针对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方面提出优化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泰语 创新人才 跟踪调查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025-03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育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以適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应基于两个重要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素质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泰国等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对高层次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在这样一个良好势头下,为了深入了解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了解毕业生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培养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特色、高质量的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系对历届本科毕业生做了一次跟踪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广西外国语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泰语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了1500多名泰语专业毕业生。其中,2015、2016年为社会输送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共113人。2016年8月,笔者对2015、2016届泰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113人进行了调研。毕业生的网络联系方式均有效,113名毕业生全部接受调查。调查持续10天,回收有效问卷113分,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调查借助量化数据进行科学诊断,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主要为百分比分析和交叉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2015、2016届泰语专业本科毕业生113人,其中女生95人,占84.07%。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占41.59%;其次为外资企业,占23.01%;国有企业占7.96%。68.14%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泰语专业直接相关。这反映了泰语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面向国际的“应用型”“国际型”特征。
毕业生目前工作月薪为2000-4000元占比例最大,占29.2%;其次是月薪4000-6000元,占28.32%;月薪10000元以上占0.88%。毕业后选择在国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11人,占比9.73%,此外还有9.73%的毕业生计划读研。
(二)在校期间学业情况与工作的相关度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越来越突出能力化特征,特别强调专业实践能力,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业水平能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度较高。成绩优秀毕业生的工作与泰语专业相关度为80%,比成绩差的学生高出22.86%。
从在校期间获奖学金情况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度来看,经常获得奖学金(3次以上)的学生其毕业后工作与泰语专业相关度为100%,偶尔获得奖学金(1-3次)的相关度为77.78%;从未获得过奖学金的相关度为65.96%。
从在校期间获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度来看,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其毕业后工作与泰语专业相关度为71.67%,比未获得过的学生高出7.52%。
从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度来看,经常参加社会实践(5次以上)的学生其毕业后工作与泰语专业相关度为75.44%,偶尔参加(1-5次)的相关度为62.75%;从未参加的相关度为40%。
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毕业生的就业观点
调查显示,46.02%的毕业生认为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对就业的影响一般,30.09%的毕业生认为影响较大,12.39%的毕业生认为影响很大。说明学校的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就业的社会认可度有一定影响。
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泰语专业7.08%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态度表示很乐观,38.94%的毕业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42.48%的毕业生认为一般。从专业就业面来看,7.96%的毕业生认为泰语专业的就业面很广,28.32%的毕业生认为比较广;46.02%的毕业生认为就业面一般。这一方面说明泰语专业不断打造自身特色,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将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根据调查,49.56%的毕业生可以接受的薪酬为4000-6000元;23.01%的毕业生可以接受的薪酬为6000-8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薪资的期望值较高。目前市场上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热潮,泰语专业36.28%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理想的就业是能够自己创业。值得关注的是,历届毕业生在泰国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创业队伍随着泰语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不断壮大。此外,有27.43%的毕业生希望在外资企业工作。
(四)对学校培养环节的评价
1.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学校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很好和比较好的毕业生分别占15.93%和50.44%。从教学水平上看,14.1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泰语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很高,61.06%的毕业生认为比较高。
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认为学校在该方面做得好的毕业生未超过半数,仅占44.24%。从学校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契合度来看,有30.97%的毕业生认为不是很合适,9.73%的学生认为差距很大。这一情况反映了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此外,泰语专业毕业生认为学校最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一步提升,占比42.48%,其次需要完善提升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占比35.4%。
2.课程设置的合理度和知识、能力的重要度。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遵从学习者受教育意向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调节机制,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做到既适时又超前,逐步走向合理化、科学化。在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度上,5.3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泰语专业课程设置很合理,45.13%的毕业生认为比较合理。此外,44.25%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在工作中最需要提升泰语口、笔译水平;其次是口语表达水平,占40.71%。
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应用型人才来说,从知识的类型上,要有一定的广度,具备一定的复合性知识。调查显示,54.87%的毕业生认为掌握跨专业知识对就业的影响很大,33.63%的毕业生认为影响比较大。对于本专业开设的模块课程,55.75%的毕业生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选修课对就业最有帮助,其余模块的影响力依次为工商管理模块(22.12%)、旅游管理模块(17.7%)、汉语国际教育模块(2.65%)、播音主持模块(1.77%)。由此可见,“模块课程”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提供选择空间,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和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从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来看,53.98%的毕业生认为英语水平对就业的影响很大,36.28%的毕业生认为影响比较大。41.59%的毕业生认为除了泰语、英语两门外语,掌握第三外语对就业的影响很大,25.66%的毕业生认为影响比较大。22.12%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水平对就业影响很大,50.44%的毕业生认为影响比较大;26.55%的毕业生认为影响一般。
3.实践能力培养的满意度和重要度。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强调实践能力,具有较快地适应岗位的能力以及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调查显示,对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0.62%的毕业生认为做得很好,34.51%的毕业生认为比较好,38.94%的毕业生认为一般。
根据调查数据,48.67%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实践经历或者实习经历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大;35.4%的毕业生认为影响很大。对于学校安排大学第四年到语言对象国泰国进行实践实习,38.94%的毕业生认为这样的实践经历对就业的帮助很大;40.71%的毕业生认为影响比较大。此外,91.15%的毕业生认为本科期间到泰国留学实践一年时间合适,远远高于认为去半年合适的人数。
(五)小结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及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广阔,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更加广泛,用人单位对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因此泰语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方面都需相应拓展,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合理优化。其二,毕业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基本认可,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契合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其三,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本科应用泰语人才培养规格
外语教育到底要培养何种规格的外语人才,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是外语人才的市场价值作用于外语人才培养规格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要求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相应进行调整与提高。这涉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且利于教师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契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泰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知识,加强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通。泰语专业应开展人才培养规格社会论证,确定泰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在用人单位中征求意见,以使得本科应用泰语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强化突出“应用性”特征的教学模式
第一,将泰语专业教学与第二、第三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大学四年英语课程不断线,实施“泰+英+老”复语教学模式,将第一外语与第二或第三外语教学融合。如利用泰语与老挝语相似特征,开设“泰—老语言比较”课程,拓宽泰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第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即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将课程理论教学置于一种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辅助信息化教学设备,建立“教、学、做”实践平台,使得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掌握相关行业的实用技能。例如,为强化学生翻译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加大翻译课程比重。开设“翻译工作坊”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翻译服务语境中参与翻译实践,从而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实战中提高口、笔译能力。
第三,将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深度融合。实施“双轨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泰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交换到目的语国家高校进行学习实践,让学生置身于目的语国家的生活实践,深入体验和了解泰国文化,提高泰语应用能力。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资源配置
坚持能力培养为本。泰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泰语专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市场经济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将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能力、素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兼顾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可实施“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第二或第三外语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竞争能力、横向扩展能力、纵向延伸能力和综合技能。同时,合理配置校内外、国内外课程资源,搭建“泰语专业+跨专业知识”平台,加强专业融合,开设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多模块选修课程,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四)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首先,依托专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举办与泰语专业相关的创新技能竞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創新实践学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依托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将专业技能实践与创业实践接轨。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力争给泰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再次,依托学校专业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专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泰语专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同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有利于我们全面分析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掌握相关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对泰语人才知识能力需求的重要信息,探索优化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以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应用泰语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泰语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美娟,王会花.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探索——基于对毕业生调查的研究[J].外语界,2016(3)
[2]张蓉,何永成.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策略:一种话语批判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熊金才.外语人才培养规格的市场价值依据[J].国外外语教学,1999(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理念,探索和实践应用泰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3JGA262)
【作者简介】余 佳(198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泰汉翻译教学与实践。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