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

2017-08-27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间歇蓝光黄疸

梁 耀

(兴业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800)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

梁 耀

(兴业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800)

目的 对比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以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辅助黄疸茵菌陈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的32.4%(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94.12%,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菌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起到良好效果,其中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蓝光间歇照射;蓝光持续照射;黄疸菌陈颗粒;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主要因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导致。粘膜、皮肤等黄染是新生儿黄疸主要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需及时给予治疗,胆红素过高后会透过脑组织从而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新生儿的运动功能和智力也会受到影响[1]。目前新生儿黄疸在治疗过程中多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通过治疗,可使血清胆红素有效降低,同时治疗方法较为简单,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蓝光照射一般包括持续照射和间歇照射两种,本次研究对新生儿黄疸者采用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方案对比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患儿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250 μmol/L,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将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就诊日龄3~18(9.2±3.1)d,出生质量2678~4134(3457±542)g,早产儿12例,足月儿2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就诊日龄4~19(10.2±3.3)d,出生质量2688~4194(3557±562)g,早产儿13例,足月儿21例。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患儿均开展纠正酸碱平衡、母乳喂养措施。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并辅助黄疸菌陈颗粒口服治疗。黄疸菌陈颗粒采用开水溶解后喂服,每天4次,每次5g。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持续照射,每次照射12~18小时,1天1次。研究组患儿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每次照射3~6小时,停2~4小时后再次照射,每天2~3次。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期间应该用眼罩遮盖住患儿双眼,避免对患儿眼睛造成伤害。蓝光箱中温度和湿度应该适宜,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对患儿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两组患儿治疗3天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疗效判定[2]:痊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全身黄染全部消失;有效: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全身黄染部分消失,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效: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无明显下降,面目及全身黄染无消退,伴随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率(%)和“±s”表示,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254.32±15.12 186.74±12.36研究组 34 255.23±12.36 185.23±11.8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皮疹2例,腹泻1例,血钙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对照组1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皮疹3例,腹泻4例,脱水2例,血钙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7.0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在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病症,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胆红素的升高,红细胞的分解速度会随着胆红素的升高而加快,从而导致患儿出现黄疸情况[3];另外新生儿自身机能的发育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肝功能在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排泄胆红素能力降低,胆汁在淤积状态下,胆红素水平也会随之逐渐增高[4]。新生儿肠道未建立起正常菌群也是一方面原因,新生儿肠道细菌分配不足,难以把肠道内胆红素还原为尿胆素原,导致胆红素排泄能力不足,从而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5]。

本次研究所选蓝光波长为427~475 nm,对患儿照射可使患者体内间接胆红素变为水溶性的光导构体,通过胆汁和尿液及时排出体外,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使黄疸消退。蓝光照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持续照射,一种是间歇照射。患儿采用蓝光间歇照射与持续照射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充分说明蓝光间歇照射安全性优于蓝光持续照射。

黄疸菌陈颗粒主要成分为大黄、黄岑、甘草、菌陈等,菌陈为君药,可起到清热利湿、退黄利胆的作用,黄岑等药物可泻火解毒、利胆健脾、退黄利湿等功效[6]。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均有良好效果,其中蓝光间歇照射安全性高,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四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63-64.

[2] 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3] 王玉梅.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347-348.

[4] 周华.口服黄疸茵陈颗粒和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3)∶85-86.

[5] 张明丽.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79-82.

[6] 黄艳春,彭曙辉.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44-3946.

本文编辑:李新刚

R722.17

B

ISSN.2095-8242.2017.35.6749.02

猜你喜欢

间歇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