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2017-08-28张伯群
张伯群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卫生院,江苏 泰州 225527)
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张伯群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卫生院,江苏 泰州 225527)
目的 探讨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促进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冠心病;高龄;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重症,老年、高龄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发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引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应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2组。入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有效且完整。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70~90岁,平均(78.3±2.4)岁。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70~91岁,平均(79.4±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给予血压、心率、心律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稳心颗粒等,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再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生产厂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进行治疗。将药物50 mg的药物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然后对患者行静脉滴注,1次/d,10 d/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在同等劳累程度下,未出现心绞痛,或者发作减少程度>8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程度>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甘油消耗量减少程度均>50%;无效:心绞痛发作、甘油消耗量无减有增。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组均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异常等不良反应。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厥心痛”、“卒心痛”等范畴,其发病机制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为阴虚、气虚、阳虚,进而导致心脉失养;实则为气滞、寒凝、血瘀、痰浊导致心脉痹阻,进而引发疾病。丹参具有良好的凉血消痈、祛瘀止痛等功效,应用于心痛、胸痹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在现代药理学方面,丹参主要发挥抗缺血缺氧作用,可促进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及抗血栓形成均可产生有效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为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衍生物。因此,应用该种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发挥良好的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减轻心肌肥厚、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等多重作用。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已显示,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大,同时心肌缺血征象也有显著好转,同时可促进血清CRP水平得到有效降低[3]。这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使用,可促进患者冠脉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发挥良好抗炎作用。本次研究中,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观察组患者40例进行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该组的总体疗效更高,同时,在接受治疗期间,2组均无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表明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应用于冠心病高龄患者治疗,可促进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药物毒副作用较低。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高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高总体疗效,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1] 冯治宽.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7,14(02):480-482.
[2] 郑 皓,贾永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9(26):66-67.
[3] 覃韦苇,蔡博丞,戚玮琳,等.参酮ⅡA对冠心病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14(02):184-18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14.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