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

2017-08-27叶显元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常规

叶显元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二十病区,安徽 芜湖 24100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

叶显元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二十病区,安徽 芜湖 24100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患者在PCI术后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进行综合护理,在患者出院时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行综合护理后心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A组,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且B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功能评分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PIC手术;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在临床心脏内科中较为多见,老年人群好发[1]。心肌梗死指的是机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异常或由于异物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通心脏,致使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缺血血样而发生坏死[2]。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中常采用PCI手术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3]。本研究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PCI术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进而比较其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2年2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内科进行PCI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信息,其中最大年龄是78岁,最小年龄是57岁,平均年龄为(72.32±3.45)岁。手术后随机将其平均分配至常规护理组(A组)和综合护理组(B组)。常规护理组患者45例,最大年龄是76岁,最小年龄是61岁,年龄平均为(71.28±3.51)岁;综合护理组患者45例,最大年龄是78岁,最小年龄是57岁,年龄平均为(70.96±3.6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均进行PIC手术治疗;(2)患者无严重的内脏功能障碍;(3)患者无明显药物禁忌症;(4)患者精神均正常,且为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在手术后对A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B组45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在PCI术后,护理人员及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脉率等生命指标及心肌酶测定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2 综合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所需,及时发现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2)饮食护理:在PCI术后让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量补充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3)并发症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创口护理:定期查看患者手术部位恢复情况,及时做好消毒处理;(5)出院指导: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定期复诊,在此期间病情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1.3 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间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心肌功能评分比较

A组患者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行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评分。具体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心肌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A、B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心肌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n 心肌功能评分A组 45 51.2±4.7 B组 45 73.6±5.8 t 2.584 P<0.05

因此得出,B组患者术后经综合护理后的心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从上表可以得出,B组患者在PCI术后经综合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度

结果得出,A组4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有7例,满意患者有20例,不满意患者有18例,满意度为60%;B组4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有16例,满意患者有26例,不满意患者有3例,满意度为93.3%;两组结果比较,B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PCI手术又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将心脏上狭窄的动脉疏通或使狭窄的脉管扩张,达到疏通动脉、建立心脏血液循环的目的,进到营养心脏细胞解决心脏缺血缺氧问题[4]。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风险小、手术难度小等优点,但是该手术也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易产生不良心理等缺点[5],因此如何减少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并发生发生率并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备受关注。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临床中逐渐出现细微护理、全面护理、综合护理、优质护理等护理手段,其中综合护理方法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需要、症状或可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的全方位的护理方法,即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种方面的护理[5]。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行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7]。

本文为证实综合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价值,比较了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得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行综合护理后心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患者对综合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

因此得出结论,综合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护理意义重大,该护理方法值得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1] 胡美凤.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 7(2)∶3039.

[2] 严华兰.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4,32(21)∶135-136.

[3] 熊恩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9(12)∶166-167.

[4] 及秀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加支架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2(4)∶142-143.

[5] 杜 娟.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IC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6)∶196-197.

[6] 孙玉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9(33)∶1247-1248.

[7] 喻敏玲.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与临床,2015,25(19)∶3586-3588.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35.6839.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肌常规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别受限于常规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