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打贸易战愚蠢透顶

2017-08-24杨帆潘英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制造业出口

杨帆+潘英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归根结底是经济互补性和比较优势决定的,不会被结构性摩擦、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利益集团干扰和政客的激烈言辞而改变。

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为49亿美元,至2015年为5980亿美元,增加120倍。中美经贸关系分为三个阶段:1.1979-1992年,199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04.3亿美元,是上年顺差额的1.67倍;2.1992-2001年,中国2001年正式加入WTO,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双边总贸易额从1992年的331.5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1214.6亿美元,增幅266.4%;3.2001年以后,双边贸易总额年增20%。2002年1473.2亿美元,2003年1808亿美元,2004年2314.2亿美元,2005年2853亿美元。

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6年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6年,在美国的出口国中,中国排第三,在美国的进口国中,中国排第一。在中国的出口国中,美国排第一,占中国出口的18.5%;在中国的进口国中,美国排第六。

总体来看,中美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中国出口结构在升级,产品同质化在发展。2016年,机电产品在中国排名第一,在美国排名第二,中国技术升级很快,美国仍旧保持深加工的优势。

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赢格局

国际经济学关于自由贸易基本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奠定的比较利益学说。比较优势首先是现成的和静态的,一开放马上奏效。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4亿过剩人口,长期保持低工资;美国资本、土地和农产品过剩,并拥有全世界70%的知识产权。这是典型的互补性经济结构。只要政府不去阻碍,企业会自动按成本优势进行贸易和投资,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国家关系、利益集团干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基本规律的作用。如国家能够积极推动,效果更好。

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除了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历来是化解政治军事矛盾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基本手段,中美经济结构互补性决定了贸易关系的基本态势。美国国会里的某些利益集团曾多次利用中美贸易不平衡掀起反华浪潮,但每次都被其他利益集团所抵制,总统在选举期间无论说过什么,当选以后都去促进贸易关系,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是如此,特朗普早晚也是如此。中美經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归根结底是经济互补性和比较优势决定的,不会被结构性摩擦、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利益集团干扰和政客的激烈言辞而改变。

在双赢格局的基础上,美国在对华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因为“微笑曲线”显示,中国加工制造位于国际产业链底端。外商控制了价值最丰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市场。加工贸易产值很高,中国所得利润很低。

徐滇庆教授根据资金流(所有权)分析,被计入中方顺差的进出口差额中,三分之一产权不属于中国。利润被跨国公司拿走。200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693. 9亿美元,出口2326. 8亿美元。中方顺差1632.9亿美元。在出口数字中剔除美方拥有产权720.73亿美元,中方顺差应调整为912.17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1-201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累计增长468%。1997年至2009年,美国对全球出口累计增长53.7%,对中国出口增长443.4%,是前者速度的8.26倍。徐滇庆估计,1997年至2009年,美国对全球出口增长53.7%,对中国增长443.4%。美国向中国出口为美国创造了300万就业机会,为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约1000亿美元,企业年获利 6000亿美元。

2011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23.4%,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36. 8%,进口增长32.2%,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率上升0.18%,中国0.45%,净福利美国281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中美制造业投资成本比较

自中国加入WTO,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集中在制造业、通讯科技、化学品及金属和能源,制造业占总投资一半。2010年,美国对华投资40.52亿美元。在中国投资成功的大型美国企业包括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和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和麦当劳等。

200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17个;2016年1360个,总投资额从6800万美元增长1095亿美元,2016年1年456亿美元,在信息技术、汽车制造、能源、医药健康及文化娱乐方面增长迅猛。

例如,中国万向集团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1994年进军美国并成长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中资企业,目前已在美国设立28家工厂,成功进入美国主流市场;国产企业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美国的电动大巴领域独占鳌头,填补了该领域美国的技术空白,比亚迪的电池技术领先全球同行业其他企业3至5年,实现了中国对美投资高端产业链的补充,真正显示出双向互补特征。中国海航集团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25%股权,以63亿美元收购美国技术分销商英迈。

2017年,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6亿美元,曹德旺说:美国制造业成本低于中国、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给了他许多优惠,土地不要钱。曹德旺也指出:美国工资,蓝领是中国8倍,白领是中国2倍多。综合劳动生产率美国不如中国。做一片夹层玻璃在中国1块2,美国5块5。总利润会差10%。出口退税则遵循“出口美国,先征后退”的原则。在美国本地生产会“多赚百分之十几”。美国发展制造业。找不到年轻工人,美国提出恢复制造业大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劳动力,年轻人不干,都跑到华尔街或者硅谷去。曹德旺也遇到了工会的麻烦。

中国天然气成本高是资源限制,能源条件就这样,煤不缺但受限于环境污染。美国搞了页岩气革命之后,天然气价格确实比中国低很多。页岩气生产极其耗水,中国水资源不如美国丰富。

按BCG在2015年发布的成本报告,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电力成本、天然气的成本数值是这样的:劳动力综合成本,数值是18.2;电力成本数值是1.1;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中国2014年对应的成本数值是:劳动力综合成本10.2。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工作量2倍;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

美国的优惠政策有背景。福耀玻璃招2000多人,对当地政府就业有重大支持,旧厂房改造花3000万美元,当地政府送还3000万美元,等于“土地不要钱”,还有税收减免等优惠。

说“美国制造成本低于中国”、“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对此要有全面认识。曹德旺就本行业实话实说,是汽车玻璃行业,主要成本是天然气。天然气成本美国1.5,中国4.4。浮法玻璃,天然气是主要成本,占40%。中国工业用电价格比美国高,美国民用电价格很高,有月服务费、管道费之类的附加费。

福耀玻璃开美国工厂,是要与美国汽车产业链紧密结合,有利于在美国扩张,巨资投入6亿美元。2013年9月7日,福耀玻璃位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州首府的工厂开工,生产供汽车使用的叠片玻璃和钢化,投资3亿欧元。并没有人说“俄罗斯制造成本低于中国,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堪忧。”

过去,中国人工成本和资源成本都不高,污染成本也不太考虑,并不说明中国制造业成本低,也不说明竞争力有多高,是表明中国以前很落后只顾挣钱。

福耀玻璃去俄罗斯开厂,没人觉得有问题,去美国就引发了鼓噪,说中国制造成本比美国都高了。这是因为俄罗斯发展制造业声音不大,而美国“制造业回归”吹得满世界都是。这难道不说明,美国变得像俄罗斯一样,要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和中国竞争?这种事是越多越好。

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应在高科技产业上,老大老二正面竞争。如美国用资源优势和中国竞争,并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有多少竞争力,这一向不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中国工人人力成本上升,不管是如曹德旺说的“四年涨三倍”,还是机构报告说的“2016年中国工人工资实际涨幅将全球第一”,都是天经地义。即使这样工资仍然很低,能与白领工资相比的行业并不多,应继续涨工资,包括资源成本上升。中国不能一味将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堆积在本土,要转移到其他国家。

生产国际化改写国家间贸易关系

美方逆差被大大高估,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促进产业内分工,生产链跨越国境延伸,以地域概念为基础的关境统计产生重复计算。将2002年中国贸易顺差高估25.5% ,2007年高估了33.2%。2007年办公及计算机制造业顺差高估78.6%,电子设备制造业贸易逆差低估24.8%。

所谓“中美贸易不平衡”,即中国对美国的持续大幅度货物贸易顺差,所反映的真正问题是生产国际化。30年前,发达国家启动产业结构调整,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型企业、随后是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搬到发展中国家。

我们理解的传统国际贸易是一般贸易,即出口商在美国采购木材,出口到中国市场销售,这是企业之间的自由市场交易,记为美国向中国出口,非常简单。

跨国公司主导加工贸易,兼具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两种性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要記两次。美国把设备原材料运进中国,海关不管国内是否付款,一律记为中国向美国进口。加工以后返销美国,记为向美国出口。根本没进出中国国境,只是在海关统计为进口和出口,并不征收关税。这就是“国境与关境”的区别。加工贸易区就是在国境之外和关境之内专门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设立的。

随着生产国际化,国际贸易已改变性质。比如美国企业把企业10道工序分到10个国家,分别设立10个企业,企业内部的产品调拨,在表面上就变成了国际贸易,10个车间成为10个法人,在进行跨国交换,其生产总值要记在东道国的GDP里,进出口两边都要统计,并按进出口总值计算,并不扣除中间产品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年增长率一度超过20%,总量提高了200倍,50%以上就是加工贸易。国际跨国公司把设备原材料运到中国特区、加工贸易区、保税区和开发区享受优惠,使用廉价劳动力和地皮水电进行加工包装,增值部分不超过20%,然后返销美国。增值部分即构成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的顺差还有一大部分,是周边国家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过来的。在美国消费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16%,多年不变。这些产品美国早不生产,无论从哪个国家进口也是逆差。

30年前的技术—投资—贸易路线是这样的:美国发明大部分技术,出口到德国日本—德日制成先进设备—投资于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地区,加工组装—把成品出口到美国。韩新港台企业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从未有事。

中国大陆开放以后,先是港台,后是韩新,把组装工序搬过来,对中国大陆有巨大贸易顺差。加工后向美国出口,它们对美国的顺差消失了,变成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最后是美国跨国公司,看到中国投资的巨大利益,把组装工序绕过港台韩新,把设备制造绕过德日,最后把部分研发设计撤离本土,直接搬到中国大陆,制成成品以后出口美国。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是这样被吹大的。这样的顺差转移,完全是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根据比较优势和最优配置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由选择。并不是中国强拉或者欺骗所致,跨国公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结构性贸易摩擦不会长久

结构性摩擦的特点是极少数人绝对受损,掩盖了总体双赢与各方利益。40年来,由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跨国公司主导的生产国际化和产业链国际化,把工序转移到有比较优势的各国,降低成本,本质上是符合生产,管理和技术发展规律的,跨国公司获得最大好处,其他国家也得到好处。这种双赢格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生产国际化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货物贸易的顺差国在就业和外汇方面得到实质性利益,在生产率、GDP等方面只是统计数字好看。逆差国的实质性好处是消费物价降低,最大好处是跨国公司市场扩大,利润大增。在中国对美国每年3000亿美元以上的货物贸易顺差中,三分之一是美国商人自己主导的。它们把统计上的顺差给了中国,却把利润留给了自己。

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中间,有37.5%属于在海外的增值。2015年,苹果公司759家供应商中有44.2%在中国,其中中国供应商只有3.95%,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只有2.2%。日本供应商占32.7%,美国供应商占28.5%,台湾供应商占19%,欧洲供应商占6.5%。iPad 2售价299美元,其中利益分配是: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韩国各40美元。台商富士康代工5美元,配送、运输和零售75美元,零部件85美元。在中国大陆境内投入人工、材料19美元。把台商利润计入中方,在中国的增值只有24美元,占整个增值链的8%。

在中国出口中,海外增值部分越来越高,从2002年的11%上升到2007年的15%;中国进口中,国内增值折返平均比重从2002年的12%增加到2007年的16%。中国出口中含国外增值比重较高的在制造业,包括办公和计算机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机动车及其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制造业,在国外增值平均比重为26.3% 。

中国的加工贸易并没有萎缩,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增值比重。主要部分仍为西方跨国公司所得,金融方面获利更多,只不过这些利润多年来没汇回美国,而是留在中国做“人民币再投资”了。

中美经济结构互补、贸易双赢的格局,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结构性摩擦可经协商调整,打贸易战是最愚蠢的,正因为愚蠢透顶,所以打不起来。即使打上一段,美国自己就打不下去了,因为对美国的损失大于中国,承受力也赶不上中国。中国需理直气壮地把美国的不实之词绝驳回,不做单方面让步,把中美经贸关系拉回到互利共赢的轨道上来。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制造业出口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