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
——以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的人名词频为指标

2017-08-29张玲

兰台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杰出人物档案学题名

张玲

(重庆科技学院档案馆 重庆 401331)

中国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
——以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的人名词频为指标

张玲

(重庆科技学院档案馆 重庆 401331)

统计1998—2015年CNKI中CSSCI库收录的6075篇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数据,系统分析了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起着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并从年代、国别、专注领域等维度分析了杰出人物的特征,同时佐证了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词频是评价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指标,它可在某种视角上弥补引文统计法的不足。

中国档案学领域 词频分析 影响力 杰出人物

一、引言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关于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作者、学者或作品影响力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其对学者的评价计量主要有四种视角:一是对发文作者进行统计,找出核心作者,排出高产作者[1]50-57,如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2]48-50、张玲“《档案管理》2006—201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3]63-65,两位作者专门统计了《档案管理》20年来发文最多的作者数据;二是对期刊发表著作、出版书籍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得到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如王新才等“国内档案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研究(2004—2013)”[4]27-32、姜鑫等“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探析”[5]22-29、傅荣校“十年来档案学研究成果简要评述”[6]4-7、杨思洛等“基于引文分析的档案学领域图书影响力研究”[7]9-13等,分别是通过高被引期刊论文、高被引图书等找到对应的档案学领域高影响力作者;三是根据期刊发文高产和高被引兼具的指标得到档案学领域的核心作者,如任红娟“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及其研究主题分析”[8]30-32、孔春苗“基于CNKI的中国档案学学者影响力报告(2004—2008)”[9]16-24等,均依据学者的发文和著作被引情况试图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档案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四是将计量学与档案学的研究相结合,采用“引用认同”的视角,研究既高产又高被引的档案学领域作者的引用认同数据,依此推断对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如任红娟“我国档案学近十年核心作者引用”一文统计了《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2003年—2012年的数据,确定出冯惠玲、胡鸿杰、傅荣校和丁华东为既高产又高被引的核心作者,通过研究上述四位的引用认同情况,认为特里·库克、吴宝康、冯惠玲等学者对档案学领域的影响力颇深[10]16-18。上述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学者的影响力情况,但在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影响力的表征指标上仍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基于期刊论文发文作者的统计,对于历史人物和国外知名学者对中国档案学领域的影响力评价几乎失效,而且发文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基于学术著作被引频次或发文与被引兼具的统计,是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评价指标[1]50-57,其实质是通过“著作”的影响力来反映“著者”的影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筛选出档案学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但也会受限于时代和发文量与自引程度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杰出人物的影响力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也不能与其作品完全对等。基于此,为弥补上述研究视角的不足,借鉴学者汤建民研究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杰出人物影响力研究的视角[1]50-57,笔者从考察期刊论文题名、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频次来分析对中国档案学领域影响力颇大的杰出人物。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2016年10月—11月,以CNKI数据库中的CSSCI期刊为来源数据,选择“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下载该库1998—2015年的6075篇文章,获取论文题名、第一作者、机构、题名中的人名、发表期刊、关键词中的人名等相关信息,得到人名581个,出现频率1211人次。数据通过EXCEL自编程序,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年度发文数据。1998—2015年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入CSSCI期刊库的6075篇文章中题名或关键词中含人名的有726篇,占比12%,从表1可看出除了1998—2001年四年占比超12%外,其余14年发表的含人名的文章均低于平均数。726篇文章发表在47种CSSCI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的有16种期刊,发文695篇,占比95.7%,其中《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历史档案》《民国档案》共发文662篇,占比91.2%,位列前五名,其余64篇文章分散发表在图书情报学、史学、文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42种CSSCI期刊上。

表1 年度发文数据信息表

2.最有影响力的人物。726篇文章中出现人名1211人次,其中论文题名中出现人名266人次,合计199人;关键词中出现人名945人次,合计512人;经合并处理,剔除重复数据,得到杰出人物581名,其中,出现2次及以上的有195人,3次及以上的有78人,4次及以上的有49人,仅出现1次的有386人。因篇幅有限,本研究选择前78位杰出人物(总频次≥3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581名杰出人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50-57,一是领袖、革命导师类,如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孙中山、蒋介石、恩格斯、赫鲁晓夫等;二是历史类人物,如孔子、庄子、司马迁、刘知己、朱元璋、雍正、乾隆、光绪、曾国藩、戴名世等,有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皇帝、名臣等;三是近现代及当代知名人士,如毛坤、曾三、胡适、翦伯赞、韩毓虎、韩玉梅、吴宝康、冯惠玲、罗振玉等,有档案学专家、诗人、学者、新中国档案事业开拓者、农学与考古学家等;四是国外近现代知名的档案学家、档案鉴定专家、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社会学家等,如谢伦伯格、詹金逊、比尔曼、卡林斯基、迈斯奈尔、谢列兹聂夫、福柯、尼葛洛庞、韦伯等。按照每个人物1998—2015年出现的总频次高低排序,表2列出了出现4次及以上的前49位杰出人物(见表2)。

3.年代分布。前78位杰出人物中有60名是中国人。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古今分界线,表3中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比较明显,越是时代久远的,对档案学领域影响颇深的人物越少,越是时代较近的杰出人物越多,如近现代及当代出现的人物有49名,占比81.7%,据此可推测,再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这49名杰出人物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会被挤出前78位的名单。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先秦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秦汉、唐代的史学家和画家,明清的皇帝和史学家对当代中国的档案学领域影响深远,而近现代及当代革命家、史学家、社会学家、诗人、学者、文物专家、政治家、考古专家、农学家、档案学家等多领域的杰出人物深深地影响着新中国的档案事业(见表3)。

表2 最有影响力的前49位杰出人物(≥4次)

表3 60位杰出人物的年代分布(中国)

4.国别分布。前78位杰出人物中来自中国的有60位,其余18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前苏联、英国、波兰、阿根廷和荷兰。正如杰出人物有时代烙印一样,其地域分布也有明显的特征,法国的杰出人物都是哲学家,德里达是当代法国哲学家,是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福柯是哲学家,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德国的杰出人物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还有知名的档案学家拉明根和“年龄鉴定论”的提出者迈斯奈尔。美国从知名军事将领史迪威、前FBI局长胡佛到科学哲学家库恩和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再到档案学专家谢伦伯格和比尔曼,杰出人物所涉领域宽泛,职业多样。来自前苏联著名的档案学家、文献编纂学家谢列兹聂夫,英国的档案鉴定专家詹金逊,波兰的“职能鉴定论”提出者卡林斯基,著名档案学者阿根廷的巴斯克斯和荷兰的斐斯等等,都对当代中国的档案学和档案事业产生了颇为深厚的影响。

5.领域分布。78名杰出人物中,35位分布在哲学、史学、政治学、文学、美术学、社会学、农学、考古学、计算机学、博物馆学等领域,43位来自档案学领域,占比55.1%,说明当代中国的档案学、档案事业受影响领域宽阔,受本领域影响较为深入。其中,傅振伦、库恩、罗振玉、韦伯等都是多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我国档案学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四、结论与探讨

本文利用1998—2015年档案学、档案事业类CSSCI库中的47种期刊统计出了论文题名和关键词中含有人名的726篇文章,筛选出了581个杰出人物,并着重研究了排位前78名的杰出人物,其中吴宝康、冯子直、刘国能、冯惠玲、谢伦伯格、杨冬权、毛泽东、邓小平、比尔曼、邓绍兴、毛坤、詹金逊位列前12名,除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袖人物外,其他10位皆属于档案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581名杰出人物中,孔子、庄子、司马迁、欧阳修、朱元璋、曾国藩、李鸿章、阮元、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江泽民、胡锦涛、胡适、巴金、张学良、顾颉刚、张謇、傅斯年、梅兰芳、马克思、恩格斯、尼采、韦伯、列宁、赫鲁晓夫、德里达、福柯等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京剧大师、哲学家、革命领袖等多领域、不同职业的杰出人物不仅对档案学领域影响颇深,也对人文社科领域有比较深厚的影响[1]50-57。本研究佐证了论文题名和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词频是评价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杰出人物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指标,王新才等通过2004年—2013年的参考文献研究得出的高被引期刊论文作者前9名中除了何振,高被引图书作者前10名中除了周雪恒[4]27-32,其余的全部出现在本文的杰出人物中;姜鑫等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出的1998—2012年48位核心作者中何嘉荪、吴品才、张辑哲、伍振华、刘新安、冯惠玲、张正强、姜之茂、宗培岭、覃兆刿、刘国能、霍振礼、胡鸿杰、李财富、陈永生、王协舟、肖文建、周耀林等18位[11]22-29;任红娟所作的2003年—2012年作者引用认同研究中得出的特里·库克、吴宝康、冯惠玲等皆与本研究中的数据吻合[10]16-18。另外本文在某些研究视角中可弥补引文分析法的不足,呈现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对我国当代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力。

本文截取CSSCI库1998—2015年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中出现的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结论也具有时代性和学科领域的局限。对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杰出人物的评价可结合发文量、被引率、引用认同、题名和关键词词频分析等方法来计量,但如何综合这几种方法提出一种更为科学、更易操作、更具代表的研究指标,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1]汤建民.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以论文关键词中的人名词频为指标[J].情报资料工作,2013(2):50-57.

[2]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 2006(4):48-50.

[3]张玲.《档案管理》2006年-201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兼与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比较[J].档案管理, 2016(5):63-65.

[4]王新才,文振兴,王春晓.国内档案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研究(2004-2013)[J].档案学通讯,2014(3):27-32.

[5][16]姜鑫,马海群.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5(1):22-29.

[6]傅荣校,周雪.十年来档案学研究成果简要评述基于(2000-2009年)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总库档案学论文数据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10(2):4-7.

[7]杨思洛,曹慧,李慧玲.基于引文分析的档案学领域图书影响力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4(5):9-13.

[8]任红娟.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及其研究主题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13(4):30-32.

[9]孔春苗.基于CNKI的中国档案学学者影响力报告(2004-2008) [J].档案与建设,2010(2):16-24.

[10]任红娟.我国档案学近十年核心作者引用认同研究[J].档案管理, 2013(6):16-18.

★作者张玲为重庆科技学院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G270

A

2017-03-15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5.06

猜你喜欢

杰出人物档案学题名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栖凤阁题名记
风骨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慧眼识英雄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佳石选赏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2002-2012中国铝塑复合材料行业十佳杰出人物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