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工程类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7-08-29赵洋陈庆樟许广举李铭迪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汽车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

赵洋+陈庆樟+许广举+李铭迪

摘要:为提高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本文针对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汽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跨学院和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汽车工程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双导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汽车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可行性及方法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50-02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却出现了一个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应用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一般而言必须具有系统的专业学习经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所谓的成长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的综合过程。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内在的机制联系,表现为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双重“隔离”,学校教育往往以学科系统自成体系地实施,对现实的生产实际和人才需求缺乏了解,长期以来显示出“重学轻术”的教育倾向;而企业方面缺少参与学校教育的动机和体制,对人才培养的策略和过程没有投入和参与,对人才使用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这样造成了工科人才培养的途径缺乏完整的环节,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达不到对工科人才的目标要求。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汽车工程类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研究,对于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可行的路子,缩短学生理论学习及校内专业技能学习与行业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

1.建立了汽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普通职业类院校的模式,主要是面对用人市场职业岗位进行培养,具有比较好的针对性,注重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合适作为相关行业第一线提供操作技能型人才。高等院校的汽车类专业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和自身素质拓展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相关行业大口径下的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目标是为相关行业输送技术服务及技术开发型人才。但是对学生来说,太单薄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将来很难有良好的技术服务及技术开发能力,也很难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与拓展能力。反过来,没有良好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单纯靠空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在技术应用领域有所作为,更谈不上职业适应能力。为解决普通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衔接不紧密、易出现断层等问题。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重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和行业支撑的体现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在制订培养计划过程中,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对汽车工程类专业基本能力要求进行细分;以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方向能力为模块,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联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建立以企业和行业为单元主体,以学校为纽带,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跨学院、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打破资源配置及工作壁垒,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汽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汽车后市场服务三个方向上根据行业共性要求,分别建立由对应方向代表性行业协会(或企业)技术精英和校内该方向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相应方向校企(行业协会)合作人才培养班,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汽车工程人才。

3.建立汽车工程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双导师培养体系。围绕着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建立机械工程见习工程师培训平台、国家级三维数字化、汽车维修高级工、汽车维修技师培训平台,可完成包括见习工程师、二维CAD高级绘图师、三维CAD高级应用工程师、三维CAM数控高级应用工程师、高级工、技师等在内的工程行业认证。各认证项目的人才培养均由校内双师资格教师及聘请企业或行业资深专家授课,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其职业技能论证培养过程结合企业与专业理论进行指导,使职业技能论证培养成为学业培养的一部分,并根据实践课程考核模式,进行考核,获得相应学分,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认证培养体系。

4.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汽车工程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企业或行业生产实际,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构建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现有汽车工程类核心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实现核心专业课“现场授课、工学结合”。每门课程的开发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按专业对口程度及从事行业相关度进行分组,形成相关课程开发团队。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中心+基地”体系下,相关行业企业每年提供5个以上岗位用于学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同时,定期派遣企业指导教师到校进行教学方法及技能培训,不断为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解决相关工程问题,并吸收学生参与,使学校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学生获得更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體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在校内建立跨学院、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打破资源配置及工作壁垒,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汽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汽车后市场服务三个方向上根据行业共性要求,分别建立由对应方向代表性行业协会(或企业)技术精英和校内该方向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相应方向校企(行业协会)合作人才培养班,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汽车工程人才。建设集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汽车电子、汽车试验与测控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商务、汽车软件工程等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以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复合专业人才培养等作为具体对象,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及科技创新的软硬件条件。在典型工程项目训练与创新项目活动中使每个参与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和理念,获得汽车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高,使中心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2.校企合作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践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要求的系统、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基础上,构建形成基础实验、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阶段、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阶段、个性化培养阶段、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及汽车工程综合训练阶段)。

基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校企合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应用型本科高校及职业院校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及实施方法,但是由于各学校、学科、专业、学生素质等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校、学科、专业不同的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都会不同,只有先进和创新的理念,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论。对学生工程应用培养而言,不变的是对学生通用基本素质、工程专业基本素质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基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校企合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关键还需要处理好通识基础能力培养、专业基础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校内与行业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专业技能细分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行业企业工程实践教育过程中企业(基地)考核与学校考核之间关系。

参考文献:

[1]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与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36-137.

[2]任伟宁,范同顺.基于专业团队模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7-61.

[3]王勇.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4):41-43.

猜你喜欢

汽车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
论汽车工程领域中CFD技术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车身非光滑表面边界层流场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