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低年级学生的引路人
2017-08-2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低年级变得不那么让人向往了。或许是职称量化评审后,低年级教师在文化考试中拿不到高分;或许是质量调研中,低年级的教师发挥不了“质量为本”的作用;或许是现在的低年级教学同样沦陷在题海中。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来自浙江省各市的34名教师汇聚一堂,成立了浙江省小语会低年级教学研究中心。其中,有9位特级教师、12位教研员,还有来自市县实验学校的名师,而我是唯一的一位乡镇农村教师代表。因此,我对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有着更迫切的需求。成立会上,两位小语界名师的发言,让我想到了近段时间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和中关村一小之间关于“谁才是全课程首创者”的争议。这场争议引发了大家对“全课程育人”优势的关注。有些时候,我们不应把语文课的界限分得太清楚。课程整合,包班教学,应让教师从单一的学科教师成长为素质全面的全科教师,也许这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说,当我们站在育人的高度来考虑教书,站在育人的视野来考虑怎么教低年级学生学语文时,在深入理解《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和《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这两份文件后就会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既是一片洼地,也是一片宝地。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上了示范课并做了微报告,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最新思考和收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茹茉莉老师执教的《一去二三里》。茹老师特别有亲和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她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选择画面来帮助学生意会诗歌的情感韵味。课堂中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灵动,充满童趣。学生学得趣味盎然。紧接着茹老师又围绕“趣味”这一话题,结合具体课例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情研究要趣味”,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
2005年3月,我曾和茹老师一起,在省武警礼堂执教省低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公开课。记得当时她凭着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的深度思索与把握,把一个传统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上得与众不同,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评定为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大赛的唯一选手。她不负众望,在10月份的全国大赛上,以《我是什么》一课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3月,她登上全省个人教学专场的讲台,成为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师举办个人教学专场的第一人。同年12月,茹老师代表浙江省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八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她执教的《小猴子下山》一课,让四地同行由衷折服。近年来,茹老师的课例《咕咚》《数星星的孩子》《司马光砸缸》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典范。沈大安老师曾这样评价:“在浙江,像茹茉莉老师这样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深入的研究,然后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并不是很多,她是很突出的一个。但她却从不自我满足,一直不断地在学习和创新之中。”
茹老师和我一样,自从教以来,一直是一、二年级轮换着教。一份在别人看来重复、机械的工作,她却如探桃花源般,总能从中找到教育的新意。2006年,我们一起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2011年,一起被评为省教坛新秀。此次重逢,觉得她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心里无比仰慕和惭愧。舞台可以简陋,演出却要精彩,就像茹老师说的那样:“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不能靠老本吃饭的,只有不停地对不同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探索,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教师,才有可能使你的教育教学焕发历久弥新的魅力。”
满满当当两天半的活动顺利结束,接下来需要做三项工作:一是减轻低年级学生作业负担,坚持零起点教学;二是深入进行低年级语文非纸笔性测试研究,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三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趣味性的工作。让我们用教育家吕型伟的名言来共勉吧:
假如你是医生,你天天面对的是愁眉苦脸的病人;
假如你是工程师,你天天面对的是没有感觉的机器;
只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天真的儿童,面对的是希望和未来。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