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航空产业发展的高职航空院校教育改革路径分析

2017-08-25吕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效性

吕静

摘 要: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推进,航空产业已然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制造水平升级、创新能力提升、运营服务拓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但高职航空教育在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及教育实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航空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职航空院校的自身特点,探索产教融合下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进而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航空产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137-03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求下,航空产业作为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得以迅速发展,尤其航空货运物流基地建设、航空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俨然成为了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其将推动我国航空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并有助于产业战略调整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而与此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支撑,其在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发展,将直接影响航空产业发展的模式和进程。航空产业与高职航空院校教育处在互惠共赢的生态圈之中,两者应该秉承互动发展的目标,以产促学,以学带产,最终实现双赢发展。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职航空院校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切实矛盾,在专业结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航空产业高速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将在产教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职航空院校教育发展现状,挖掘其滞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探寻创新发展之路,从而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适应性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对接。

一、航空产业发展与高职航空院校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经济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迫切需求,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倾斜下,航空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此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已将航空产业纳入了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并对大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而《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则指出,“十三五”期间民航发展指标将较“十二五”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率,国内国际航线数量也将大幅度增长,这些都为航空产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而“嫦娥”系列探测器成功发射并着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并与“神州八号、九号、十号”对接,“长征六号”一箭20星首飞成功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航空产业在迅速崛起并发展,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航空产业是技术性较强的行业之一,与国际接轨紧密,讲求高精细技术创新标准和高质量服务体验,对于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加之其快速发展,使得其对人才的潜在需求逐渐演变成为现实需求,知识储备丰富、技术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了迫切之需。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通航飞机保有量为1 882架,全年通航飞行小时数将达到75万小时,虽然增长指标相对“十二五”已经翻了一番,但是与美国、巴西相比差距明显,这与高职航空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密切关联性,依照我国民航通用人机比例200∶1计算,人才需求量将为37.48万人,而在这一人数净增值中,以100家航空企业人才聘用中高职人员所占35.6%比分析,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为26.8万人,年平均增长为53 600人,而仅从国内民航人才培养数量上看,其输送的各层次人才尚不足2万人,这充分说明我国航空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严重缺口。而高职航空院校教育作为对接航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教学规模小而散、多而杂,在专业设计、师资力量、产学融合、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育主导地位沒有凸显,与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并不匹配,尚未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人才衔接状态堪忧。为此,加快高职航空院校教育改革是为航空产业提供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的关键所在。

二、航空产业发展下高职航空院校教育改革的紧迫性

1.专业结构不对称。航空产业因具有高技术密集型的特质而被誉为“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之花”,其发展规模和进程是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集中表现,其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高端化,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配套产业迅速崛起、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运营服务能力拓展等都需要以多层次、高技能人才为支撑。但是从目前高职航空教育现状分析,其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切实矛盾,尚未实现良好对接,教育实效性亟待提升。从航空产业应用需求分析,高职教育应该以整个航空产业链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但一直以来,基于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片面追求,教学设计上缺乏整体建设规划,对于人才需求的类型不明确,专业设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了航空制造业上,由此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自然也偏重航空工业领域,但尚未形成从航空专业机床到航空零部件加工,再到整装、部装装配线的一体化教育布局。与此同时,在航空运营领域,则建立的是与航空制造业关联性较小的民航教育体系,无法通过外延的方式补强产业链上航空制造业人才培养,难以形成航空制造业与民航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格局,没有实现对接产业、优势互补的专业协同效应,与航空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链条式发展相背离,最终影响了高职航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教育方式失衡。高职航空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为此,文化与技能教育同等重要,应该并行推进,但现实状况却事与愿违,根据相关调查分析,目前高职航空院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比例为3∶5,教师配备比也为3∶5,而这一比例在实践中更是大打折扣,甚至个别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文化课进展20%~30%,文化与专业技能严重失衡,走入了功利教育的误区,最终导致学生人文底蕴不足,欠缺职业发展后劲,无法适应航空产业高速发展的节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威胁。为了有效扭转教育失衡的现状,让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应从顶层设计出发,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进而提升高职航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教育实践性缺失。航空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层次和水平较高,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也即要求高职航空教育必须提供与产业发展相吻合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是确保从业安全和航空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以学生长时间、频繁地接受实训锻炼为基础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实行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建、科研成果共享,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是增强技能训练的必然路径。但因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与航空产业比较发达的法国相比,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尚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产业发展规模小、产量低,与高职航空院校的合作有限,阻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延伸发展。同时基于学生安全考虑,高职院校多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实际运营项目的参与度并不高,这无疑会造成高职航空教育实践性的缺失,致使学生实操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航空产业发展下高职航空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文化与技能并重发展。改革的关键在于理念先行,高职航空教育首创新发展的首要一步就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扭转只重视技能培训的旧观念,要与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以就业为导向,在细致分析培养模式、就业方向、市场需求及职业发展的基础上,重构教育体系。航空产业人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也需要专业的技能积累,为此,高职航空教育应该遵循“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的教育规范,避免课程设置中的功利性,走出以简单制造、技术操作为主的“制器”时代,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基于高职航空教育生源质量的差异性,在文化课教学中,可以考虑分层次,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和就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推行分层次的教育模式,允许学生进行多次选择,教师也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确保每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双重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学校从抓专业技能的一个极端,又走入抓文化课的另一个极端,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度,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技能高超且文化素养高的综合性人才。

2.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实现双向共赢。面对良好的航空产业发展态势和难以冲破的高职航空教育现实困境,如何实现产教融合,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航空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仅通航领域就可细化为机场建设、设施管理、飞行员培训、飞机检修、地面维护、机场服务等多个板块,这无疑增加了高职航空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尤其是资金力量比较薄弱的院校,无法支撑技能实训。为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可搭建产教一体化发展平台,促使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航空产业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发展为依托,积极与校外企业寻求合作机遇,以此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推进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航空科技创新孵化园区等教育外延课程的发展,从而实现高职航空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塑,并将其打造成为“教育创新,产教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航空产业与高职航空教育的互动融合,优化学生技能训练,促进教育实效性的外显,同时还将大大提升航空产业的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一批产业基础好、运行机制完善、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园区,最终推动整个航空产業链的延伸发展。

3.对接产业发展,推行“精而专”的教育培养模式。高职航空教育应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的基础上,依照“强基础、扩规模、补短板”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主动适应航空产业科技和创新能力发展需求,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大刀阔斧地调整专业结构。院校领导要深入航空装备修理、中航工业、民航和通航企业调查研究,分析和把握航空产业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明确教育定位和发展思路,摈弃“大而全”的“摊大饼”办学模式,办“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将人才培养集中在航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航空维修、航空运营管理、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空通信技术等专业领域,以一体化的产业链式的教育布局模式,打破传统的航空制造业与民航教育体系分割设置的状态,将高职航空教育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对接,将高职航空教育的品牌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体现出职教价值,打造航空职业教育的特色品牌。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驱使下,航空产业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快速推进的先导产业和关键产业,其在带动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还将为产业的战略调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高素质的人才缺口成为了影响其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围绕航空人才资源培养目标,本文以航空产业发展为研究基点,通过剖析高职航空教育面临的困境,寻找有效解决路径,以期为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适应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媛.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战略规划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2] 赵居礼.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的思考——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7-10.

[3] 吴金栋,庞宁,贺国元.比较教育视野下中法航空产业与航空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6-18.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