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物学科素材实施德育渗透

2017-08-23徐帆

中学生物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德育教育

徐帆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巧用初中生物课程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从而达到“德智并育”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学科素材 德育教育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德育在新课程中的渗透,将有利于提倡“全员育人”。初中生物学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借助这一优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

1 结合课本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素材, 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素材以实现“德智并育”的目标。

1.1 巧用课本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共介绍了11位科学家的故事,分别是施莱登、施旺、罗伯特·爱德华兹、哈维、王应睐、珍妮·古道尔、林奈、孟德尔、袁隆平、达尔文、李时珍。其中袁隆平、李时珍、王应睐都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中国乃至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时珍撰写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全世界,至今仍是经常被人们查阅的医学书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堪称中国对世界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轰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被称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笔者充分利用这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课后收集我国为生物科学作出贡献的其他科学家的资料,用于课上交流。

通过阅读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了解到我国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激起了爱国主义热情。

1.2 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课程与生态环境联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直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了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珍稀树种居世界之首,如金钱松、珙桐、银杏、银杉等;有占世界总数13%的鸟类和占世界总数19%的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其中特别珍稀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麋鹿、大鲵等。但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肆意的破坏,很多生物已经濒临灭绝。

另外,在讲授七年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节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以及学生自身的体会,引起学生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1.3 借助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介绍,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借助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例如各国科学家联合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从而研究出人类每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这样就可以用基因疗法治好人类很多疾病(如癌症、各种遗传病等);探索地球外的生命提供了一些国际上对于球外生命探索的最新资料。例如,2011年8月,在火星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中采用了许多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受精、克隆技术、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生物防治等。通过学习以上内容,能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2 结合实验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人教版生物初中教材中共有实验36个,其中课内探究实验13个、课外探究实验1个、演示实验5个、其他实验17个。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2.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生物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向和热点。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可以给学生足够多的思维空间,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以使其获得广泛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探索知识历程的体验。例如在“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等实验教学中,笔者都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如果盖盖玻片的过程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气泡较多,并影响最后的观察。因此,笔者在上课时,会先播放正确的操作视频示范,学生看完视频后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接着再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现场操作,其他同学边观看边找出不规范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都能高质量的完成玻片标本的制作。另外,每次实验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写好详细实验报告,如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实验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態度。

2.3 引导学生爱护实验对象,树立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许多实验中会直接用到活的生物作为实验对象,如黄粉虫、鼠妇、蚯蚓、缢蛏、草履虫、鱼等。如果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意去残害它们或者是做完以后随意丢弃,任其自生自灭,这都是对生命的漠视,同时也是教育的残缺。因此,在实验过程,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爱护这些实验对象。如“观察蚯蚓”实验中,笔者会嘱咐学生不要用坚硬的镊子夹伤蚯蚓的身体,时刻记得用湿棉花去擦拭蚯蚓的体表,让其保持湿润能够维持呼吸。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将蚯蚓放回大自然。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人对动物的关爱,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3 开展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生物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情感熏陶,获得实践体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3.1 开展插花、压花书签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借助学校艺术节的平台,教师每年可以定期开展与植物有关的艺术插花、压花书签等活动。通过活动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生物学之美。活动当天,学生自带丰富的花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创作。经过学生的巧手,一个个千姿百态、意趣丛生的自创插花作品和漂亮书签为校园增添了艺术气息,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获得了美的体验。

3.2 开展校园农场种植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有生物园,教师可利用生物园的优势条件,开辟校园农场。每周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和花卉的种植。从松土、播种、施肥、锄草到最后采摘,全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自己亲手种植、管理和收获,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农业生活知识,同时又将课本中学到的有关知识灵活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例如学生亲手种植番茄,更加明白了课本上所描述的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过程,同时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3.3 开展走进高科技企业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果学校的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高科技企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出校参观,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切实体会创新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些企业的先进实验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德育教育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