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对湛江高校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

2017-08-29王小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公众问卷

王小金

(1.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湛江524037;2.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湛江524084)

微信公众号对湛江高校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

王小金1,2

(1.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湛江524037;2.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湛江524084)

以湛江市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围绕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情况、内容类型、阅读态度以及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实地访谈的方法进行深度调研,分析微信公众号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影响及其原因,提出校园微信公众号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方法和建议。

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建设;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1 概述

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及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良好作用[1][2],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在传播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更好地加强学校与学生的紧密联系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微信公众号是高校传播校园文化的有力途径

微信用户的日益增多和用户的活跃度是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微信成为用户在移动端的一个重要信息接入口,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同样的[3]。同时,由于大学生是微信使用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4-5]因此充分高效的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量,将会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得到广泛迅速的传播。

2)多样化的服务功能是微信公众号提升高校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这两种平台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6]。如: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7]。如:广东省博物馆。两者的功能的区别在于,服务号1个月(30天)内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订阅号每天(24小时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8]。目前高校中的微信公众平台大多为订阅号,其中包括各高校的图书馆公众订阅号,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等[9]。由此可见,高频率的推送校园信息,能够帮助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

3)微教育走进高校教育课堂是微信公众号的又一应用渠道

巨大的用户量与关注度、及不断完善的功能为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高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先阵地,其影响力不可忽视。其中,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设计与应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10];微信支持下以特定课程为例,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学习探索[11-13],有“Auto CAD制图课程”、“C程序语言设计”、“摄影技术”等等。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使用较多的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了解微信公众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应用情况。此外,还采用了访谈法。

2.2 研究过程

为顺利开展本次调研,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设计调研预问卷,向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各系发布了55份网上问卷,然后根据预问卷的数据及反映情况进一步改善并最终确立了正式的问卷。第二阶段:收集数据,采用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发布问卷,调研时间为2016年7月9日到10日,向湛江市高校共计发放560份问卷,实收56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469份,有效问卷为83.75%,实地访谈共17人。第三阶段:数据分析。第四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 数据分析

整个数据分析过程分为基本的数据统计、各个因素t检验分析和访谈分析。为了更客观地了解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使用情况和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看法,重点对微信的使用时间、公众号的推送频率、类型情况以及对信息推送发布的排版、篇幅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3.1 基本情况与使用微信时间、推送频率等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和年级的分布情况,参加本次调研的男女生比例相对均匀,其中女生占总人数51.6%,男生为48.4%;被调查对象的学历以本科为主,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70.4%,其学校有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专科占28.6%,主要来自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南北校区;研究生占1.1%。年级主要以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主,其百分比分别是33.9%、37.3%、25.2%和3.6%,一至三年级人数相对均衡,其原因有二,一是本专科、研究生都设有1至3年级;二是调研时间为暑期,大多数大四年级学生可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所以调查到的人数较少。

在调研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情况:其中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在0.5-2小时之间有约占总人数的29.2%,在0.5小时以内的人数最少,只有10.7%。这个趋势也与,大学生在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相对较长、依赖性较强。

在阅读校园公众号推送的频率中,每发布就看一次的学生人数有23.2%,平均三天看一次的人数最多,为27.5%,平均一周看一次的人数约为23.5%,几乎不看的有25.8%。总体来看,在所调查人数中有约一半的人数在平均三天或者每发布就查看,因而在推送频率上可以3天左右发布一次,既有一定的阅读量,达到宣传效果,而且还能保持与读者的紧密联系。

3.2 t检验与方差分析

将性别、学历与年级作为自变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时间、阅读频率等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性别对微信使用时间、推送频率的影响的t检验

为了解性别对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和阅读校园公众号推送的频率的影响,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首先对两组样本进行方差齐性检验,p=0.069,表明两组数据可以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男女生在每天微信使用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M=2.3568)显著高于女生(M=2.1157)的微信使用时间,p<0.05,F=7.347。而男女学生在阅读校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频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F=0.757.由此可见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需要特别考虑男女的阅读频率,虽然男女生确实在使用微信的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表2 学历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时间、阅读频率方差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程分析,表6为学历对每天观看微信公众号的时间以及阅读校园公众号的推送内容的频率的方差分析的结果,就“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而言,p<0.05,表明不同学历的学生每天阅读公众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学历的学生在“阅读校园公众号推送的频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3.3 访谈结果分析

从收集到的17份访谈结果可看出,校园微信公众号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作用是用于关注校园动态和查看学习信息,其中17.65%的同学认为可以关注到一些自己感兴趣和贴近生活的内容,只有5.9%的同学认为公众号的作用是用来投票的,58.82%的同学并没有了解到或发现学校是否有关于各种专业及等级考试的公众号。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都希望有各专业等级考试的公众号,并且都希望校园微信公众号增加学校考试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4 小结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及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1)通过大样本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推送及发布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

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群体,是高校使用微信公众号的主体人群,也是在学习、生活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紧密相关的工具之一。从使用时间上看,超过60%的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为两个小时以上,这为微信作为信息推送工具的基础保障;从关注的内容来看,大多数女生对公众号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生活旅行、学习工具、生活健康、明星/名人,而大多数男生关注创意科技;大多数同学取消关注公众号原因是因为发布内容不够吸引人、关注只是为了抽奖、投票等活动、发布资讯太多且自己需要的内容太少。

2)通过大样本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高校文化建设应逐步以微信公众号为信息传播中介,逐步增加其内容的趣味性与文化教育性

虽然微信公众号的开发与应用是以娱乐为主,但是随着用户的广泛增加及不同年龄层的用户,除了作为娱乐与信息联系之外,其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也逐步得到重视,这一点上,无论是问卷调研还是访谈分析都能得到启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除了投票、宣传、社团活动及娱乐等,还应增加其查询学习信息与关注校园动态等功能,不断丰富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性,实现其可持续关注。

3)通过大样本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微信公众号可以更好地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信息化的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人员探索新的信息渠道,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德育宣传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借助轻便的信息设备,个别学科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学习内容平台和互动平台。综合统计分析的结果,高校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兼顾所有学历的学生,开启微信平台的高校课程教学,三天为一个周期定时发布学习信息或校园趣闻或与学习有关的新闻资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1]水永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152-154.

[2]郝儒梁,王丹丹.高校微信公共平台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7(7):177-180.

[3]辛欣,方雪.微信用户心理研究及其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4(20):207-208.

[4]隋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宣传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7).

[5]廖丰.《微信活跃用户达5亿》.http://epaper.jinghua.cn/html/ 2015-03/19/content_180063.htm,2015年03月19日。

[6]黄楚新,王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5(7).

[7]Balasubramanee,V.,Wimalasena,C.,Singh,R.,Pierce,M.,Twit⁃ter bootstrap andAngularJS:Frontend frameworks to expedite science gatewaydevelopment,Cluster Computing(CLUSTER), 2013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1.

[8]Wei Cui,Lin Huang,Li Jing Liang,Jing Li,The Research of PHP DevelopmentFramework Based on MVC Pattern,Comput⁃ er Sciences and Converg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IC⁃CIT'09.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947-949.

[9]谢远超.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 2014,4.

[10]李白杨,白广思.面向知识咨询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69-72.

[11]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等.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6-44.

[1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4)88-95.

[13]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G40-057

A

1009-3044(2017)21-0244-03

2017-06-11

王小金,助教,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公众问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问卷网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