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培养人才
2017-08-29张军
张军
【摘 要】加强人才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担落在了学校和教师的肩上。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能够运用好信息化技术,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自我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人才;创新;自主;学习
西方的一些社会学者把“创新”用专有的术语“失范”来表示。其意义就是失掉社会中的一些规范,认为是人原有本性的一种强有力的“释放”。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同时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中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所以欧美国家早就开始了“创新”的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面对着以网络信息为主流的浩如烟海、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在学习中寻求一份快乐和幸福,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呢?
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的那样:“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钱钟书小时候的学习就是靠兴趣,且从不循规蹈矩,对中国文学及英文有特别的偏爱,对数学却没有丝毫的兴趣可言。1929年钱钟书投考清华时,国文、英文均考满分,唯独数学仅考了15分,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伦破格收取了他。其实按清华当时的规定钱钟书是没有一点希望被录取的,罗家伦绝对算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钱钟书也绝对算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學生。著名明史专家吴晗也是一样。1931投考清华时,文史、英文也均考取满分,数学也只考了6分,后被清华当时的校长翁文灏破格录取。清华之所以能名扬海内外与其创新的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意识到网络学习在现代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激发学生自学的意识。例如:教师提供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读”“感”、“思”、“练”四个环节上;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点拨、答疑、检查,注意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可以相机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这样既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又能够真正实现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育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高其自学能力。
其次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自学。课堂上教师则尽可能地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介绍相关的学习网站、学习内容(多家教案、课件、相关文章等)、查询的方式、撰写文章,参与网上讨论、,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注重对全体学生的检查。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料,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量,开阔知识视野,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速读、跳读、精读、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整合信息等阅读技能,启发写作的灵感。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教师“偷懒”,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会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非常熟悉网络上的多个网站的相关教学资源,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上网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潜在的备课量是巨大的,它不再局限于一篇课文、一本教参、一份教案,它对教师的知识视野、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同时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前两节课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讨论时首先分小组进行,发言组长由大家轮流担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官位“世袭制”。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意见,由各组长发言,不足之处可以由其他组员补充意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智慧的交锋,心灵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创造之花”。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最直接地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日日忙于看书、记忆,参加大小不同的数次考试,无法抽出时间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掉了自己的兴趣,便谈不上创新。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和教师角色改变,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活动主体,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所以家长、学校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不要把教育看成一种功利性的东西加以操作,过早地以社会庸俗法则去扼杀学生,这无疑是对民族的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