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发展研究
——基于标准化视角
2017-08-27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发展研究
——基于标准化视角
郭婵媛,王钰瑶,朱培武,张启福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及党建标准化的需求,以各利益相关者为切入点,从标准化视角提出需求理论分析、标准体系的构建以及标准化对策建议,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借鉴。
高校学生党建;标准化
高校学生党建是全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党建自“五四运动”启蒙发展至今,经历各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使高校学生党建与时俱进,深化高校学生党建研究,扩展高校学生党建研究空间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学生党建的历程与现状
1.1 发展历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高校学生党建也由此开始启蒙。新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创立了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高校学生党建处于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接手高等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文化革命时期,十年文革使全国的高校学生党建遭受重创,不仅建国以来的党建成果被吞噬,大学生党建更是处于失序甚至是瘫痪的状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处于停滞阶段[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核心思想路线,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重回党的切实领导之下,高校学生党建处于核心重塑阶段[2]。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及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十八大等重大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指引方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处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
1.2 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完成高校学生党建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水平。2013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3]。根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学生党员共203.4万名,新发展党员71.8万名,发展党员增速继续放缓,结构不断改善[4]。
1.3 发展形势
根据第十八大和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引,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要着手于打造机制健全、制度完备、覆盖全面的基层党组织:摆正观念,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强化学习,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紧跟时代潮流,建立创新性党组织;要着手于坚定不移的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培养党员的榜样带头意识和作用;着手于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
2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不仅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实际操作方面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发展工作仍需完善
2.1.1 入党动机难以把握
入党动机端正是发展党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入党动机对于一个申请入党的青年人来说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它能支配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行为和价值取向[5]。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同学存在入党动机不够明确、盲目跟风等不纯动机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情况。这也是党建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的不良后果。
2.2.2 党性考验不够深入
从一名普通高校学生成为一名学生党员是需要经过党的长时间考验的。但在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入党流程流于形式,很少能起到筛选作用。而入党动机的考察又存在一定的隐蔽性,难以考察,只能通过长期的接触交流才能获悉,为党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2 再教育形式单调乏味
2.2.1 理论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党员是党的新鲜血液,肩负着未来建设党和国家的重要使命。作为学生党员更应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尽快地跟上党的步伐。但在实际中,学生党员往往不能够耐心认真学习相关的党史和理论知识,对新时期党的政策和时事也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对党的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不能将思维与当前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2.2.2 党建活动缺乏创新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建活动都以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交流会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党员产生疲倦感,降低参与度。既结合现在年轻人感兴趣的形式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开展较少。
2.3 管理评价缺乏创新
2.3.1 管理评价缺乏相关标准
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于党员的约束和评价,虽有党章党规对党员言行进行约束,但对学生党员亟需更加细致、有针对性、可量化的标准,引导学生党员从开始就注意规范自己。没有明确的考评标准和评价制度,易使学生党员不自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3.2 信息化建设未能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改变着他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念,而且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阵地[6]。在新媒体传播方式被广泛应用的今天,高校学生党建未能将学生党建与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使对外宣传没有达到应有效果。
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化需求分析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化是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标准化地规范与指引,有利于明确分工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实效化。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标准建立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更多的是关于入党程序的流程和规范。对于整个党建工作如何规范化运行缺少明确的标准给予支持。高校学生党建亟需建立相关标准使得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3.1 利益相关者需求定义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涉及的最主要的三个主体分别是政府、高校、学生(家庭)。三个主体各自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希望从这项活动中获得最佳效益,他们所关心的利益有差异但是结果都相同,最终都会有助于党建工作的持续高效发展。以下分别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中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做出定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定义
3.2 需求分析
围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各利益相关者需求含义包括如下:
——维护党的发展长治久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化,能够为党的发展不断地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党员,培育党的忠实拥护者,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推动党的发展不断向前,最终维护党的发展长治久安。
——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党员后备军培养:高校学生素质较高,能力较强,通过对于党员后备军的培养,能够为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有利于为党组织的发展招揽优秀人才,促进基层组织的建设。
——从严治党,从源头抓起:对于高校党员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发展,从开始就培养高校党员高要求高指标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从源头就进行严格约束和自我控制,潜移默化形成习惯,渗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从严治党的有效捷径。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把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通过优良党风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培育优良教风,高校学生党员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建立良好学风。
——提高发展水平,加强知名度:将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到党建工作机制中,以党建促发展。办好党建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了本校学生过硬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完善了学校的基层组织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整体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简化党建流程,提高效率: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和拓展高校党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简化党建工作流程,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在教育部门的规定下,主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引导,使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质有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上、思想上,党员都必须严格以党的要求规范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这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党建工作的开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合理地进行实践和探索,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上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
——更加接近党,更有归属感:入党过程提供了高校学生拓宽自己交际圈子的机会,通过与不同的党员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交友范围,一方面通过一步步学习的深入,更加了解党、融入党,增加了对学校党支部和中国共产党的归属感。
3.3 框架设计
根据高校学生党建发展以及国内标准化现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考虑,构建标准体系框架表,如下表2所示。
表2 高校学生党建标准体系框架表
标准体系框架表采用层次结构,每个分体系根据不同的属性再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分支。在实际应用时,除体系框架表外,还应建立标准明细表。
4 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并实施学生党建考评体系
构建学生党建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个体,又可以是同一环境下的学员群体。同一环境主要涉及党员具有相近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及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规章制度等[7]。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个体不宜应用同一标准评价体系对其评价。其次要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考评结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党员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发扬和改进。
4.2 借鉴与优化科学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总称。对于党建工作,相关党务人员也可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8]。将“组织产品满足顾客需要”合理替换成“使党建工作满足学生党员等高校服务对象的需要”,再按照管理体系按部就班进行管理。将管理学生党员流程化、规范化,形成稳定的管理体系和良性循环,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4.3 灵活运用“互联网+”形式开拓创新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在推动经济形态演变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党建工作可借助于新平台对党的知识进行宣传,推广普及相关知识,打破一直以来在同学心中的严肃、有距离感的形象,使党建工作更易于被接受。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借鉴新时期的优良文化和表达形式,将党建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面貌呈现出来,做到与时俱进。此外,对于学生党员信息的管理和统计也可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效率和科学性。
[1] 肖光华,徐根方.建党90年来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教书育人,2011,(36):56-57.
[2] 仉慧卿.建国以来高校学生党建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及内涵[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0,(9):1-2.
[3]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3-07-03)[2017-06-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7/ xxgk_154012.html.
[4] 新华社.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16-06-30)[2017-06-20].http://news.xinhuanet.com/ ttgg/2016-06/30/c_1119139485.htm.
[5] 喻莉丹,方志华.浅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8,(2):76-78.
[6] 姜卫平.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98-102.
[7] 钱振明,徐磊.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J].标准科学,2016,(07):74-78.
[8] 冯质雷,杨海霞.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J].传承,2013,(14):48-4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Perspective
GUO Chan-yuan, WANG Yu-yao, ZHU Pei-wu, ZHANG Qi-fu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demand by stakehold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puts forward the demand analysis from the standard view,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new era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reference.
par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andardize
D267.6
A
1672-6286(2017)03-0042-07
郭婵媛(1995-),女,山西晋城人,主要从事服务标准化研究。
朱培武(1979-),男,浙江长兴人,硕士,从事标准化工程与质量管理研究。
2017年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