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8-29叶俊
叶俊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中职生、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从培养中职生的主体意识、改进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对接等方面入手,帮助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人兴趣、能力等自身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设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与普通高中主要追求高考升学率相比,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对中职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尤为迫切和重要。2008年12月,教育部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中职校德育必修课,并颁布《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职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许多中职生都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许多不理性的因素。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突出问题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常见、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简单化
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这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但許多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识过于简单化,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缺乏深入分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这些严重影响了中职生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正确选择。
(二)职业定位理想化
职业定位就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计划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在现实中,许多中职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因此职业定位往往理想化。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几个班级做过择业取向调查,在“自己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选择“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分别占到32.7%和23.6%,而选择“技术工人”的只占21.6%,但事实上中职校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工人,真正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比例毕竟很小,这种定位过于理想化。
(三)计划执行轻松化
不少中职生虽然设定了职业目标,却没有制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或者虽然制订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但并没有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没有及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一旦未能实现原来的计划目标便中途放弃,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无法实现。
二、对中职生职业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和家庭因素,也与社会和学校教育有关。
(一)中职生主体意识不足
主体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包括独立意识、主动意识和创造意识等。中职生在职业规划中的主体意识不足:一方面,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培养,许多中职生都缺乏主动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不少中职生是带着中考失利情绪走进职校大门的,有的是在升学无望条件下被父母“安排”来职校的。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不是自己“主动要求”和“主动创造”出来的,主观上的消极、被动,其结果自然是应付了事。
(二)中职生对职场缺乏感性认识
目前,中职生了解职场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很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由于缺乏社会实践,中职生不能亲身体验职场的真实状态,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都是凭空想象或照搬书本,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最后根本无法实施。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中职校的重点在专业课教学和科研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德育基础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授课教师主要由德育教师兼课,专业老师少。但事实上,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评测等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职业领域。由于教师普遍缺乏经验和专业训练,导致现实中任课教师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都处于放任状态,缺乏必要的指导、跟踪和督促过程。
三、做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中职生本人、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从增强中职生的主体意识、改进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对接等方面入手,帮助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一)增强中职生的主体意识
具体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增强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实现从“懵懂人”向“明白人”的转变。通过职业测评、教师指导和中职生自身的努力,使中职生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正确确立职业目标。二是增强中职生的主动意识,实现从“被动人”向“主动人”的转变,把长期以来由学校和家长主导的“选择权”让给学生,让中职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让中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规划、主动执行、主动评估、主动修正。三是增强中职生的自强意识,实现从“消极人”到“积极人”的转变,通过中职毕业生成功案例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纠正“差等生”、“学习上的失败者”等悲观情绪,让其恢复自信,以更积极的态度去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建设,在社会上聘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担任专职教师,或对在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实战培训。二是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帮助中职生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并提供发展建议的指导。三是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在职业测评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由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职业咨询专业教师或外聘专家提供个性化咨询辅导,克服职业测评本身限制和测试过程中的干扰,帮助学生澄清疑惑,明确发展方向。四是加强中职生社会实践训练,中职校应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让中职生从进校的第一学期起,就能到基地去参观、见习,通过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和实践,使中职生能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
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便利;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是加强与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随时跟踪和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课程内容,为中职生毕业时争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四是加强与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帮助学校提高职业规划课程的专业化水平;五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校友特别是校友中成功人士的经历为在校中职生提供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教学。
总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中职生自己、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去解决,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中职生自我认识全面化、职业定位理性化、计划执行持续化,从而让中职生认真对待自己,获得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冯旭.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3(26).
[2]古育珍,陈明耀.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所见[J].科技视界,2013(1).
[3]景智.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之我见[J].新一代,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