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
2017-08-23王来余
王来余
【内容摘要】伴随化工产业污染问题的暴露,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习的开端,养成绿色化学理念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与发展极为必要。本文将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要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 渗透 绿色化学
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也极为迅速。通过化学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就业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化学工业产生的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给人们的生活及健康等带来威胁。因此,绿色化学的提法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作为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及后期化学产业的持续运转均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绿色化学理念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者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同时在经济及技术方面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绿色化学以保证化学生产设计过程对环境无害为宗旨,包括合成、工艺、分析及检测等众多化学领域①。
绿色化学在实际开发应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原子、能源的经济性;减少有毒气体等的排放;设计安全的化学用品;原料再利用;产品再降解等方面②。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倡,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从教育的三维度目标看来: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初中这一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即开始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将其贯穿到整个的化学学习生涯中,通过建立绿色化学理论,掌握绿色化学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过程与方法方面,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与方法,指导学生以绿色的方式从事化学学习及后期的化学研究;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绿色化学理念的运用,可以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价值观。因此,在初中化学学习阶段渗透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十分科学和必要的③。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要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有以下要点需注意:
1.教学内容上,增加绿色化学理念的部分
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首先应当从内容方面着手。通过充分的论证及准备,将绿色化学理念增加至初中化学课程中去。例如,学习空气组成时,可以引申联系至当今关注度较高的雾霾方面,分析雾霾的组成成分及成因,探讨雾霾的治理方法。通过这一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绿色化学理念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各类生活实际出发,并将其作为绿色化学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的结合点,是从教学内容方面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举措。
2.教学过程中,采用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理念的使用,是从实践环节实现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渗透。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占主要位置。因此,可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不断降低,从小细节做起。
首先,在实验的设计环节,就应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设计出最佳并對环境损害最小的实验方案;第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试剂的选择要以无污染为基本原则,同时适量选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避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性的废弃物,产生后,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总之,绿色化学理念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3.教学手段及设施方面,以绿色理念为指导进行改进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手段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首先,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更广泛的传播绿色化学理念,扩大其影响力,保证该理念更好的深入人心;其次,对于一些实施难度较大或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的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实验等教学方法实现,在保证学习效果的的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
在教学设施上,为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可以对初中化学实验的主要场所——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更加环保和科学,以确保其更贴合实际需要,满足绿色教学思路。
结语
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增加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推动化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到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从增加绿色化学教学内容、优化绿色化学教学过程、选择绿色化学教学方式及改进绿色化学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初中化学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学的全覆盖,为真正实现绿色化学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彭帆.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 山西青年,2015(11).
② 林李云、廖政达.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 柳州师专学报,2015(01):150-152.
③ 李毅成.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7):61-62.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