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下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7-08-28徐秀珍
徐秀珍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将抽象知识化为相对直观的知识,并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具体有化虚为实、贴近生活、角色扮演以及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低年级 阅读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于英国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将情感与认知结合在一起,通过相对感性直观的事物来学习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具有情感强烈、形象直观等特点。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将情境教学理解成现实生活的直接演绎。应该说,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情感与课堂知识糅合在一起,经过艺术再加工之后,形成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其中既包含着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又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具体可以有生活展现、实物再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多种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合理,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教学法以其活泼自然的教学形式更加受欢迎;尤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受到他们年龄特点的影响,情境教学法更加实用。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多为6~10岁的少年儿童。儿童由于其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与成年人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儿童的思维模式主要呈现出模仿性、经验性和形象直观性的特点。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能接受来自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更能理解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同样对于色彩鲜明,感情强烈的事物更有兴趣。基于这一点,小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阅读习惯也与成年人不太一样。我们经常见小孩子喜欢看“画书”,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那些色彩鲜明的图画,会给儿童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总的来说就是,儿童的阅读思维是受到他们逻辑思维限制的,表现出来就是喜欢图文并茂、故事性强、互动性强的书籍。而且,受到他们年龄的限制,儿童的阅读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他们没有足够的定理去长时间阅读;另外,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取,也一般是无意识的,他们自己不会去总结消化,需要有人指导他们,进行读书后的交流沟通与反思活动。
三、情境模式之下的阅读兴趣培养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即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小学生的正确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然而理论与实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哪些方法呢?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在情境教育之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方法。
1.化虚为实
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模式是形象化的,也就是说,理解事物需要借助于实物才能完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孩子刚刚算数的时候,都喜欢掰手指头,这就是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不能进行数与数的直接运算,必须要借助“指头”这个实物,如果你告诉小孩子一根指头加一根指头等于两根指头,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但抽象的“1+1=2”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十分困难的。这一种思维特点之下,要想充分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师就应该将阅读材料中相对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片或者實物。比如,讲到二年级下册的《草》的时候,长期生长在城市的学生对于野外的春草没有概念,就很难说理解小草的“离离之态”和勃勃生机。教师这时候如果能适时地放上一张春天草原的图片,学生便能从实际的风景中理解到课文之美。甚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让学生看到实物,“带进来”或者“走出去”都是可行的,只有学生真中见过了春天里满树的桃花,才能理解什么叫“千朵万朵压枝低”,只有学生真正听到了大自然里小鸟的歌唱,才会对“鸟鸣山更幽”充满想象与兴趣。
2.贴近生活
小学生的思维是实践性的,他们偏向于理解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者身边发生过的事。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理解,才有可能谈到兴趣与习惯。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推荐书籍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儿童的视角即心理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且有意义的书籍,正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可能看得下去。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方面进行引导。比如,在阅读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想想自己家中的小宠物,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自己在养宠物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闻趣事。学生通过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经历,就能感受到养宠物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从而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而很多时候,学生的年龄尚小,经历也并不多,没有生活经历的时候怎么办?可以想办法创造生活。当然,我们又不能真的去“造”一个战场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贴近生活,也可以带学生到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访问,或者选择拜访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要知道,从书上看来的和从图片电影里看来的,感受不一样;而从图片电影里看来的和听当事人直接讲述的又不一样,这就是实际生活与书本内容之间的区别。而显然,学生更加偏爱前者。
3.角色扮演
当然,就培养阅读兴趣这一点上来说,还有一个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那就是角色扮演。儿童的天性比较喜欢玩耍和游戏,他们的注意力与耐力都不强,不能坚持长时间地操作一件事。如果让小学生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好不到哪去。而“做游戏”则是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在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之时,教师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扮演”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更加充分地记忆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比如,在阅读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只做一些简单的道具,“弓箭”“太阳”等,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学生相当于梳理一遍完整的故事情节,这首先对于故事的记忆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次,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感性直观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心态,通过情境体验,完成了儿童与故事人物之间的情感沟通,也同时刺激了学生不断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而且,要知道,儿童思维的另一大特点是“模仿思维”,儿童会不自觉地模仿他感兴趣的人事物,通过“扮演”游戏,学生得到了一个直接的模仿机会,这对于儿童学习故事中优秀人物的言行事迹,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相当于给学生找到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4.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谈到的方式之外,情境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具体措施,有些不适合直接使用到阅读教学中,但也有很多可以稍加改动利用。比如,可以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时,放一些舒缓柔美的音乐作为阅读背景,以烘托阅读气氛,这便是音乐烘托法;再比如,可以在阅读之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小组合作,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这种合作竞争的方式也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小技巧。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金莉.基于情境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2016,(4).
[2]潘建红.引入情境身临其境——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天地,2014,(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