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悟空传》前后的两个今何在

2017-08-26孟依依

博客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悟空原著小说

孟依依

《悟空传》注定称不上一部真正的好电影,这也是17年后的今何在,必须要面对的不安和成长

兴奋和忐忑紧缚着今何在。

7月13日上映的《悟空传》席卷6.8亿票房,豆瓣评分5.4,是今年票房和口碑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产电影之一。

作为影片编剧之一和原著作者的今何在,面对过的类似争议时刻并不多—17年前他解构《西游记》,写下被奉为“网络第一书”的《悟空传》时,几乎是零差评。

但这次不一样,“毕竟是自己的小说第一次搬上荧幕”。面对诸多争议,今何在坐不住了,连发两篇长文为电影辩白,却令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1

《西游记》小说里,今何在最喜欢的部分是大闹天宫,相比之下,取经倒成了漫长无趣的事。

他属于看着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那代人,情结深重,现在还能完整背出电视剧插曲《五百年桑田沧海》的歌词:“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霜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

但他想不明白,“孙悟空有些可怜—能大闹天宫的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得多孤独痛苦、多顽强才能活下来?之后又要戴上金箍被管束,他真的想成佛吗?”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2000年时,23岁的今何在决定完成一部自己的《西游记》:大闹天宫后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忘却一切,戴上金箍乖乖取经,走着神佛安排好的道路。其实这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他一路上反抗权威、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

那天下班后,今何在花两个小时写出《悟空传》第一章,拨号上网,用随手从《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里捞出的ID,登录当时著名的论坛“金庸客栈”—宁财神、和菜头也曾混迹于此—将两千多字贴在网上,石子就此投入湖中。

在这之前,今何在的名字是“曾雨”,曾同孙悟空一样,是个不愿受束缚的少年。

他出生在江西南昌,小时候不喜欢上幼儿园。在他的印象中,幼儿园上午4节课,午饭极其难吃,饭后必须睡觉,老师会来回巡视,不许睁眼不许动。直到父母来接孩子时,园里才让小朋友们放放风玩一玩,“摆出一副这里是乐园的样子给家长们看”。

那是他最早的童年阴影,感觉像进了集中营。一个星期后,他再也不肯去了,父母只好让他待在家里。孤独的今何在只能看书,或是用积木和弹珠摆出自己的王国,以想象度日。

读中学后他进了重点班,跟《武林外传》里饰演秀才的喻恩泰成为好友,两人会一起逃课去拍照。大学阶段心比天高的日子更是数不过来,他从500块伙食费里扣下300块买书和磁带,带着随身听在夜间的校园疾走,最大的梦想是写出一部《战争与和平》来。

所以,小说《悟空传》算得上年少轻狂的今何在内心的爆发,注定是理想的、反骨的、宿命的。恰如书中流传最廣的一句话就是抒情式的呐喊:“我要这天,再不遮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2

《战争与和平》没写成,《悟空传》火了。

今何在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成名,是突然发现《悟空传》从“金庸客栈”被转载到了各个论坛,书迷们开始喊他大师兄,更多的人则称呼他为猴子、猴哥。

诞生于千禧变革时代,《悟空传》对西游人物形象的颠覆赶上了解构的潮流。《悟空传》成了经典,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000~2017年,这本书前后再版过7次,加印接近150次,销量近千万,单是版税就相当可观。

今何在此后也陆续入选“十大网络写手”、“中国最受传媒关注的十大著书人”、“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这些称谓从线上延续到线下,和“今何在”这个名字一起,几乎将他的本名覆盖。

《悟空传》里有两个孙悟空:一个是失忆的、迷茫的、只为加功德分而西游取经的孙悟空;一个是个性张扬、不拘束缚、备受妖界崇拜的齐天大圣。同样,今何在也能感受到两个自己:现实中的曾雨不爱说话、不爱应酬、不爱出门;活跃、多话甚至好斗的今何在在网络上更有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集中体现在,由《悟空传》改编的游戏、舞台剧、电影或是电视剧,今何在都会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成为编剧或架构师,并为其站台打气。这是他跟其他网文作者大不一样的地方。

今何在对《悟空传》的珍视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

《悟空传》的舞台剧诞生后,北京进行首轮的5场演出,他一场都没错过,每一次谢幕后,都会站到台上同观众分享感受。

尴尬的现实是,这种珍视也来源于今何在的止步—《悟空传》后的17年里,今何在一直在写,《海上牧云记》、《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等作品市场反响也不错,但没有哪一部在知名度上超过他的处女作。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7月9日电影《悟空传》首映礼,今何在会出现—他既希望原著被改编成电影,也担心它能不能改好,所以要求亲自参与剧本创作。

今何在穿黑色T恤和黑色长裤,戴无框眼镜,话不多,但主持人抛出问题,他会认真解答,有种宅人和作家的混合气质。

他的搭档,导演郭子健,则更有商业气息。2013年,郭子健跟周星驰联合导演的《西游·降魔篇》豆瓣7.1分,卖出了12亿多的票房。那段时间,来找他拍西游IP的人太多了,郭子健自己早就挑中了《悟空传》—在为《西游·降魔篇》找资料时,他就看到了这部小说。

他们跟制片方花了一年时间断断续续讨论剧本,“应该让小孩老人都看得懂,结尾不要太沉重,要有喜剧桥段,大家笑点不同,但没有是万万不行的”,最终决定把时间线推到20多岁的悟空,删去唐僧和小白龙的故事,杨戬成为男二,阿紫变得俏皮。

在改编《悟空传》这件事上,今何在和郭子健都极为谨慎。他们的共识是,安全区域很小,也预料到会有人骂,“原著党是不好惹的”。

拍摄现场和监视器前,郭子健几乎每天都在怀疑:这个镜头行吗?这样真的可以吗?看上去好像不太行,又好像还可以?

3

但现实还是比今何在的怀疑来得更猛烈。

电影还没上映,《悟空传》的豆瓣页面下已经出现了几百条关于电影的短评,大多来自书迷,无关臧否,但一个共识是:因为改编动作大,难测最终效果如何。

上映后的24小时,今何在几乎守在电脑前,看到了差评和票房一起飞速增长的局面。

豆瓣评分页面下,充斥各种对电影改编不满的声音:没有还原小说精髓、情感戏突兀,特效和颜值也拯救不了叙事混乱,甚至还有人断言:“《悟空传》是空传;今何在已不在”。

7月13日,今何在发布了一篇名为《作为小说作者如何评价电影悟空传》的影评予以回应,他给影片打了四星,试图解释拍电影与写小说不同,并评价,“不能说完美,但也找不出什么槽点”。

正是这句话惹恼了观众,这是《悟空传》上映的第一天,784人点了“有用”按钮,另外730人则按下了“没用”,势均力敌。

电影上映一周后,形势急转之下,《悟空传》的短评中,获得点赞最多的那条只给电影打了一星:“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要这观众,都明白我意/要那烂片,都烟消云散/可是哦,它只想/要这猴子,继续圈你钱/要那情怀,消费到厌倦。”

今何在再次出手,又写了篇《作者评悟空传,现在我终于可以说真话了》予以反击,称“改编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没有改變就不会有进化”。

“其实我早有心理准备。电影其实不论拍成什么样,可能都无法还原小说。”显然,今何在已经被问到太多次关于原著书迷期待的问题,只能回答,“但事情不能不做,我觉得想明白了,就勇敢去面对好了。”

今何在有自己的矛盾和挣扎,他原本以为40岁的自己已和年少时不同,大概就是悟空戴着金箍走在西游路上的那个阶段,“你会受到束缚,你也知道不顾一切的代价是什么。你不会愤怒地和这个世界死磕,只会默默前行。”

而面临票房和口碑的撕裂,他还是“愤怒地死磕”了,选择了反复辩驳这种少年气的方式跟观众较劲。

17年前写《悟空传》时,少年气是宝贵不可多得的。17年后,少年气维持原状,更像是一种停留,没有成长。

在小说《悟空传》完美纪念版的序言中,今何在说,自己写的就是最真实的西游,“西游就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我们一些改编作品里面表现的那样就是打打妖怪说说笑话那样一个平庸的故事”。

电影《悟空传》,还是今何在寻找当年理想的故事吗?

套用一位观影人的评价:《悟空传》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讲了一个平庸的故事。

更现实的是,即便完全抛开原著不谈,即便它是春节档以来票房成绩最佳的国产片,即便特效热血超燃,因为故事的平庸,《悟空传》注定称不上一部真正的好电影—这也是17年后的今何在,必须要面对的不安和成长。

来源: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meirirenwu)

猜你喜欢

悟空原著小说
读原著学英语(三)
清代悟空戏考述
漂流瓶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悟空”之道
拔牙
悟空已被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