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参试品种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分析
2017-08-24肖争鸣
肖争鸣
摘要:为了鉴定湖南省棉花品种的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情况,于2014~2015年对参加区域试验的和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共33份材料进行了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为:抗枯萎病材料有3份,占鉴定材料的9.1%,高抗枯萎病材料有1份,占3.0%,耐枯萎病材料21份,占63.6%,感枯萎病材料8份,占24.3%;抗黄萎病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6.1%;高抗黄萎病材料2份,占6.1%;耐黄萎病材料14份,占42.4%;感黄萎病材料15份,占45.4%。比较枯萎病和黄萎病平均病指,表明参试材料对黄萎病抗性远不及对枯萎病的抗性。
关键词:湖南;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S562.037 S435.6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4-0036-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4.011
0 引言
根据湖南省棉花研究所提出的“棉花黄萎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1]和“棉花枯萎病抗性室内评价技术规程”[2]对2014~2015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及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新品系和新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一是2014~201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2014年为MHQA1~A10,2015年MHQA1~A7;二是育种单位委托鉴定的新品系及新材料为湘FZ011、湘K18、湘K25、湘XP573、湘16、湘419、BN19、湘494、湘P-26,湘XP611、湘B29、湘FZ001、湘棉早1号、湘Q190、矮早131。
1.2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1.2.1 病原物接种体的选择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高峰期采集湖南各主产棉区(鼎城、汉寿、临澧、澧县、南县、安乡)发病典型的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于室内分离黄萎病菌,經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大丽轮枝菌后,进行单孢纯化和致病力测定,致病力测定采用朱荷琴,等[3](2010)方法,选择致病力中等偏强的菌株用于鉴定。
1.2.2 病原物接种体的制备
菌种培养物采用棉籽培养,具体方法为:先将棉籽用水煮涨,沥干水分,装入聚丙烯袋中,高压湿热灭菌20 min。将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好的黄萎病菌孢子液15 mL接入已灭菌的棉籽培养基中,随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10 d,待黄萎病菌的菌丝布满后,将培养物掏出,风干,用于病圃土壤接菌。
1.2.3 病圃的建立
按450 kg/hm2的接种量,将布满菌丝的菌种均匀地施入田间,再翻耕2~3遍,使病菌与土壤混合均匀。
1.2.4 鉴定方法
鉴定地点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人工病圃,抗病对照为中植棉2号,感病对照为冀棉11号。鉴定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随机排列,每品种(系)3次重复,每小区种2行棉花,行长5 m,留苗50株;按常规的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方式进行。
1.2.5 发病调查及统计
随时监测感病对照的发病情况,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35.0以上,应开始全面逐株调查,10~15 d调查一次,采用5级分级法逐株记载病情级别。根据调查的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相对病情指数[4]。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相应病级×各病级病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4)] ×100;
相对病情指数=K×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K=50/感病对照实际病指。
1.2.6 抗病性评价
根据被鉴定品种(系)不同时期相对病情指数的平均值大小评定品种的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1。
1.3 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1.3.1 菌种选择
枯萎病鉴定所接病菌为河南安阳的7号菌系。
1.3.2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
将购买的玉米糁和晒干的河沙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装入克氏瓶或聚丙烯袋中,高压湿热灭菌20 min;再将查比克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好的枯萎病菌孢子液15 mL接入已灭菌的玉米沙粒培养基中,随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10 d,待枯萎病菌的菌丝布满后,将培养物掏出,风干,备用。
1.3.3 鉴定用病土的接菌
用筛过的无病土,经160℃干热灭菌,拌入等体积的河沙。将病菌玉米沙粒培养物按2%的比例加入到灭菌土中,混合均匀,加入少量水,堆放3~5 d备用。用直径6 cm,高8 cm的无底纸钵,将已混均匀的带菌土装入钵中,至钵体的2/3高度。
1.3.4 试验设计
鉴定试验于温室进行,使用中植棉2号为抗病对照,冀棉11号为感病对照,鉴定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随机排列,每品种每重复播10钵,每钵留苗3株,3次重复。
1.3.5 棉苗管理
温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0℃~32℃,出苗后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并确保光照良好。
1.3.6 发病调查及统计
跟踪监测感病对照的发病情况,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到35.0以上时,开始调查各品种(系)的枯萎病发生情况,每隔7~10 d调查一次,亦是采用5级分级法逐株记载病情级别。病株率、病情指数和相对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同黄萎病鉴定。
1.3.7 鉴定结果的评价
根据被鉴定品种(系)的相对病情指数的大小评定其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结果
2014~2015年共有33份材料同时进行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鉴定。两年的鉴定结果表明:抗枯萎病材料有3份,占鉴定材料的9.1%,高抗枯萎材料有1份,占鉴定材料的3%,耐枯萎病材料21份,占鉴定材料的63.6%,感枯萎病材料8份,占鉴定材料的24.2%;抗黄萎病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6.1%,高抗黄萎病材料2份,占6.1%,耐黄萎病材料14份,占42.4%,感黄萎病材料15份,占45.4%(见表2)。
2.2 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4~2015两年鉴定的33份材料其平均枯萎病指为16.5,平均黄萎病指为33.2;黄萎病指为枯萎病指的2.01倍,说明近两年湖南省参试材料黄萎病抗性远不及枯萎病的抗性。对枯萎病指和黄萎病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从两年的抗病性鉴定结果来看,湖南省部分材料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具体表现在33份参试材料中,枯萎病抗性级别达到抗以上的有4份,占鉴定材料的12.1%,其中有1份高抗材料。黄萎病抗性级别达到抗以上的也是4份,占鉴定材料的12.2%,其中有2份高抗材料。尤其是湘B29材料,無论在黄萎病抗性还是枯萎抗性均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抗性,但其抗病性是否稳定仍需进一步监测。
从鉴定结果也可以看出,湖南省棉花抗病育种还应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对黄萎病抗性差,33份参试材料中,感病材料有15份,占鉴定材料的45.4%,接近一半。黄萎病平均病指为33.2,远远高于枯萎病平均病指(16.5)。
参考文献
[1] 李彩红,张志刚,赵瑞元,等. HNZ088-2015,棉花黄萎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2015-10-29.
[2] 李彩红,张志刚,赵瑞元,等. HNZ089-2015,棉花枯萎病抗性室内评价技术规程[S].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2015-10-29.
[3] 朱荷琴,冯自力,李志芳,等. 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鉴定棉花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J]. 中国棉花,2010,37(12):15-17.
[4] 齐苗.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344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