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化妆品进入科技时代

2017-08-24龙成柳

南风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化妆品医生植物

龙成柳

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DR PLANT植物医生)为该奖项的首席合作机构及奖励基金捐赠方,作为国内知名高山植物化妆品品牌,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董事长解勇表示,與该奖项进行合作,是为了让科学家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以此更好实现产学结合,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化妆品产业,被称为“美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化妆品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期”,化妆品品牌、产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多方数据表明本土品牌颇有“逆袭”之势,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解勇认为,本土化妆品品牌需要甘于寂寞,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进行积累沉淀,使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化妆品现状:山寨时代,广告时代

“女为悦己者容”,基于女性爱美的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愈发繁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化妆品市场之一,化妆品零售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2016年,我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15.45%,仅次于美国。

专家指出,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增长态势稳定,外资品牌对中国文化不能精准把握,造成产品不能有效贴近消费者,导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虽然目前全国拥有化妆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超过4000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看,国内化妆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外资、合资品牌则主要占据着高端市场。

差距何在?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国内化妆品品牌的投入并不亚于跨国品牌,其短板主要在于研发,其中又包含着高端人才的储备及研发资金的投入。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化妆品出于山寨阶段,稍微改个logo就拿出去卖,一段时间后进入广告阶段,打广告战,由于市场需求量很大,随便一做广告就能带来销售量的上涨。” 已在化妆品行业浸润20余年的解勇坦言,虽然如今本土化妆品品牌已向前迈进一大步,“但中国化妆品企业大多在生存线上,真正能够一门心思做研发的,少之又少。”

上述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相较国外化妆品巨头动辄数十亿的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国内化妆品企业在研发上的经费差距不小。

作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巨头, 2016年欧莱雅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8.4亿欧元(1883.7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到8.5亿欧元(61.9亿元),占销售额比重达3.3%。相比2015年,其2016年研发投入金额增加了5000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6亿元。8.5亿欧元巨资,已然与中国最大化妆品企业年销售总额相当。

可喜的是,中国化妆品品牌在经历了前期的山寨阶段、营销阶段后,现已进入到科技时代,也即重视研发创新的阶段。近年来,不少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化妆品市场上“站稳脚跟”。如植物医生现在每年对于研发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元,占营收比4.5%。

据介绍,植物医生曾聘请数位日本研发专家来中国,但因专家不愿意在中国上班,植物医生也因此在东京最好的地段多租了一层楼,设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为的就是研发专家能够安心做产品研发。

持续的研发投入,提升了植物医生产品功效和品质,并有效拉动其业绩增长。通过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爆品的打造,植物医生2016年上半年爆品销售占比超60%。多家店面单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

“研发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有时甚至比做市场还痛苦。”解勇认为,做市场或许一分投入就有一分产出,而研发则需要机遇,需要在某些方面长期关注,并投入资源,以触发新的“爆点”。

解勇言及的“爆点”,所指的是本土化妆品创新研发在未来,所能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突破不易,中国化妆品企业需要的是时间。” 原某跨国化妆品企业研发负责人、现任植物医生产品研发总经理王雅琴解释称,这一点主要差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论在护肤和彩妆方面的应用延伸和实现上。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变现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企业与科学家的长期结合,只有以基础科学研究为基底,再应用到产品研发上,才能提高科研的含金量。

被誉为“中国化妆品研发第一人”的李慧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本土化妆品企业研发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协调性和系统性,企业决策层需要对长时间、费用高的基础类科研有足够的重视,而并非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上。

据了解,在国外,一些大的化妆品企业会常年资助皮肤学、植物学、材料工程等等方面的科学家,且这类资助行为已持续了数十年。

反观国内,本土化妆品品牌企业对基础性研究投入还比较少,植物医生则已经进行尝试,上述吴征镒植物学奖便是其中的一个实践。

此外,从2014年开始,植物医生开始资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基础研究,投入近亿元与该研究所达成20年战略合作,并在该研究所设立植物医生研发中心。同时,还设立了全国最大的单品牌研发中心之一 —— 植物医生顺德研发中心。

而为了更切合国人的皮肤需求,植物医生专门成立了两个关于黄种人的研发中心,包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日本所和北京所,以研究黄种人和白种人皮肤之间的差异,“这同样处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范畴,只有立足于此,我们才能选择适合黄种人皮肤的植物成分,从而研发适合国人使用的化妆产品。”王雅琴说。

中国化妆品研发:摒除同质化隐忧

在研发得到重视的前提下,同质化严重,仍成为本土化妆品市场蓬勃发展中的隐忧。例如相宜本草、佰草集和百雀羚等本土品牌凭借“中草药”概念获得成功之后,曾在本土化妆品行业内刮起一股“中草药风”。

如何跳出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同质化“泥潭”?有专家指出,对原材料的精细化开发是一大有效途径。以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高山植物化妆品为例,由于云南地理、气候等特性,生长于云南境内的高山植物天然活性养分含量丰富,纯净安全,可以更加有效地被肌肤吸收,云南高山植物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在高山植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教授的权威性可谓无出其右。他历任中科院原云南热带植物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

裴盛基教授透露,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外化妆品企业,因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高山植物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都曾找研究所进行合作,但均被其婉拒,“我希望让中国本土品牌来挖掘,希望本土品牌能有逆袭国外品牌的机会。”最终,当植物医生的创始人对他提出合作意愿时,双方一拍即合。裴盛基教授也应邀成为植物医生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高山植物在护肤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令裴盛基教授更加坚定与植物医生合作的原因,还在于后者对高山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文化的重视上。据了解,为了从源头提高护肤品原料品质,植物医生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种植基地,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植物医生高山植物园”和“高山植物种质资源圃”,;2016年,植物医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植物王国博物馆”;今年4月,由植物医生参与设立的“高山植物保护行动”正式启动;今年5月,植物医生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推出云南高山植物纪录片。

“企业与科研机构短期的、某一个小环节的合作,很难形成大的影响。”裴盛基教授表示,植物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资源走向市场,科学家的研究才真正有价值。

猜你喜欢

化妆品医生植物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