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017-08-24赵莹
摘 要:产业政策属于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微观技术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对提升中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具体探讨了宏观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本文将丰富和拓展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产业政策;技术创新
一、引言
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作为一种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缺陷,必然需要政府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干预。产业政策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政府干预手段,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产业政策引导控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政府经济计划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逐步由“量”向“质”转变,政府出台了继“十二五规划”的“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规划还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而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现状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产业还处于低端制造,那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产业政策能否改变现状呢?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典型的代表就是张维迎和林毅夫的激烈争论。支持者从外部性协调等角度,认为产业政策是必要的、有效的;反对者基于人类认知局限性和激励机制的扭曲,认为产业政策是无效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是否必要并不是问题,产业政策的施政选择才是重要的问题(余明桂等,2016)。因此,从企业的微观视角考察宏观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现有文献具体探讨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所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二、理论分析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现一定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从类型上划分,一般把产业政策分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黎文靖等,2016;周叔莲等,2008)。功能性产业政策重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贸易扭曲等特征,对企业技术创的激发以前期支持为主,以推动和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黎文靖等,2016;黄先海等,2003)。而选择性产业政策相对功能政策而言侧重“后期保护”,主要扶持重点产业或项目、战略产业、新兴产业等,以实现政府利用创新驱动因素推动经济转型的既定目标(黄先海等,2003)。从手段上划分,产业政策可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引导两种手段,直接干预主要指政府通过市场准入和项目审批等手段对市场进行直接管控;而间接引导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运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保证产业政策的正常实施。产业政策对企业微观行为的主要通过鼓励、限制或者淘汰等方式,企业的技术创新则是国家通过产业政策鼓励促进的一种行为。技术创新理论由熊彼特提出的,该理论最大的特色在于他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由于创新不仅可以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还可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的创新行为。
目前理论界关于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促进观和抑制观。促进观认为产业政策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余明桂等(2016)认为产业政策能够通过信贷、税收和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四种机制促进重点鼓励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一般鼓励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信贷、税收和政府补贴机制的作用不显著。而抑制观则认为产业政策并没有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会抑制创新。林毅夫(2002)认为经济活动中充满着寻租活动,因为信息不对称,政府的不能区分哪些企业需要真正的扶持,哪些需要进行控制,从造成产业政策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产业政策具有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企业会存在“寻扶持”行为,为了讨好政府(江飞涛等,2010)会简单的创新或只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安同良等,2009;Hall&Harhoff,2012)。这些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产业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能简单的归类为有效或者无效,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为政府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三、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
创新产品具有公共性,且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投入大量成本并不一定能获取预期的回报,从而导致创新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则需要国家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产业政策对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金融政策、市场竞争机制等具体措施对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支持。对于这些政策的效果,现有文献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政府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张信东等,2017;袁建国等,2016)。余明桂等(2016)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优惠措施并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会利用相应的扶持政策进行寻租,并不会加大创新投入(李维安,2016)。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产业政策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统一。
产业政策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不应该笼统地分析,而应从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同属性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投入行为对产业政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由于相对成熟且肩负沉重的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活动缺乏热情,尤其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可能并不会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加大研发投入。而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具有活力且对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熱情,产业政策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们融资约束等问题,促使研发投入加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产业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效果也会不同,比如制造业,在进行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产业政策的扶持则会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制造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相较其他行业,批发零售业由于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大小对其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
2.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
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直接的影响是研发投入,并不是创新产出,但创新产出则是衡量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创新产出越多,说明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就越好,相反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产业政策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现有文献在衡量技术创新产出时多用专利产出来衡量。余明桂等(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可以显著提高被鼓励行业中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并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而学者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研究表明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加,但只是非发明专利在显著增加,这些企业只是追求數量而忽视了质量。在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哪些具体的产业政策对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哪些政策对企业创新并未起到实质作用,进而完善相关政策,真正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启示与建议
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能简单的判断为有效或者无效,而应该从具体问题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的属性、规模以及其所处的行业背景、地区等,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在制定激励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时,应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创新行为的复杂性,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而不是笼统地对所有企业给予相同的政策;第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避免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资源而出现“寻租”行为,使政策本身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政府在进行有效干预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对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创新质量,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04):60-73.
[2]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
[3]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作者简介:赵莹(1990- ),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财务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