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太姥之约

2017-08-23白荣敏

福建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太姥山山川诗文

白荣敏

明万历三十七(1609年)二月十九日,雨后初晴,谢肇淛应福宁知州胡尔慥的邀约,偕同好友崔世召和周乔卿,从福宁州城(今霞浦县城)出发,前去游览太姥山。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们流连于太姥山间,为“岩壑之胜甲天下”的胜景所叹服。没有辜负胡知州的期盼,谢公果然针对太姥山“考之古今记载,何廖廖也”的状况,“乃为掇拾传秉,而益以所睹记,裒为志略”,编撰了三卷《太姥山志》,交由胡尔慥镌刻出版。此外,他还为世人留下了关于太姥山的一篇游记、一篇碑记和21首诗,这些作品集中而全面地表现谢肇淛游太姥山的经历和感受,成为太姥山纪游诗文里的代表作。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今福鼎市境内,屹立于东海之滨,素以“山海大观”闻名。这座海内名山,东南胜境,从汉代起就与武夷并称“闽山双绝”,其峰峦挺秀,林壑幽深,自然风光壮美秀丽,而且人文底蕴醇厚绵长,为诗文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古以来,文人登高览胜,流连光景,面对山光水色的自然美景,总会被撩动情思,留下大量诗文作品。2015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太姥诗文集》收入从唐代到现代的太姥山诗词328首,游记、杂著、辞赋等55篇,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状写太姥山的诗文未被收入。这些诗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太姥山区的古人生活和心迹,促使我们对山川与人文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体悟。山川与人的关系,诚如谢肇淛的好友崔世召所言:

复人重山川,山川亦重人。太姥自秦代历汉,醮祠斋宫,迄今阅人已多百千春秋。游踪胜事俱陆沉于暮烟春草间,不可复记。即山下主人岂无操如椽者?而竟留以待先生,景物遇合信有时哉!

谢肇淛是中国晚明时代福建文坛乃至全国一位重要作家,著述甚富,有《小草斋集》《小草斋文集》《小草斋诗话》,此外还有笔记体杂著《五杂俎》《文海披沙》等。其一生热衷于游历四方名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无数名山胜水,所到之处均留有登临怀古、状景抒情的文字,同时,还执意搜罗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除以上文集,他还有《西吴支乘》《北河纪》《滇略》《风土记》《鼓山志》《支提山志》以及《太姥山志》等等,难怪福宁知州胡尔慥说他“才高八斗,癖嗜五岳”,一意邀请他作太姥一游,并料他游完太姥之后,必定还有文字流传:

今太姥既擅神皋,而复得司马为之阐绎,是当不朽矣。

文学反映时代的特征,谢肇淛癖嗜五岳吟诵山川,其实是他无奈而必然的选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风尚也随之明显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体认,内在的自然主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渐成风气。进入晚明,政治日渐黑暗,各种社会危机不断涌现,剧烈的政治和社会转型使文人士大夫难以适应。他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难以实现社会理想,于是把目光转向山川田园,隐逸参禅、寄情山水成为当时文人学士寻求自我解脱的自觉选择。他们当中许多人几乎是不错过任何一次游历山川的机会,谢肇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入仕途没几年,就因作诗讽刺上司而获罪,一直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尚居郎属,中年阶段仕途坎坷,官场失意,好在任职各地均有诗友结交,酬唱赋诗、游山玩水成为他生活的主调。其间,谢父去世,谢肇淛回闽守孝三年。当时正值不惑之年,仕途上不顺畅加之几年前自己子女的夭折,处于人生低谷。他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登太姥山,正是丁父忧的最后一年(此前,他任一个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的闲职),那一年,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惯朝中的乱象而辞职。

谢肇淛此次游览太姥山,同行有崔世召、周乔卿等人。周乔卿,兴化(今莆田市)人,文雅能诗,与谢肇淛友善,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与谢肇淛的太姥山之游,留下《游太姥道中作》《大龙井》《玉湖庵》《大竹园》《白箬庵》等诗作。崔世召,宁德一都东井(今蕉城城区)人,这次游山,他也写有《一线天》《大岩洞》《小岩洞》《国兴寺》《玉湖庵》《午所庵》《龙井》《由坠星洞入竹园》等诗作。除此之外,同一时代的徐、林祖恕、陈仲溱、陈五昌、张叔弢、邓原岳、周之夔等闽中文人也写下数量不少的太姥山诗文。

围绕太姥山和谢肇淛,有一个当时活跃于东南文坛的文人网络。“这些闽地知识分子将其自身的遭遇放置在太姥山,通过一次次游历展现出他们对山之命运与己身命运的共鸣,明人谢肇淛便是一个例证。”收入《太姥诗文集》里的还有多首《送谢在杭游太姥山》这样的同题诗,作者有上文提到的崔世召、陈仲溱、徐等人,同时还有谢肇淛自己的《送林叔度游太姥》这样的酬唱意味的诗作,可见他们围绕着名山太姥有许多共同的诗兴,起码他们把诗友能有机会游历太姥山看作一件值得抒写胸臆的事件,由此可见他们旨趣的一致。在晚明的福建诗坛中,谢肇淛与曹学佺、徐熥、徐、林弘衍等关系密切,与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的诗人也有微妙的关系。国势日衰,党争剧烈,社会失控,在共同的现实和困惑面前,他们不满足于一般性的诗酒唱和,于是通过结社来抱团取暖,借以抵消在现实面前的失意之感。诗人文士们成立各种文学社团,依托社团这个平台召集同调之士,利用诗酒、山水、禅佛等载体,为共同的文学志趣和人生意趣而酬唱交流。據学者的研究,谢肇淛参与的结社活动有金积园社、泊台社、石仓社、葡萄社等。

就在游览太姥山的前一年(1608年),他还在闽中与徐等人创设红云社,入社者还有次年和他一起游玩太姥山的周乔卿,以及陈仲溱、郑梦麟、马元化、陈伯孺、高景倩等人。“或百足不僵,共鸠一时之集,惮烦而愿去者,听;慕风而来参者,许;要以行乐及时,何用枉生畦?,亦恐风景少杀,不无贻笑山林。”

红云社取名于荔枝熟时累累如红云之意,但很显然,他们意不在于一味啖食荔枝。

责任编辑 陈美者

猜你喜欢

太姥山山川诗文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太姥山地质遗迹资源以及人文历史
退耕还林还草 再造秀美山川
退耕还林还草 绿了山川 富了百姓
太姥山之夫妻峰
如何正确理解与认识风景名胜区规划
山川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