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7-08-27邓明
邓明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 雷州 524200)
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疗效观察
邓明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 雷州 524200)
目的:观察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宫缩乏力出血患者92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和6~24 h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治疗有效时间比对照组短,且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治疗有效时间,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宫颈钳夹手术;治疗效果
产后出血是一种产科严重并发症,指胎儿娩出之后产妇出血量大于500 ml,具有较高发生率和死亡率。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等均易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最常见,临床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1~3]。本研究对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出现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92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分娩后出现产后宫缩乏力出血患者92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6.602.05)岁;孕周38~42 w,平均(38.502.45) w;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6.632.06)岁;孕周38~41 w,平均孕周(38.492.43) w;初产妇28例,经产妇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均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无药物过敏史者;无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功能严重不全者;存在精神障碍者;由于其他因素引发的产后出血患者;妊娠合并症者。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开通患者静脉通道,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于阴道后穹隆位置入1 mg卡孕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宫颈钳夹手术治疗:产后0.5 h阴道的流血量大于300 ml的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暴露软产道,排除胎盘残留、凝血障碍和产道裂伤;导尿将膀胱排空,左手伸进阴道握宫颈钳和后唇,同时右手持卵圆钳于左手引导下沿9、12、3点方向对宫颈至子宫下段进行钳夹,抵膀胱腹膜后返折,距离为0.5 cm,查看未钳夹的膀胱组织,合钳一齿,并向肛门内置入1 mg卡前列栓,在转移入病房前15 min将钳放开。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后(2 h、2~4 h和6~24 h)出血量、治疗有效时间和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 h、2~4 h和6~24 h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表 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
组别 n 产后2 h 产后2~4 h 产后6~24 h对照组 46 102.3516.30观察组 46 63.2835.26 85.4521.32 66.35 10.08 t 6.6001 8.4804 9.2543 P<0.05 <0.05 <0.0519.20 50.4018.20 40.20
2.2 两组治疗有效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有效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表 2 两组治疗有效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组别 n 治疗有效时间(h)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g/L)对照组 46 5.952.30观察组 46 3.203.52 7.60 3.56 t 5.0575 5.2007 P<0.05 <0.051.10 10.85
3 讨论
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约为70%~80%,临床一般进行单纯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的方法得到普遍推广,且效果满意[4~5]。
为探究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宫颈钳夹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出现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92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 h、2~4 h和6~24 h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治疗有效时间比对照组短,且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者行宫颈钳夹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缩短治疗有效时间,并优化血红蛋白水平。
宫颈钳夹术可通过机械刺激将宫颈神经冲动向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传递,释放内源性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而且,对患者子宫下段的机械压迫能够使下段的平滑肌生成紧张性或者持续性的收缩,使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产生张力,能为子宫运动提供所需动力,实现子宫平滑肌的快速收缩,从而在短时间内成功止血,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6]。宫颈钳夹术在操作时,应考虑钳夹方向和患者宫颈血管的分布交叉,以实现通过机械压迫止血和借助钳夹来减慢患者血管的血流速度,并导致血栓形成,止血效果更佳。宫颈钳夹术通过机械牵张的刺激作用能够对平滑肌的肌膜上的机械门控钙通道起到激活作用,并通过通道内流钙离子引起动作电位,而子宫下段的平滑肌对于机械刺激比较敏感,牵张刺激能够引起收缩反应,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缩短临床治疗有效时间。
观察组采用宫颈钳夹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弥补临床作用靶体是宫体、药物存在半衰期及受体数量存在限制等缺陷,并将化学与物理方法充分结合而实现宫缩目的,缓解患者的宫缩乏力,从而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受外部环境和研究时间等因素制约,本研究中应用药物和手术联合方案治疗后的安全性有待临床补充。综上所述,采用宫颈钳夹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宫缩乏力出血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治疗有效时间,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1] 侯红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74-75
[2] 戴彬.宫颈局部缝扎加双侧子宫动静脉钳夹术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4):482-484
[3] 杨茵梅,廖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应用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58-61
[4] 杨欣.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01-1902
[5] 贾艳华.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在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52
[6] 程腊花,邹卫,缪丽珍,等.宫颈钳夹术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4,49(2):160-161
R714.4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14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