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对策研究

2017-08-27

质量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芯产品质量电源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 510220)

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对策研究

林树宝,陈学章,邓啟熙,林晞莹,杨忠国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 510220)

移动电源爆炸起火事件屡见报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基于行业和市场调查,对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假冒伪劣产品猖獗是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的症结所在。为此,提出开展风险排查和市场整顿活动,完善标准,开展消费者质量安全教育等措施建议。

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对策

1 引言

移动电源因使用方便快捷,已成为消费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产品。随着移动电源的普及,政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对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一直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规范发展。2015年8月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填补了此前移动电源用锂电池国家标准的空白。虽然该国标已实施将近两年,但移动电源质量安全事故仍发生较为频繁,如爆炸伤人、起火自燃引发火灾等。因此,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与移动电源有关的质量安全事故被媒体广为报道,一些伤害事件甚至成为舆情热点。为此,很有必要基于行业和市场调查,剖析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源,探究问题症结所在,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2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2.1 标准解析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完全意义上针对移动电源的技术标准。2014年5月实施的协会标准CIAPS 0001-2014《USB接口类移动电源》[1]对移动电源的电芯、电性能、安全保护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划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检测标准。2015年8月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规定了锂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2],虽不涉及组装成移动电源后产品整体性能和安全要求,但对于保障移动电源产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过GB 31241-2014技术要求针对的是电芯而非整个移动电源,将它用于移动电源产品,最大的不足在于不涉及升降压板指标及移动电源电容量的计算。由于电压不同且存在转换效率,移动电源的输出容量并不等于电芯的容量,而市面上一些移动电源厂家抓住国标这一“漏洞”,故意混淆概念,用电芯容量代替移动电源输出容量来蒙蔽消费者。另外,重物冲击测试方法与移动电源的实际使用场景也差异较大,照搬使用在移动电源上存在一定争议。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1662-2015《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技术要求》[3]在原有协会标准的基础上,融合了GB 31241-2014,是目前在我国比较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移动电源产品标准。然而,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影响范围小,执行力明显不足,即便在省内的推广应用都非常有限。

2.2 伤害案例分析

移动电源伤害事故主要是因起火、爆炸所引起的,其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劣质电芯。表1为部分移动电源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导致在充电或者遇到外界因素时锂电池短路,如移动电源跌落试验、热滥用等项目不符合要求;二是消费者不合理的使用行为,如长时间通电、碰撞、挤压等;三是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影响使用寿命或引发事故。

表1 部分移动电源事故案例分析

2.3 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表2为近年来部分政府机构开展移动电源监督抽查的结果统计。由表2可知,目前移动电源仍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产品不合格发现率偏高,多次超过30%。由此可见,目前仍有较多的问题产品在市场上泛滥,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表2 2015~2017年部分地区移动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统计

近几年,围绕移动电源的安全隐患,包括质检总局、深圳市场监管局、江苏省质监局、重庆市质监局、广州市质监局等多个政府监管部门组织相关技术机构,开展了针对性的风险监测,部分还将结果对外公示,如表3所示。每次风险监测都能发现不少批次移动电源的质量安全问题,且问题大同小异。据了解,风险监测工作完成之后,对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发布风险警示信息或消费指南,并由媒体进行报道,如2014年8月24日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充电之祸;二是督促相关企业主动下架和召回在风险监测中发现有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对于销售有质量安全风险产品的企业,情节特别严重的,做出行政处罚;三是连同相关部门对涉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执法;四是根据风险监测发现的问题,组织执法人员对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勒令企业限期整改,对经营者开展相关政策法规教育;五是对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监测摸查行动,责令企业开展整改与产品质量自查;六是敦促相关部门研制标准,规范行业生态。

表3 部分移动电源风险监测情况统计

纵观以往的风险监测处置手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仅针对当次风险监测中不符合测试项目的产品进行处置;二是主要侧重于正规生产厂家的整治,对于生产有潜在风险的产品和“三无产品”的厂家处理力度不强;三是风险监测与产品召回、监督抽查等环节严重脱节,缺乏有机结合,导致风险监测的深度、广度和惩戒力度相对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后续整治手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处置措施都没有触动假冒伪劣的根本。

3 行业调查与问题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座谈和市场走访等方式,对当前移动电源行业市场情况进行摸查。调查结果显示,市面上移动电源的假冒伪劣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仿冒知名品牌,如市场上各种印着三星、小米等商标,但连生产厂家信息和包装都不齐全的产品,或者全面模仿正品且充当正品出售的产品。另一种是自有品牌或无品牌的粗制滥造产品。一般而言,假冒伪劣产品大多采用劣质或回收的电芯作为原材料。然而,劣质电芯稳定性差,使得使用该类电芯生产出的劣质充电宝在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不如正规产品。再者,假冒伪劣产品容量虚标十分夸张,有些产品甚至用较重的铁块、沙子来充当“电芯”去“瞒天过海”,给消费者造成移动电源容量大的错觉。

整体来讲,当前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三四年前有所提高,这主要归功于行业的自我清洗,即市场竞争和市场选择推动正规厂家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造假的利润下降,部分造假工厂退出。另外,政府出台相关电芯标准,加大整治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假冒伪劣的成本,对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充电宝产品生产准入门槛低,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劣质产品,拉低了市场整体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情况仍堪忧。从市场走访情况来看,市场上假冒伪劣情况依旧严重,如项目组在深圳某电子产品批发市场走访,就发现多家专门的假冒伪劣充电宝批发店铺,全店的数十种移动电源几乎全都没有厂家信息,是明显的仿冒产品;另一方面,某知名移动电源生产企业管理人员也直言,在工厂附近地摊上就能看到仿冒的该企业充电宝,商家或小贩公然售假但不会受到查处,更不谈严厉的惩罚措施,这是假冒伪劣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店面商家或部分电商平台知假售假,将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不仅可能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导致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甚至,有些商城尤其是电商平台不仅不对劣质产品的销售商家进行处理,反而成为他们的保护伞。

假冒伪劣充电宝产品不仅虚标容量,也是导致移动电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多次风险监测和风险验证实验已经证实,假冒伪劣产品的安全风险远高于正品的产品,媒体披露的伤害案例中,出事的充电宝大多来路不明,如2015年“小米”移动电源爆炸门事件,最终被证实为仿冒的小米产品。尽管假冒伪劣产品份额不大,但它们已成为行业公害。由于监管不力和消费者辨析能力有限等因素,假冒伪劣产品仍能以低价吸引部分消费者,或通过欺瞒消费者的方式流通在市场上。这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

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主观上可能主要来自黑工厂或黑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产品生产门槛过低,有一定的造假利润空间,是行业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重要原因。客观上,市场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放任问题产品流通,没有从终端发现问题产品并开展追溯,打击问题产品批发零售商及切断交易链,是充电宝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彻底得到整治的在管理层面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政府虽然对移动电源产品开展过多次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但相关后续的处置仍然乏力,并没有采取对行业“伤筋动骨”的整治措施。假冒伪劣和“三无”移动电源产品依然可以公开售卖,监管部门没有从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入手,深入追溯源头并铲除相关制假窝点。尽管假冒伪劣的充电宝产业发展有所萎缩,但相关产业生态链依然存在。

4 措施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乏力、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是当前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大力整治市场、严惩造假和售假,净化行业生态,是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当务之急。因此,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以移动电源为目标,开展风险排查和市场整顿活动,严查“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针对移动电源产品,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整顿活动,组织一场深入的打假和行业整顿行动,全面清理市场上的“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制定详细计划,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的形式,严厉打击批发市场和大型卖场里的售假行为,严查相关责任人,并通过假货销售渠道,追溯相关制假源头。持续跟踪产品质量状况,推动行业净化。重点在流通领域开展移动电源的产品抽查和风险监测,持续跟踪移动电源产品质量状况,评估行业整顿效果,以期不断改进整治手段。

二是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一方面,推动现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将原本未涉及到或设置不太合理的安全指标,以及涉嫌欺诈内容的指标重新纳入要求,使之更加符合移动电源产品的实际安全要求和监管需求,使政府监管的依据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鼓励相关龙头企业、电商平台、技术机构和联盟组织制定相关联盟或团体标准,以推动行业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消费者质量安全教育,促进产品市场向良性发展。通过开展移动电源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消费者正确掌握选购和使用移动电源的方法和知识;同时推动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非政府社会组织针对移动电源产品开展消费调查、比试实验、消费提醒等监督活动,鼓励消费者举报投诉,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督和质量共治,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1] CIAPS 0001-2014,USB接口类移动电源[S].

[2] 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S].

[3] DB44/T 1662-2015,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技术要求[S].

Study on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of Power Bank

LIN Shu-bao, CHEN Xue-zhang, DENG Qi-xi, LIN Xi-ying, YANG Zhong-guo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Guangzhou 510220, China)

Fire or exploration cases of power bank were frequently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drew great attention of society. Based on a market research, the causes of safety problems of power bank were deeply analyzed. As the fake and shoddy products contributed to the most harm cases, the circulation of these inferior products without restriction became the main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At las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duct risk examination and crack down on selling fake and shoddy goods, improve the product standards and enhance the consumer education activities.

power bank; product quality; safety; risk; regulatory policies

F203

A

1672-6286(2017)03-0092-06

林树宝(1990-),男,硕士,主要从事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广东省质监局2017年充电宝产品风险监测(调查)项目(项目编号:2017FJ01)。

猜你喜欢

电芯产品质量电源
星恒2系列电池介绍
锂电池不同连接方式下的针刺测试探究
荣威混动e550高压电池组电芯压差过大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哪一款移动电源充电更多?更快?
阳光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