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绿》的写作手法
2017-08-25唐波
唐波
《绿》是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的一篇短小的记游散文。作者通过热烈明快的笔调,把自己对新生活的满腔希望融于对“梅雨潭之绿”的描写之中,抒发了自己对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而《绿》的写作手法也十分值得称道,写作手法的可圈可点使文章所阐述的意义更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构思奇妙
《绿》开头一句就这样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起笔点题,感情倾泻而出,不可抑制。可是接下去却未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写“梅雨瀑”。远镜头摄入的“梅雨瀑”是“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近镜头拍下的“梅雨瀑”则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特写镜头精雕细刻,“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远景,可惊诧;近景,可惊诧;瀑流“水花”给人的奇趣,更可惊诧。初看,作者如此刻画描写“梅雨瀑”,仅仅是为了交代“梅雨潭”的周围环境及”梅雨潭之绿”的成因。但当我们读到“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摆荡”时,才恍然大悟,“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来作者极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这种奇妙的构思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二、设想美妙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作者这种美妙的设想,深刻地展示了“绿色”创造生命,哺育生命,完美生命力量的神圣伟大,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修辞巧妙
绿,是富于生命力的色彩。因缺乏形象性,描写起来是很困难的。作者能够巧妙地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来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移就。“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绿色,本来是静止不动的,但作者运用移就的修辞手法,给它加上一个修饰性的定语“闪闪”,一下子就把“绿色”写活了,写动了,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比喻。作者把那“平铺着、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鸡蛋清”和“温润的碧玉”,突出地表现了“潭水之绿”的微微摇荡、明净光洁和透明润泽的特点。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衬托。作者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等四处以“绿”著称的景点的非淡即浓、非明即暗作为衬托,烘托出“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
呼告。“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先把“梅雨潭之绿”人格化,然后与之对话,赋予她父女之间那种圣洁纯真、高尚无私的感情。作者对“梅雨潭之绿”的钟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动作与心理描写精妙
作者在写追捉梅雨潭“离合的神光”时,使用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极为准确、形象、自然地写出了探奇揽胜之心的急迫,对“闪闪绿色”追求的努力。心理描写贯穿赞誉“绿色”的全过程。比如:“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笔调热烈、明快、奔放,使自己对“梅雨潭之绿”的赞美、爱恋心理直泻笔端,一吐为快。
五、称谓变化微妙
通读散文《绿》,就會发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称谓上的变化。称“梅雨瀑”用的是“它”,如“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但可见它的全体了”。这里作者仅仅是把“梅雨瀑”当作一般的物来写的。而作者开始称“梅雨潭之绿”则使用了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她”,如“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等。把“梅雨潭之绿”人格化了,透进了作者对“梅雨潭之绿”神圣美好的情感。后来作者又把第三人称代词“她”换为第二人称代词“你”来称呼“梅雨潭之绿”,如:“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如促膝而坐,娓娓道来,直抒胸臆,感情浓烈,一下子拉近了作者与“梅雨潭之绿”的感情距离。作者正是通过对所描写对象称谓上的两次微妙的变化,成功地完成了感情上的升华。
《绿》这篇散文正是凭着奇妙的构思,以现实生活为凭借,精心锤炼写作手法,借助巧妙的修辞,通过美妙的设想、精妙的动作与心理描写和微妙的称谓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完美结合,写出了盎然绿意,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自然规律,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趣,成为散文王国中的典范、艺术殿堂里的精品。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