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绿惠民 建设阳光花城

2017-08-28晏洁江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金沙江河谷植树

晏洁 江潇

从米易县城城北到城南,一条长7公里全开放绿色长廊——安宁河,成为当地居民最青睐的纳凉地。

安宁河整治为米易县开启了一道“生态闸门”,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变化更让世界聚焦。五年前,这里一片荒山秃岭; 五年后,这里已满山葱郁。

面对干热河谷造林这一世界级难题,攀枝花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9平方米。2016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6.2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2094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攀枝花得以生动体现。

?“石头山”披绿——绿水青山成攀枝花新表情

攀枝花属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这几个字道尽了该区域的特点:干、热、狭窄,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正因如此,金沙江干热河谷被国内外林学界视为造林“禁区”。“每年旱季长达8个多月,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为降雨量的3倍以上,四五月份,裸地地表极高温可达70℃,40厘米内的表土含水量接近零值。”说起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张国先直摇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每亩成本在2000元以上,是平原地区的10倍;如果进行景观打造,每亩建设和管护成本在1万元以上。

恶劣的条件没有压倒攀枝花人,反而压出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6月15日,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一座名叫阿米什的山头上,一簇簇三角梅迎风摇曳,分外吸引人。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打个喷嚏满嘴都是沙”的“石头山”。

变化发生在2012年。当年,一支搬运队来到山下,他们通过一条不到1米宽的便道,以背扛的方式,把一袋袋泥土运上山。在阿米什绿化项目有关资料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些数据:坡度45至60度,最大70度以上。

背土上山植树造林困难重重。“20天,施工人员共搬运泥土3610立方米。这些泥土,四桥货车足足拉了180车。”谈起施工经历,张国先记忆犹新,“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每搬完一车都感觉松了口气”。

土和水,是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的两大难题。土有了,水呢?虽然山脚就是金沙江,但两三百米的落差,对传统的提灌来说,只能是“看得见,用不起”。对此,攀枝花人再次创新,在阿米什建成了首座太阳能提灌站,扬程256米。随后,4.4万株三角梅扎根“石头山”。

近年来,攀枝花按照“先绿化后改造,先覆盖后提高”的原则,完成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10万余亩,昔日“荒山秃岭的三线工矿城市”变成了如今“林茂花繁的中国阳光花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攀枝花的新表情。

?“四问法”植绿——让绿色资源惠及子孙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人明白,地下的矿产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但种下的绿色资源却能惠及子孙后代,不断繁衍。所以,处在生态脆弱地区和长江上游的攀枝花,把如何在地里“种”钱,作为推动城市转型、摆脱工业“畸重”格局的支撑,并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固然,工业见效快、利润厚,但攀枝花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毅然投入67.8亿元资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长远的眼光,发展事关根本的农林业,搞好事关千秋万代的生态环境。

“攀枝花植树造林主要围绕‘哪里种、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这四个问题展开。”攀枝花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科长谭中月说。

“哪里种”,让植绿有了方向。按照政策导向,尊重业主意愿,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土地綜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为载体,确保项目落地,着力解决“哪里种”的问题。

“种什么”,让植绿有了效益。按照适地适树适技术的原则,开展山体治理、土地改造、植被恢复、景观打造、灌溉设施建设等工程;发展芒果、辣木、咖啡、石榴等热带亚热带优势特色经济林果;开展林下菌、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仅绿起来,更美起来、富起来。

“怎么种”,让植绿有了创新。按照环境容量有限论原理,坚持“灌木覆盖为主、适当配置乔木”的树种配置原则;按照植被演替规律,实行“先绿化后改造,先覆盖后提高”的造林路线;通过“太阳能抽水”“打井取水”“车辆运水”和“人工背土”“填土、客土”等多种方法进行植树保苗。

“谁来种”,让植绿有了动力。既有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入社会资金,采用市场运作的花城新区森林公园建设模式,又有项目支持、引入业主建设管理的西佛寺、半坡咖啡建设模式;既有政府、相关责任单位共同出资的金沙江大道东段绿化景观改造建设模式,又有采取BT方式的仁和大河河道景观建设模式;既有林业部门试点示范的阿米什、机场路景观建设模式,又有采用义务植树方式,由责任单位包干建设的金沙江中心城区段视野区、红格癞山石漠化治理等建设模式。

?563个创森项目——让攀枝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林木葱郁、空气清新,坐在石凳上的老人有说有笑。6月15日,金江镇“春暖园”内其乐融融。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地,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当地30余亩荒地种上了攀枝花、三角梅等植物,“春暖园”之名也因此诞生。

近年来,像这样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绿色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个小花园、小广场,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得以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累计实施563个项目,投入建设资金67.8亿元。

2012年,面对发展新形势、转型新要求、群众新期盼,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平台,走“生态立市”之路,加快建设中国阳光花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攀枝花,植树造林绝不仅仅只是政府的事,创森投入的67.8亿元中,38亿元来自社会投入便是最好的佐证。据谭中月介绍,攀枝花市已经建设50余个义务植树示范林和义务植树基地,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97%。攀枝花还在省内率先开展线上认建认养活动,保护森林资源、爱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等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创新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金、采用市场运作建设森林公园、种植基地、旅游景区等。

5年来,攀枝花向创新要动力,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不等不靠,克服了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绿化管护难度大、绿化建设成本高等诸多困难,突破了干热河谷造林的技术性瓶颈,探索出缓解山地城市发展空间与绿化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绿色惠民、产业富民、文化润民、绿荫庇民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攀枝花日报社)

(责编:李静)

猜你喜欢

金沙江河谷植树
去植树
我是金沙江
植树真快乐
基于数据建模王平镇河谷对泥石流可容体积评估
北渡金沙江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植树
红色金沙江
春天到了,植树去!
河谷对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