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道英雄

2017-08-23习习

福建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将军张骞李广

习习

上 苍 之 眼

1923年,英国女传教士盖群英、冯贵石,走进河西走廊,传教之余,她们考察游走,撰写了《戈壁滩》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山脚下延伸着古老的商路,它们既宽阔又有很深的压痕,这显然是经由无数商队的车辆那钉着钉子的锋利车轮碾压而成的,车辙分分合合,就像江面上形成的涡流一样。在这条路上,无数行人走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因为它是亚洲伟大的高速公路,它连接起了远东和遥远的欧洲大陆。(盖群英 Mildred Cable /冯贵石 Francesca Frcnch《戈壁滩》)

我感慨于两位最早踏上这条西域古道的西方女性,能够站在世界维度,给予这条古道如此宏阔的评价——“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连接起远东和欧洲大陆的“亚洲伟大的高速公路”。不知她们是否知晓?还是一位西方人——德国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巴龙·费迪南·冯·李希藿芬(Baron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早在1877年,就给这条伟大的商道赋予过一个浪漫的名称: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

尽管这条古道上更早就有中国的玉石流通到中亚地区,但可以确定的是,中世纪,从东方出口到西方,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商品便是丝绸,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唯一一个生产丝绸的国家。薄如蝉翼价比黄金的丝绸令西方人痴狂,也勾起他们对遥远丝国的无限遐想(古代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即“丝国”,而中国人是“丝民”),随后,也因着丝绸,熙攘不绝的人流在这条商道上你来我往,留下的层层叠叠的古老车辙,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两位女传教士的眼中依旧清晰可辨。

而这都是后话。

要说的是张骞,一切也要从这个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中国人说起。

张骞,汉中成固人(今陕西城固)。今天,人们对西汉时期这位伟大的行者的了解,基本源自中国的这些史书:《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后汉书·西域传》。而此中,最原初的素材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笔下。

西汉时,中原以北的广袤地区依旧为匈奴占有,这个披發左衽的游牧民族对汉朝构成的威胁连绵不绝。尽管历史上有著名的汉高祖时期的“平城之战”和汉武帝初期的“马邑之战”,但两场大战,均以汉朝一方不体面的收场告终。“马邑之围”后,汉武帝痛下决心,拉开了征战匈奴几十年的大幕。

《史记·大宛列传》载:

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吉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汉武帝想和与匈奴有宿怨的月氏联合起来共击匈奴,而月氏遥距大汉几千里,中间又隔着为匈奴占领的大漠戈壁,谁能远赴西域,担此结盟游说的重任呢?

天降大任于斯人,本是皇帝近前一名普通侍郎的张骞,横空出世。

在英雄辈出的大汉帝国,张骞并非一员征战沙场的大将,但其之后所建造的卓著功勋,彪炳史册。

一幅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临行前的情景,汉武帝亲自相送,通向天边的漫漫古道飞沙弥漫。这一年是公元前138年,史家称这一年也是中国人睁开眼睛眺望世界的初始。张骞此次出行,史诗一般壮丽而又悲怆。出使西域12年,其中10年被俘于匈奴。10年后他伺机逃离,一路向西找到大宛,在大宛的帮助下终于抵达月氏。但世事变迁,大月氏已然不想与匈奴对抗。壮志未酬的张骞返汉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又在大漠滞留一年有余,后趁匈奴内乱,逃回大汉。

出行100多人,12载后,回来的只张骞和他的匈奴翻译堂邑父两人。这般的悲壮,如同读到史书中皓首苍颜的苏武回归中原时,一样感人泣下。12年出使西域,张骞虽没有完成汉皇交付的重任,但历史注定,这样悲辛的远游定然不会无功而返。张骞深入虎穴并游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条枝以及附近的诸多国家,他目睹到的一切,对汉朝而言,前所未闻。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以张骞向汉武帝陈述的口吻记载了张骞在西域的所见所闻。这几乎是一份内容极为详尽的考察报告。张骞对西域诸国的描述事无巨细:地理形胜、生产发展、风物民俗、政治军事无所不有。他还向汉武帝讲到了他未能前往的身毒国及西南的滇越。有了这些描述,我们因此在今天才能得知,远在2000多年前,千里迢迢之外的大宛国,产宝马、种葡萄、酿美酒,以及大宛周遭康居、乌孙、安息、大月氏等国种种如此这般的细节。这些详尽的记载,是上述中亚地区最早最朴素最可靠的历史,这段历史被视为世界史中的珍宝。

张骞西行,曾到喀什噶尔、费尔干纳(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帕米尔西缘、达巴克特里亚(阿姆河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等地。正是他长长的足迹,引导了大汉势力迅速向西拓展。可以想见,这近乎一千零一夜一般的奇妙讲述,让热衷于拓疆扩域以御天下的汉武帝如何怦然心动。

张骞深知汉皇心思,他说:

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史记·大宛列传》)

于是,元狩四年(前119年),有了张骞的第二次西行。这次西行的目的地是西域最西端的乌孙。汉王想与乌孙结盟,砍断匈奴右臂,进而瓦解匈奴在西域的势力。

此时,汉朝和匈奴的对抗形势已发生显著变化,张骞提供的有关匈奴和西域的军事地理情报,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武帝对匈奴的讨伐,匈奴节节败退,汉朝一路压向河西走廊,在河西布下四郡。但匈奴一日不灭,汉武帝一日不安。不过,与第一次结盟月氏一样,张骞依旧没能完成预期的任务,原因是远离大汉的乌孙,既不了解汉之大小强弱,也没想到西域形势已发生大变、苟安于匈奴终会不测。不过,对汉朝而言,此行依然收获颇丰。张骞分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等周边的几个国家,这种全面开花似的考察,为汉朝今后打开更加开阔的西向、西南向的通道做了准备。这次,与张骞一起回到大汉的有乌孙国的几十名使者,还有汉武帝挚爱的汗血宝马。

可以確定的是,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及随从携带了大量被西域人视为珍宝的丝绸、漆器、铁器等宝物,而他们回来时,除了汗血宝马,还带回了喂养马匹的苜蓿,还有可以酿出美酒的葡萄等。

一条向西的大道,更加开阔通畅。

随张骞一同抵达都城长安的乌孙使者,深为汉朝的阔绰繁华诧异。也因此,当匈奴得知乌孙欲依附于大汉,想灭了乌孙时,乌孙急忙以千匹宝马向西汉驰援。汉与乌孙达成了联盟,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彻底瓦解。于是,之前为匈奴占领的戈壁大漠上,渐渐热闹起一条商道。《史记》载:汉朝加派使者抵达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古道上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出使外国的使者每批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每人所携带的东西大体和“博望侯”带的东西相同。

“博望侯”即张骞。当西域古道上的驼铃声日夜不绝时,踩踏出这条商道的英雄已去。公元前114年,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汉朝的第二年,张骞离世,没有任何史书记载张骞的生卒年岁。“博望侯”是汉武帝在他生前赐予他的官爵,“博望”,取“广博瞻望”之意。张骞广博瞻望,仿佛被赋予上苍之眼,能够通览常人无法企及的时空,他与这世界的惠泽,源远流长。他的西行之路,一寸一步,仿佛穿凿。太史公司马迁对其出使西域所给予的“凿空”二字的评价,更是力重千钧,传诵至今。

作为“开拓西域的第一人”,张骞凿空西域,直接促成了匈奴政权的衰落。张骞出使西域,虽然以军事目的为初衷,但凿空西域,“列四郡,据两关”,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军事范畴。从长安到兰州,一路向西,至河西四郡,西出阳关,穿过新疆,一条贯通中亚、西亚,之后再到欧洲的大道畅通无阻。由此,给世界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无可估量。1877年,德国探险家、地理学家巴龙·费迪南·冯·李希藿芬,有感于东方这条古道的恢弘和伟大,浪漫地将它称为“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称为世界通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这世上,东方西方彼此还懵然不知。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古道一直贯通到西方,国人的心胸因之博大。有人赞誉张骞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1100多年后,西方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才进入中国,1300多年后,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开往东方的船队才开始启航。

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部叱咤风云的汉史,英雄辈出。特别是武帝时期,汉匈鏖战几十载,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悉数登场。几位大将戎马倥偬一生,个个堪称传奇。这里,单说飞将军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出身将门世家,其先祖李信,曾逐燕太子丹于绝路,为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李氏家族世代擅长骑射,李广更是天赋异禀,射箭技艺独绝,“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身材魁伟,臂长如猿,少言讷语,一生酷爱之事便是射箭,但凡得闲,便在地上画出军阵,研究射箭之术。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用一件小事讲述了李广的射箭功夫之了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李广射石虎,箭没石中,成为传奇。唐人卢纶在《塞下曲》一诗中,再次记述了李将军的这件神异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四句平白诗,今日读之,依旧令人称奇。

在一个以武功论英雄的时代,李广屡建奇功、骁勇异常,本应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偏偏他时运不济,一生跌宕,直至以悲剧收尾。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侵入萧关。这一年,李广正式进入征战行列。他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因为骑射技艺高超、杀敌众多,被任命为朝廷中郎。李广曾随文帝出行,每每与敌作战、格杀猛兽,都骁勇异常。一天,文帝对李广说:“可惜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赶上高祖,理当给你封个万户侯。”

到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李广任骁骑都尉参加平叛,大胜,但没得到朝廷封赏。之后,他调任上谷太守。其间,匈奴日日骚扰,大小战事不断。典属国公孙昆邪哭告景帝,李广之才,天下无双,但他仗恃本领,喜欢和敌人正面交战,若遇不测,朝廷将失去这员猛将。于是,李广又被调任上郡太守,之后转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皆是与匈奴对峙的边塞要地,李广所到之处,都以骁勇善战闻名。

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皇帝派来的一名宦官和他带领的几十名骑兵,与三个匈奴人发生了遭遇战,匈奴射伤宦官,并且几乎杀光了宦官的随从。李广得知后,猜度此三人是匈奴的射雕能手,便带百名骑兵追赶。匈奴人徒步奔行,追赶几十里后,李广命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奔马向前,拉弓放箭,射死两人,活捉一人。经问询,那三人果然是射雕手。说话间,但见远处一片黑云,几千名匈奴骑兵正缓缓压来。匈奴见阵前仅100多个汉家骑兵,心生疑虑,如此少的兵士,深入到这么远的地方,莫非是诱敌之策?匈奴人不敢妄动,布兵到山上静观。此时,李广的骑兵惊恐不已,都想回马逃命。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一旦反身逃跑,势必被追杀,那大家必死无疑。但如果原地不动,匈奴以为我们是来诱敌的,想必不敢前来。”于是,李广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大约2里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解鞍!”士兵们惊惶不安,李广安抚他们:“匈奴本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解下马鞍,他们更确信我们这是诱敌之计。”士兵们于是纷纷下马解鞍,并做出随意躺卧之状。正值日暮黄昏,天色将黑,匈奴始终不敢进攻。到了深夜,匈奴愈加觉得蹊跷,怕近处埋伏的汉兵欲趁夜偷袭他们,于是撤离。

这是一场极惊险的战事,纵然卫青、霍去病战绩卓著,但在史书中很难寻到这样出彩的情节。

到武帝时,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同时,大将程不识也被调任为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两位禁卫军长官性情迥异,治军风格也大不相同。李广随性,程不识严谨。一位未被僵硬教条驯化的将军,在严酷的战斗中,似乎更见其人性的光彩。李广带兵打仗,常遇缺粮断水,若有水,士兵未尽喝水,李广不喝,士兵未尽吃饭,李广不吃。李广宽厚淳朴,很受爱戴,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所用。

馬邑之围后,李广被任命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李广作战,素来喜欢远途奔袭,然后冒死与匈奴近距离作战。但这次战役,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败,李广被擒。之前,单于早就听说了李广的神勇,下令将李广活着送回王庭。李广被俘时,正病重,匈奴便让李广躺在两匹马横拉着的一个大网兜里。就这样,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奄奄一息间,斜眼见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忽然,李广纵身一跃,跳上少年的战马,夺下弓箭,并将少年推下马去。李广一边回身放箭,一边向南飞驰,奔驰数十里,终于回到他的残部。此一战,汉军伤亡很大,将军又被活捉,李广理应被斩,但他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李广虽败,但他犹如天助般地死里逃生,令匈奴人更加惊诧和害怕。后来,匈奴入侵辽西,杀死太守,打败驻军。天子再度召回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时,匈奴都知道驻守的是“汉朝的飞将军”,好几年都不敢靠近右北平。此后,飞将军李广之名,愈加为汉匈熟知。

时光飞逝,汉匈大战连年。无从得知李广生于何年,但从《史记》可以看出,到元朔六年(前123年),大将军卫青正战绩辉煌如日中天时,李广已老矣。这一年,李广任副将,跟随卫青征伐匈奴。卫青的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没有任何战功。公元前121年,李广又以郎中令的官职率领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带领了1万骑兵的博望侯张骞,分两路行进,攻打匈奴。李广部队行军约几百里时,匈奴左贤王率领的4万骑兵包围了李广。依旧是寡不敌众,情势危在旦夕,士兵们个个面无人色。李广派儿子李敢率几十名骑兵,直穿匈奴兵阵,又从左右两翼突围回来。李敢说匈奴很容易对付,士兵们方才安心。李广将士兵布阵为圆形,士兵们背靠背面向匈奴。匈奴发起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用尽。李广便命令士兵拉满弓,做出勇毅之态,独他用大黄弩弓,专挑匈奴的副将射杀,好几个副将被李广一一射死,匈奴军开始渐渐散开。军士们于是对李广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战,因张骞部队没有及时接应,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功过相抵,李广依旧没有封赏。

李广一生苦战,但始终未能封侯。唐朝文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写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屡屡不能封侯,他的怨愤之情在《史记》中也可窥见。一次,李广问占卜师王朔: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天降大任,飞将军李广,仿佛为着沙场而生,亦为着沙场而死。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请求随行,天子认为李广年老,不准,李广再三请求,武帝才勉强应允,但暗中告诫卫青,李广命运不好,不要让他冲锋在前,以免贻误抓捕单于的良机。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出塞之后,卫青带精兵追逐单于,命李广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且水草稀缺。李广再次殷切请求卫青:“我从少年起就与匈奴作战,而今终于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期望做前锋,和单于决一死战。”卫青不准。李广于忧愤中,不辞而起程。由于没有向导,不断迷失方向,结果在决战时,李广没能与大将军及时会合。单于逃跑了,卫青收兵后,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前去受审。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将军迷失了道路。

数次大战,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的确鲜有卓著战绩,更多的是寡不敌众、死里逃生。而这次大战,年老的李广甚至未能与敌碰面便落荒而归。时也?命也?

司马迁替李广长叹: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这一年李广已六十有余,他不愿受辱于刀笔吏,引刀自刎。

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即汉武帝元狩四年,这一年,汉武帝策划的对匈奴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远遁,大漠以南,再无“王庭”。

汉军凯旋,更显出一代大将飞将军李广的孤苦。

得知李将军自刎,军士大夫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皆为垂涕。

在文采飞扬的《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并未“述而不作”,他在文字中倾注了深沉的情感。在传记末尾,他给予李将军至高的评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这段话亦可以作为司马迁所以单独为李广列传的注解。司马迁为李将军单独列传,并置于声名卓著的卫青、霍去病合传《大将军骠骑将军列传》之前,这里面寄寓了他复杂的情感。

李广虽死,但李氏家族的悲情命运并未终结。之后,他儿子,那个奋不顾身勇闯匈奴兵阵的猛将李敢被霍去病射杀,之后,他的孙子,同样是一员猛将的李陵在征伐匈奴时,寡不敌众,被迫受降于匈奴,他内心深藏半生的忧苦,在《汉书》记述苏武牧羊的片段中可见。自此,陇西李氏一族渐渐为人淡忘。900年后,唐朝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64人,为他们设庙祭奠,其中就有“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到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72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

历史上,颂咏李广的诗文,唐时最多,很多名句至今为人一唱三叹。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燕歌行并序》:“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墓位于今天的甘肃天水市城南。

责任编辑 陈美者

猜你喜欢

李将军张骞李广
张骞探西域
张骞探西域
英文摘要 关键词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输者风度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
草鞋的重量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