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08-28杨爱梅

关键词:终末期灌流维持性

杨爱梅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 盐城 224500)

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杨爱梅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 盐城 224500)

目的 分析对比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一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即血液透析组(HD组)、治疗组即组合型人工肾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浆液灌流组HD+HP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肌酐(Scr)以及皮肤瘙痒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HP+HD组明显降低,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Scr)两组降低均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HD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D+HP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更高,并且降低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适合临床推广使用的血液净化方式。

组合型人工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是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延长生命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需要借助血液透析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主要清除小分子物质,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差。因此仅进行血液透析对于毒素的清除效果较差,同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有报道指出组合型人工肾能有效的清除小分子及中大分子物质能有效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择在我院维持血液透析>一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8例,研究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维持血液透析>一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8例,排除严重慢性疾病的干扰,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6±4.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12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HD组,HD+HP组,每组患者2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设备与材料

均采用德国贝朗Dialog型血透机,透析器为德朗B-15L一次性使用透析器,灌流器选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1.2.2 HD组

常规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小时,坚持12个月的随访。

1.2.3 HD+HP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每两周增加1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即在常规普通血液透析情况下,予HA130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串联在血液透析器前,于治疗2小时后取下灌流器,继续常规血液透析2小时,坚持12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1)在每组患者在观察治疗前以及最后一次结束治疗后,检测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肌酐(Scr)等指标。(2)生存质量情况,皮肤瘙痒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血压的变化。皮肤瘙痒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轻度:瘙痒偶有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 现,且较局限,程度轻,不影响工作和睡眠,VAS评分1~5分;中度:瘙痒频繁发作,可同时数处出现,程度较重,甚则影响工作和睡眠,VAS评分6~8分;重度:瘙痒持续发作,呈泛发性,程度重,影响工作和睡眠,可伴皮肤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苔藓化等改变,VAS评分8~10分。睡眠质量评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标准进行评估[3]。分值越高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PTH、β2-微球蛋白、Scr的变化

检测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磷(P),均有所降低。HD组降低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Scr)两组降低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变化比较

HD+HP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HD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PTH、β2-微球蛋白、Scr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PTH、β2-微球蛋白、Scr的变化(±s)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CRP(mg/l) iPTH (pg∕ml) β2-微球蛋白(mg/l) Scr(u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HD+HP组 24 13.88±2.31 11.30±2.38△ 22.3±4.89 29.67±3.21△ 41. 81±6.60 28.21±6.22△ 1130.2±265.4 440.5±148.2▽HD组 24 12.01±2.31 12.65±2.85 24.48±5.06 22.43±3.2 39.82±6.03 41.46±6.26 1118.6±298.1 426.8±189.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评分/分 睡眠质量评分 血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HD+HP组 24 9.0±0.5 4.5±0.5▼▲ 10.5±2.9 4.8±2.3▲ 153.5±38.0/92.1±37.2▲ 135.8±21.0/73.1±15.9▲HD组 24 9.1±0.4 8.3±0.6 10.7±3.3 15.9±3.2 156.2±37.5/88.9±38.6 156.8±36.9/89.1±37.9

3 讨 论

随着人工肾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透患者利用血液透析等人工肾技术维持生命,显著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中大分子物质蓄积,出现心血管疾病、骨痛、皮肤瘙痒、睡眠障碍等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微炎症状态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营养不良、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的关键因素[4]。所以,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已成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CRP是慢性微炎症状态的指标之一。尿毒症时β2-MG淀粉样病变的发病率随着透析年龄和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β2一MG淀粉样病变发生率为65%,透析15年以上的患者本病的发生率为100%,β2-MG是发生本并发症的基本成分[5|。如沉积于骨关节可致β2-MG淀粉样骨病、腕管综合症;沉积于心肌可致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且一旦形成难以清除。慢性肾衰患者PTH增高时,可出现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肾性骨病、异位钙化等。单纯血液透析(HD)很难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血液灌流(HP)可以清除很多与尿毒症有关的物质,但不能清除尿素氮、水及电解质,而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联合应用血液灌流(HD+HP)不但能清除小分子毒素、调节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对中大分子毒素也有非常好的清除效果。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设备要求不高,血液透析时在血液透析器前串联HA130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只要能做血液透析的医院均能进行,在基层医院更具实用性。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可从维持者生命的发展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回归社会。我们的数据调查说明,采用一次性使用树脂血液灌流器作为尿毒症的常规辅助性治疗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HD+HP能够增加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机体内中大分子的清除率,降低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1] 邹贵勉,刘作海.血液透析发展的新趋势-组合型人工肾[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7,10(5):236-237.

[2] 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一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3] 丁 洋,李 曼,李 放.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56-457.

[4] Wallller C,Zimerllann J,Schwedler S,et a1.Inflammation and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lsispatients[J].KidIley Int,2002,61:99-102.

[5] 蒋建平,侯凡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胆一微球蛋白沉淀病[J].中国实用内志,2001,21(4):240-241.

本文编辑:吴宏艳

R692.5

B

ISSN.2095-6681.2017.15.22.02

猜你喜欢

终末期灌流维持性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