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报告分析研究
2017-08-26王玲
王玲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财务报告现行模式及其基本内容体系,提出了高校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实际缺陷,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真正发挥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 财务报告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105-02
一、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前期擴张及当前公共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高校办学环境不断变化,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2013年12月30日颁布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了《新预算法》。以上法规及制度的颁布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2015年财政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表示,2016年,将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公开的重点包括:进一步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因此,透明财务信息是高校未来改革的趋势,这也将极大地促进高等院校财务报告的改进。
二、高等院校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体系及其不足
高等院校财务报告反映了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及问题的集中体现,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财务信息传递、为上级财政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学校的财务报告体系
以年度财务报告为例,高等学校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1.决算报表分析报告。报告中主要陈述学校基本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年度财务工作开展情况等,并通过进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产负债情况分析等途径,对当年收支进行预算与实际对比、上下年度收支预算对比、上下年度收支实际执行情况对比、上下年度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对比等,来反映学校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显示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也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2.决算报表。包括“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支出决算明细表”“资产负债简表”“基本数字表”等近30张报表。用各种具体数字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及管理成果。
3.分析评价表。包括“收入支出预、决算对比分析评价表”“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分析评价表”等9张报表,通过可量化的差异率指标,用以考核学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并可以通过评价得分情况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间接用以比较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水平差异。
4.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及附表。主要汇报决算汇编的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的核对、报表的审核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
(二)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
1.由于会计政策和核算规则的不同,造成会计报告不能真实、全面反映财务信息。按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要求,“教育事业收入”科目,反映的是学校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等资金的收入,要求与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拨付的资金对账一致。这就是说,学校已上缴但暂未拨回的部分资金,不作收入。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内政府采购业务量越来越大,而高等学校收入来源渠道相对较少,很大一部分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就是财政专户资金。财政专户政府采购项目的核算方法是在项目完成、支付货款时,财务列支出的同时列收入,一旦项目不能完成支付,收入也不能实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会计报告中的收入指标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当年财政专户上缴信息。
2.基于报表结构的缺陷,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收支情况,或者不能整体反映学校的资产状况以及远景信息。决算报表系统中的所有“收入支出类”表,其表内数据的平衡关系均为“年初结转和结余+当年收入-当年支出=年末结转结余”,公式中的“当年支出”填列的是已取得正式发票、财务账面上列入支出科目的金额,对于以收据暂付的款项,会计处理是列入应收及暂付款,以往来款核算,不计入“当年支出”指标。而实际上,很多项目是有预付款或质保金的,尤其对于专项财政拨款指标,在出现往来款的情况下,上面的公式就不再成立。为此,学校在具体业务中,只能要求对方预付款部分也提供正式发票列支,要求扣质保金的业务改为让对方缴余款付全款的方式,否则就要人为平衡决算。另一方面,现行高校财务报告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预算收支的信息,主要是以货币计量一些“硬资产”,对一些不能用非货币计量的信息无法精确反映,对人才、声誉、品牌、商标、专利等一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软资产”则无法进行计量,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综合价值。
3.校内独立核算的账务年终并账并表过程中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反映学校资产债务情况。自2015年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后,要求校内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账务并表并账,这也带来一定的问题,譬如学校内职工周转房,职工周转户一般都是由职工自己出资建设、产权归属学校,种种原因,房屋属性当前依旧维持原状。这种情况下,并账只能把资产归属学校,同时职工出资部分以负债列示,同时虚增了学校的资产与债务,造成学校资产与债务不实。
4.指标分析体系过于简单粗糙,指标设置不科学,分析结果在横向之间缺乏对比性、公平性。
(1)以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决算分析评价表中的“B0110收入支出预、决算对比分析评价表”的部分内容为例:
首先,高等学校“财政拨款”的决算数相对于预算数的增额,是学校当年争取到位的各种财政专项拨款的金额,在指标下达的同时就相应调整预算,增额越大,证明学校的筹资能力越强,是学校正能力的体现,对“财政拨款”来说,不应该存在预算与决算的差异说法。而在本表中,“差异率”显示的是当年收入预算执行的差异程度,一般显示为负数,是一个负面指标,笔者认为是不合适的。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其中:非财政拨款”的“决算数”这个指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按照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方法,本指标反映的是学校实际收到的上级拨付的财政专户款金额、以及资金来源是财政专户资金的政府采购项目的已支出金额之和。如果当年以财政专户资金支付的政府采购项目没有完成实际付款,收入是不能实现的,但实际上学校已经把这一部分非税收入上缴至财政了,单就学校的非税收入收取工作来讲,收入已经实际完成了。
(2)“B0310_人均支出分析评价表”。
本表中,所有的人均指標均是以在职在编的人数来计算的,对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可以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但对于医院这种临时编制人员特别多的单位,人均指标就会虚高,失去了真实意义。
(3)各高校财务运行状况不同,其预算执行率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譬如:财政专项拨款,有的学校因负债较重,财政拨款大多用于偿还债务,项目执行进度必然较快且执行率高。用于与其他负债较轻甚至没有债务负担的学校横向比较,显然有失公平。
5.信息公开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信息披露不完整、不清晰。信息公开是高校建立社会公信力的关键,是高校避免教育公平问题、化解债务危机、预防腐败风险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手段。然而,即使是教育部所属的大学,也很少能做到财务公开。而且从公开的渠道、内容、程度等各方面披露的信息均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这种信息不透明与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目前高等学校单纯的财务报告体系已不能适应高校信息公开的需要。
6.财务报告缺乏绩效评价分析指标。财务绩效分析报告是在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对高校的运营绩效作出的绩效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还处在预算会计阶段,财务报表及信息的披露往往只是预算执行结果的汇报,缺乏对于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分析评价,让人无法对高校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预计,以高校产出和成本评价为取向的高校财务报告势在必行。
三、对高等院校财务报告的几点改进意见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财务报告数据质量
会计核算是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与否的关键,会计核算所得出的数据就像建设财务报告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其他工作都只能是形同虚设。提高高等学校财务报告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必须做到认真审核原始发票,正确选择核算科目,规范填制会计凭证,合理设置会计账簿等等,真实、客观、完整地记录经济活动,保证财务报告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
2.加强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完整规范科学安全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更好地加强内控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减少手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高等院校财务报告分析研究水平,完善高等院校财务报告分析体系,不仅仅要求财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还要求财务人员站在宏观层面,以财务管理的视角审视财务数据。因此,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经济科目、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提高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与把握。同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将财务管理理念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到学校行政管理,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
(二)完善财务报告报表体系
1.增加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出固定期间内高校因融资、投资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有利于财务管理者根据资金存量以及其增减变动的原因,科学合理地调配资金,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效益。
2.改进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表。
(1)高等学校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表均分月度表及年度表。在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给予的资产负债表(会高校01表,月度表)模板中,只有资产指标、负债指标、净资产指标的内容,而没有当期的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报表不存在平衡关系,信息既不完整,出现错误又不易发现。因此建议,把当期的收入和支出纳入报表,使“资产=负债+净资产+当期收入-当期支出”,以解决上述矛盾。
(2)在收入支出表(会高校02表、03表,月度表)中,支出只包含了“会计科目”金额,诸如“财政补助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或者“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这类信息除了对财政部门和财务专业人员外,对普通的投资者及民众几乎没有参考价值。而报表中对“经济分类科目”如“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以及其下一级明细经济分类科目等非财务专业人员也很容易理解的指标却并没有列示,报表的信息价值难以实现。建议同时定义与决算报表相统一的以“经济分类科目”为基础的收入支出表,方便报表使用者更直观地了解资金支出流向,更好地监督高校的财务活动。
(3)完善年度决算报表中的收入支出报表,把暂付款、暂存款纳入报表平衡关系之中,使资金的平衡关系变为“年初结转结余+当年收入-当年支出-暂付款=年末结转结余+暂存款”,完整真实地反映资金收入、支出及结余,防止人为平衡决算的情况。
(三)建立“年度绩效报告”模式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决算填报说明及附注,更好地推进信息公开
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财务报告附注应该更加完整详尽,年度绩效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概况介绍。写明学校的基本情况、总体规模、组织结构、教职工和学生信息,资产、负债、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学校财务适用的核算规则、核算时选择的计算方法等,表明学校的定位、机构变动、中长期规划,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2.绩效分析报告。高等学校的办学资金大部分是政府财政拨款,必须按要求编制预算绩效报告,全面真实地评价资金使用的效果,并以此体现学校的综合办学绩效。
(四)进一步完善对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体系
要从横、纵两个方向上对多方面、多层次的指标进行多方位、全过程地分析,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运行状况,体现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
[2] 杜驰.高校公认财务报告编制及披露的制度建构[J].教育财会研究,2015(05)
[3] 姜宏青,王玉莲,孙晓琦.我国高校财务报告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2)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