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让汝州实现“美丽蜕变”
2017-08-24康建标郭志军沈晓娜
文/康建标 郭志军 沈晓娜
“城市双修”,让汝州实现“美丽蜕变”
文/康建标 郭志军 沈晓娜
2017年7月4日,河南省住建厅厅长裴志扬(中)莅汝调研
盛夏时节,在阳光的照耀下,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汝州城区显得分外靓丽。漫步大街小巷,市民会感觉到,街道宽阔顺畅了,市容清新整洁了,服务设施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
这是实施“城市双修”两年多,汝州发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4月13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副省长徐光一行莅汝调研了汝州城市建设。
6月22日,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带领党政考察团赶赴汝州,考察学习了汝州的城建管理经验。
7月4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裴志扬莅汝调研,对汝州“城市双修”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许。
汝州变化大!这绝不是陈润儿、徐光、裴志扬和焦作市党政领导几个人的声音。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100多个 市、县、区的考察团先后考察学习汝州市的城市建设,汝州广大市民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都有同感。
近两年,汝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河南省全面直管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总定位,以打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六型”城市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融资驱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双修”,从规划开始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明确要求。
当年,循着中央和习总书记指明的航向,汝州市城市转型发展拉开大幕。
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汝州市邀请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以上官同君为首的精英团队,带着“大革命”的理念走进汝州,给全市领导干部带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思想洗礼。同时,汝州市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走出去”,考察学习湖南长沙、江苏徐州、郑东新区等地城市建设先进经验。请进来、走出去,开阔了广大领导干部的视野,革新了他们的传统认知,为全市的“城市双修”作了理论上的启迪和铺垫。
汝州的“城市双修”,从规划开始。
按照先策划、后规划的原则,汝州市聘请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在深入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汝州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产业特色等,对汝州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布局、城市形象等进行深度策划包装,形成城市总体策划方案。依托策划成果,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和“五规合一”的总体要求,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把全市城乡1573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篇布局,整体谋划,科学规划,初步确立了到2030年,汝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73万人的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汝州市启动了城市设计,编制完成了汝南产业集聚区、汝东高新区、商务中心区、温泉特色商业区、教育产业园、汝瓷文化园等“七大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综合、河湖水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并制订出了优化路网结构,畅通交通循环;治理城市发展乱象,精细管理城市;增绿扩绿,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地上、地下停车场 、标准化公厕等公用设施,提升城镇功能;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河道治理;加速城市棚改,启动历史文化保护等一系列“城市双修”工作计划。
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和一系列的“城市双修”工作计划,梳理出了汝州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产业分布,引领和带动汝州的“城市双修”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渠化改造后的汝州市标
广成东路
“蜕变”,来自于实干
好的规划,需要有更好的落实。
遵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汝州,在“城市双修”的道路上,做了具体而生动的实践。
优化城区路网结构,硬化小街小巷路面88.8公里,全面修补广成路、丹阳西路、南环路、西环路、望嵩南路和东环路等精品道路17条,画设交通标线1.45万平方米;建成广成路、丹阳路人行天桥两座,渠化朝阳路与洗耳路、广成路与风穴路、丹阳路与西环路、西环路与广成路、望嵩路与南环路等主要道路交叉口12个;提升朝阳路等城市精品示范街7条;改线了207国道,打通了望嵩北路、十字街至汝河北路、云禅大道至汝河北路、建设路至云禅大道、梁丰路至建设路等断头路;完成了城垣路北延、向阳路东延、北环路改造等城市道路建设,有效改善了市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畅通了城市交通循环。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通过依法取缔、强制关停“五小”“十五小”企业、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定时洒水降尘、垃圾封闭外运、见缝插针绿化种植、及时修复破损路面、禁燃、禁放、禁烧和严格建筑工地封闭围挡、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配制砂浆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
以“城市规模做大,基础做实,功能做优,环境做美”为目标,引进了天然气,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开工建设了望嵩文化广场、第三水厂、石庄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火车站地下停车场等21个地下、地上停车场 ;规划建设了云禅湖、丹阳湖、望嵩湖、天青湖、鹳鱼湖等“五湖”;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88座,新增垃圾中转站13个、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50台,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首批投用公共自行车1000辆,明显提升了城镇功能。
精细化管理城市,全民行动,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从大街小巷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日产日清,到商贩摊点和机动车辆的规范经营、规范停放,从一片片“牛皮癣”的清除,到门店招牌、户外广告统一色调的制作和安装等,城市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汝州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
雏形已现的汝河湿地公园
建成投用的城市公厕
拆除违建,治理城市乱象,68万平方米、100多栋违章建筑,应声倒下。近两年,汝州市的“打违成绩单”向社会昭示了坚决治理城市病的决心。从“第一锤”砸向南关的“顽疾”,到啃下二五跃进渠上的大块“硬骨头”,汝州市委、市政府决心之坚、力度之大为近年罕见。
加强历史文化和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文脉彰显特色。以修旧如旧、创新如新为前提,启动了全长1080米的中大街整治提升改造,修复了钟楼、“国宝”法行寺塔,新规划设计了望嵩楼、大阅楼,升级改造了煤山公园等,既有效保护了历史街巷、历史遗存、古老建筑和人文风貌,打造了魅力古城,又传承延续了汝州千年的历史文脉。
合理利用现状河流等自然水体,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和水系景观。斥巨资治理了北汝河、洗耳河和幸福渠,建设了拦蓄设施,成功引汝河水、东二干渠水入洗耳河,恢复二五跃进渠水系,涵养了水资源,实现了汝州城区碧水长流。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抗洪防涝能力。根据《汝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开展了叠翠园、和韵园、前进路南延、向阳路、建投大厦、朝阳东路生态廊道、新207国道生态廊道、滨河景观大道、龙山大道、汝河河滨公园、煤山公园、中央公园等30多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试点。到2020年,汝州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汝州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先行试点,选取温泉镇、蟒川镇、严和店汝窑遗址、蟒川河十里大窑场和风穴寺、怪坡等,启动了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和云禅小镇首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为实现全域“产、城、人、文”四位一体以及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有机融合积累了经验。
汝州棚改,彰显民生情怀。2016年12月14日,汝州市南关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汝州市第一个启动实施的城市棚改项目正式建成交房,232户回迁群众喜迁新居。从2015年开始,汝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核心抓手,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广厦”万间,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实施北环路、朝阳路东延、南环路、前进路等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工程8项,开工建设广成东路、宏翔大道、霍阳大道、幸福大道和望嵩南路等城市道路绿化工程12项;建成市政公园、地矿游园、双拥游园等公园、游园27个,新开工建设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汝水公园、望嵩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公园和法行寺游园等公园、游园19个;提质改造人口文化园、火车站广场、文化宫游园、洗耳河两岸等公共绿地9处;完成北入市口、南环路与西环路交叉口等可绿化空地绿化27处;彰显汝瓷文化,突出绿、亮、洁、净、美,景观改造朝阳路、广成路、丹阳路等城市精品道路七条;成功创建汝州市委机关、汝州市地税局、文化广电局、汝州外国语学校等省级园林单位35家、园林小区5个,创建市级园林单位、园林小区90个,新增绿化面积36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28%、31.33%和14.76%,城市“三绿”指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难题”,在创新中破解
2017年5月4日,汝州市第三水厂PPP项目供水启动仪式举行。当地媒体激动地宣告:汝州市正式实现全天候供水。作为汝州市的第一个地表水厂,市第三水厂建成投用,让汝州告别了30多年来依靠浅层地下水供水的历史,彻底摆脱了城市水荒,解决了困扰市民多年的供水问题。
汝州市第三水厂是汝州推广运用PPP模式的一个缩影。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分为两期建设,社会资本方全额筹集资金,并且比预计工期提前了8个月建成通水,创造了“汝州速度”。
作为河南省直管县(市)和河南省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从2015年开始,汝州市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着力打造了产业集聚区、科技教育园区、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七大园区”,规划建设了云禅小镇、汝瓷小镇、温泉小镇等三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构建了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汝州大发展格局。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水生态综合治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运而生。
大手笔的城市建设,没钱寸步难行。但钱从哪里来?
为保证项目健康推进,新一届的汝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牢固树立了“财政资金保运转、发展建设靠融资”的理念,针对各类项目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了项目库、金融机构库、社会资本库以及咨询机构库;组建成立了汝州市鑫源公司、建投公司、农商公司等十大投融资平台,研究制定了投融资公司管理考核办法,积极加强与河南省水投公司、豫资公司、农开公司、百瑞信托和国开行、建行、农发行、中原银行、中信银行等省属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实现了城市建设单靠财政收入到多渠道投融资的重大突破。
PPP模式的规范运作,破解了“城市双修”没钱的难题,汝州踩着石头过了河。
两年多来,汝州市数百亿元的融资陆续到账,有力支持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市政路网、地下管网、地下停车场、海绵城市、生态廊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
“双修”激活一江春水,不仅收获了包括政府、企业、老百姓在内的广泛支持,而且拓展了汝州城市发展新空间,提升了汝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2016年,汝州市生产总值达到398.7亿元,增速位居河南省10个直管县(市)之首,在河南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排名中,由2014年的106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8位。这意味着,汝州,已迈上了转型升级的新台阶。
“‘双修’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深耕细作城市策划、城市规划,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奠定了汝州十足发展的后劲。”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说。
风鹏正举,时不我待。站在城市发展的更迭节点,面对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探索,在能干事、敢干事、干实事、尽责担当的新一届汝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领导下,汝州,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这座历史悠久、美丽宜居、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必将续写属于自己的新荣光。
“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