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角度谈如何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2017-08-27汪文萍卢兵赵富志崔宇曦
汪文萍 卢兵 赵富志 崔宇曦
摘 要:现阶段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害着每一个国民的身体健康。面对较高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技术、检测设备、政策措施,环境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分析公众环保意识较低的原因,寻找提供公众环保意识的措施 成为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建议对策
引言
面对我国现阶段转变了的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为了解决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日益严峻的環境问题与现阶段我国公众欠缺的环保意识十分的不匹配。因此提高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境质量成为平衡发展的必要议题。
一、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公众在环保上呈现出严重的“人格分裂”:一方面,86%的公众认同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逾10%大城市居民认为所在城市不宜居;公众如此痛恨环境污染,环保意识一定很强了,可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仅为55.17分,意识和行为双双不及格。尤其是公众在公共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利己损他”更为严重。
由于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更体现在公众教育水平、民众意识上。而造成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就政府意识层面来说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政策、办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就环境保护的总体顶层设计任有较大的不足。且由政府主导包办现象严重,使公众参与是总会有“赶鸭子上架”的被动感。
2、环保意识发展不均衡。我国城乡二元化不只体现在经济发展与贫富差别上,也体现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大中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高,中小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环保意识较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环保意识较低。
3、参与环境保护主体人群单一。由于我国社区建设不完善,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数量少、号召力弱。绝大部分公众无从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人大代表的提案、少数听证会、环保专家的呼吁。
二、造成我国公众环保意识较低制约因素。
1.公众生态意识淡薄。某些基层官员存在短视行为,一味地追逐经济利益唯“GDP论政绩,忽视了环保工作。这样的短视行为加之生态环境法制观念的缺乏,导致政策偏向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农村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致使很多农民无法正确认识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农民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因此,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又是危害的承担者,自己才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2.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虽有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使公众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与监督,但政策执行不到位阻碍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缺乏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救济性渠道使公众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来表达诉求,甚至酿成群体事件。
三、如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议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环境宣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一方面有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宣教机构,另一方面有国家级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报纸、刊物,在国家大的环保形势政策重点工作的宣传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与成绩。但长期以来,这些专业媒体在宣传受众和宣传方向上细分不够,没能形成立体结构和有效合力。加强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环境方面的知识,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门“功课”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节约意识和整体素质。
2、建立全面详细的公众参与法规体系。加强对公众参与的规范化指导。我国一直将公众参与作为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先后修订通过了新《环境保护法》,发布了《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对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权利等进行了保障同时畅通了公众参与的渠道但目前公众参与的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公众容易走向拒绝参与和“曝光式”参与“群体性事件式参与两个极端。因此我国的公众参与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具体细则和操作方法上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公众参与还必须要坚持依法参与、规范参与有序参与通过法律明确参与权利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及参与边界,最终推进环境问题更好地解决。
3、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国际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加强公众参与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公众参与是一项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国际上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案例。可以通过就某一具体领域和问题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国交流访问,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去”。通过各类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国际交流,不但可以掌握更多国际最新动态、先进做法,也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启发,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公众参与取得实效大有裨益。
结语:我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尤其严峻,且近几年我国在环保政策方面逐步完善,可政策的宣传下达显得力道不足,于是到了普通公众的时候就显得尤为“鸡肋”。改善生存环境,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尽到的社会责任,而促进这一责任的落实,往往必须要以媒体为借助对象,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力度,最终使得人人具备环保意识,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方才可以真正解决环保问题,更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
[2]从柴静《穹顶之下》看如何提高社区公众环保意识.庄千慧温州日报社,浙江温州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4-0145-02
[3]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李东兴田先红(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作者单位:1成都市郫县红光镇西华大学管理学院;2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3西华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